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业务范围:产业规划;管理和服务企业及各种建设项目;组织和指导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技项目实施、管理科技成果;招商引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北段一号 | |
法定代表人 | 汪瑞亭 | |
开办资金 | 40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0.8万元 | 156.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 从业人数 8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制定大干快上抓项目、亲商助企专员包抓等一系列制度,建立“领导包抓、专班推进、每周调度”机制,构建“挂图作战、带图帮促、看图督办”体系,做到指标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任务落实到位,促进重点项目快投产、早达效。优化前置服务保障措施,健全线索项目转办督办、签约项目管理、招商引资联席会议等制度,实行“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对策”,项目落户建设手续能简则简、推进能快则快,全力提升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坚持“日清查、周调度、月总结”+“随机抽查、现场督办”工作机制,每天汇总梳理分析存在问题,跟踪问效,倒逼加压,确保工作按时高效推进。(二)招大引强落地见效。在原有多元招商模式基础上,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按图索骥”,压实指标,全员上阵、“擂台比拼”,形成线索—在谈—签约—开工—达产一抓到底工作机制,保障招商引资高位推进、高效运转。增设深圳、成都两个离岸孵化器和奥地利驻外联络处,发挥孵化平台作用,挖掘产业资源,探索引入招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为一体的招商新模式。(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凝聚“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的强大合力,以“520”工作激情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建设热潮。秦巴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传感器研发生产、力箭生物科技中药提取及杜仲保健饮品生产线等2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03亿元,占任务的110.45%;5.17亿元的中骏腾达传感器研发生产、鑫阳塑胶智能电子通讯器材及芯片生产、格伯莱彻环保新材料一期、全策航空精密零部件生产线等一批在建项目投产投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医疗科技产业园等11个产业项目入驻生产;16万平米的投促中心、四栋孵化器、创智谷交付企业使用;总投资108亿元的京东物流智能港、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创智家园二期、国际医疗康养社区孵化器、龙岗中学高中部、翰林雅境一期(安置区)等项目开工建设。(四)动能培育持续壮大。大力实施“专班专组专员”亲商助企活动,促进工业扩产能稳增长。持续推动规上企业培育护航行动、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五上企业”9户,明冠公司在美国第一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汉王药业正在进行IPO申报资料准备;中航电测、汉变公司、天达航空等企业相继破解制约瓶颈,技改扩能项目加速推进;航空标准件检测中心汉中分中心挂牌运行;汉变公司特种变压器生产线二期、天达航空技改扩能项目开工建设;3D打印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建成运营。(五)要素保障高效落实。与陕西金控资本专业团队合作成立汉中经开远景发展基金,募集到位首期资金2020万元;在全市率先出台《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贷款奖励办法》,对7家金融机构、87名金融人员进行奖励;在整合城固、西乡、宁强、洋县4县区6家县级平台公司资产基础上,完成略阳、宁强两县平台公司股权划转;以秦发糊精项目为试点,大力开展“标准地+承诺制”试点改革,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助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举办金融创新培训班,提升管委会、园投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招商人员金融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谋划推进发展。(六)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推行“便捷、集成、智慧、精准、共建、闭环”服务新模式,聚焦“一件事一次办”,“容缺办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加速推动;创新涉税前置和市场监管集成化一站式服务,率先实现全国税务“一窗通办”;开发建设“财税银企担”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先后为68家中小微企业融资17亿元,助力企业发展;与全省10家开发区携手,推出首批省内国家级开发区16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清单,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异地办事需求;248项涉企事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从材料受理到审核录入、从联审联评到出具证照实现时间最短化、效率最大化,1个多小时完成科大讯飞落户办理,建立“见方开药”、“8+N”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涵盖8个市场监管领域的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损失5000余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预计12月底,经开区核心区范围内完成财政总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0.4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8.67%,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8.67%;完成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4%,增长70.94%;执行招商引资项目60个(新签26个),到位资金45.73亿元,其中省外资金38.97亿元。注册成立7家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2520万美元,占年度任务1500万美元的168%。截止10月底,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64亿元,占年度任务3.358亿元的108.53%,预计12月底完成4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9.12%。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受存量空间限制,园区后续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受银行贷款政策收紧、债券发行困难等因素,项目建设融资相对不大。三是虽然新招企业和新建项目多,但短期内无法全马力投产达效,推动经济增长不够快速。2.改进措施经开区将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研判,坚持落实落细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突破工作惯性、摆脱路径依赖、创新方式方法,抢抓发展机遇期、政策窗口期,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对标先进找准差距,弥补自身短板与不足。下一步工作打算着力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一是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紧扣主导产业,加大特色项目招引,提升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项目占比,引入高端要素补短强弱、构建产业生态。以建设“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工业母机基地、智慧感知产业园为契机,招引“链主”型企业,重点抓好中航电测、汉江机床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以汉王药业、汉核医疗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以贵资丹3D打印研究院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链,以“北枢纽”功能定位和京东智能物流港项目上下游产业链招商。二是提升开放合作平台能级。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合作交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强化“以商招商”“重点推介”“精准对接”,推动优质外资企业落户园区。三是筑牢项目落地基础。围绕“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竣工率”三项关键指标,重点实施“1234”工程,即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核心,突出招大引强、强链补链两个重点,强化土地资源、平台支撑、政策供给三个保障,抓好项目储备厚度、审批速度、落地准度、达产进度四个关键环节,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二)着力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一是构建责任链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完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状,坚持“日报告、周调度、月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全面提速,扎实推进。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加快开工一批新建项目,压茬推进翰林雅境二期、箐英会、数字经济产业园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力促创智谷、7号标准化厂房、汉核医疗一期办公区及生产区1号厂房等项目建成投用,京东物流智能港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三)着力在动能培育上求突破。一是深入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夯实亲商助企责任链条,“一企一策”,纾困解难,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紧盯格伯莱彻、恒盛安信等种子企业培育,加大临退规、负增长企业跟踪服务,扩大增量资源。推动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等三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促进产品研发和升级,打造工业母机制造基地;依托中航电测、东方航空仪表等龙头企业,做强传感器产业链条,建设智慧感知之都。二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实施亩均效益评价,通过差异化配置资源要素,倒逼低端产能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着力在配套能力上求突破。一是大力提升园区配套。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完善水、电、讯和交通路网骨架等基础功能配套,构建外通内畅综合功能齐全的园区。高标准推进龙岗中学高中部、老年病医院、石门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打造宜工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园区。二是推进综合品质提升。深入推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优化生产、生活环境,为打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保障。对园区企业、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环境卫生实行定人、定责、定岗管理,严格垃圾分类,全面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三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全面提升垃圾、污水、工业废料处理能力。扎实开展涉气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强力推进“抑尘、治源、减煤、控车、禁燃”等五大举措,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