单位名称 | 乾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经济承包合同、财务管理、经济收益分配。 | |
住所 | 乾县城关镇文前巷1号 | |
法定代表人 | 任晓川 | |
开办资金 | 3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乾县农牧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75万元 | 32.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乾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局机关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情况。(一)土地确权工作。我县完成了256个行政村,2040个村民小组土地确权。确权面积91.80万亩,承包土地总面积为101.84万亩(含机动地10.04万亩),发放土地确权证书120544本,并签订120544份合同。为了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针对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存在的遗留问题正在进行收集、修改。“三权分置”改革工作。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6.3万亩,其中转包8.2万亩,出租2.7万亩,互换4.3万亩,入股0.9万亩,其它形式流转0.2万亩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土地调解仲裁工作。指导镇村两级调解员516人,16个镇(办)成立镇村两级农村土地仲裁调解机构,努力使仲裁调节、裁决成为解决我县民事纠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清产核资工作。截至目前,按照中、省、市、县对清产核资工作的要求,时间节点。于2018年12月30日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网上数据录入工作,已通过省、市级验收。通过本次清产核资共计完成全县16个镇(办),173个行政村,2016个村民小组和249个自然村共计2454个录入单位,全面对我县所有集体资产单位进行了清查。清产核资核查结果:全县集体土地总面积136.31万亩,资产总额165965.62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0799.85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39892.46万元。成员身份界定。根据《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管理办法》草案的要求,我县制定了《乾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管理办法》,目前已全面完成535339名人员的身份界定工作,为股权量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股权量化阶段。截止2019年底,已完成股权量化工作。目前,全县173个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已全部发放,共计136170本。(四)成立经济组织。目前我县17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经济组织,发证率100%,并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阳洪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截止目前我县1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注资7450万元。(五)乾县产权交易大厅全面建成挂牌成立。我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产权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引导各类农村产权公开、公平、有序、规范地流转交易,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2020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建设。第一批下发资金100万,项目于2021年6月全面完成,等待验收,第二批下发资金100万、2021年社会化服务下发资金200万,项目预计于2022年6月底实施完成。省农业农村厅张旭峰总经济师一行对我县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对此项工作予以肯定。(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截止目前,在局机关备案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04家,入社成员4871户,带动农户12861户。2021年全县新建18家专业合作社,推荐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11家,县级示范社11家。(三)家庭农场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发展家庭农场8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2021年新建家庭农场18家,并推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完成省级家庭农场监测10家,全县87家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网上录入工作。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作。2021年我县全年人均目标任务14099元,增速8%。截止12月底,我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12元,同比增加1457元,增速11.2%,较年度目标任务超额完成3.2%。具体情况如下:(一)经营性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1、粮油人均可支配1040元,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2%。2、果品人均可支配3475元,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9%。3、畜牧人均可支配1304元,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4、蔬菜人均可支配1462元,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二)第二、三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元,占可支配收入的8.1%。(三)工资性人均可支配收入5682元,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2%。(四)财产性人均可支配收入209元,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五)转移性人均可支配161元,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五、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按照组织部要求我们对16个镇(办)、173个行政村进行了村级两委换届前经济责任审计(2017年12月-2020年11月),经审计,村“两委”会成员均无经济责任。六、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督促落实和完善农民负担“五项制度”。加大对违规违纪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严格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3】2号),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规范议事程序、范围和标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我县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目前已对3个镇(办)进行了业务培训,按照换届选举程序,现阶段正在开展成员选民登记,选民公示、确认。八、取得主要效益。1、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在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引导发展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不断增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县发展新型经营主体687家,带动农户56000余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使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2、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通过全县产权制度改革,村级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每个成员,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使农民成为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的受益者,对集体资产的运营使用更加关心关注,促进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现已对110个村投资了产业项目和资金7450万元,对农业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九、取得荣誉。1、县级获得2021年“薪火相传100年”主题演讲赛优秀组织奖。十、存在问题。1、农经力量薄弱。随着农经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工作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农经改革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每项工作都事关大局稳定,农经审计专业人员稀缺,造成审计工作开展缓慢,已严重阻碍了我县农经工作的顺利开展。2、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户之间的流转,绝大多数是农户间私下口头协议,没有规范签订相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合同,也未在镇(办)备案,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不仅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也埋下纠纷隐患。3、农经工作经费短缺。农经工作量大面广,下乡频繁,且单位没有车辆,造成交通经费及人员误餐费用短缺。十一、整改措施。1、根据乾编发【2018】03号文件,增加事业编制15名,承担县“三变”改革具体事务性工作。所需人员从农业农村系统、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剂解决。2、加大县、镇(办)两级农经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能力,确保集体资产安全,资金使用合理。3、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加大示范合同文本推广使用力度,提倡通过流转合同鉴证、交易鉴证等多种方式对土地经营权予以确认并做好分级备案。十二、2022年工作计划。1、土地确权后续工作。做好县级土地确权信息管理系统及后续数据日常变更、升级、维护、错漏户的确权工作。2、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一是仲裁配套提升;二是县级仲裁员、调解员培训,进一步规范土地仲裁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3、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换届工作。按照时间节点2022年1月中旬—月底,将联合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相关部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候选人进行联合资格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进行名单公示。2月初—中旬,督促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修订完善组织章程。3月初统一进行变更登记,换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4、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陕农办发[2019]18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实际需要,计划每年审计三分之一的村,2022年审计58个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2021年“薪火相传100年”主题演讲赛优秀组织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