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编修《汉中地方志》和《汉中年鉴》;负责《陕西年鉴》(汉中部分)的组稿、送审;负责各《县(区)志》的复审和市级部门志、专业志的终审。 | |
住所 | 汉台区民主街43号市政府3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马世明 | |
开办资金 | 3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92万元 | 8.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地方志.政务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科学谋划,统筹部署全市方志工作。筹备召开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暨全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讨论会议,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从市级层面统筹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汉中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要求。制定《汉中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全面征求各县区、有关单位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各方面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为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方志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围绕贯彻落实2021年全省市级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暨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讨论会议精神,在今年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上进行专题汇报,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务实举措,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慎终如始,加压推进二轮修志工作。加快《汉中市志(1996~2010)》出版印刷进度,由2名执行主编牵头,结合三秦出版社对志稿三轮审改意见,开展市志打磨、校核等工作,对文字、表格、图片和章节内容进一步完善优化,确保志稿精益求精。集中精力对序言、概述、后记和大事记进行修改,拾遗补缺,确保二轮市志充分彰显汉中地域特色、展示本轮志书特点。目前,《汉中市志(1996~2010)》已出版印刷,共计彩图68页、志稿180万字。加大对县区修志工作指导力度,深入城固县、西乡县、略阳县进行调研督导,督促加快完成修志任务。目前,《城固县志》正在印刷,即将出版发行,《西乡县志》《略阳县志》已出版问世。三是突出重点,精心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坚持修志为用,提升方志成果价值。启动读志用志活动,通过撰写书评、志书赠阅等形式,发挥方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邀请省、市方志领域专家学者对市志进行点评,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角度全面展现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资政价值。向全市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以及省内外相关地市累计赠阅《汉中市志(1996~2010)》500余套,通过志书向社会各界呈现了汉中的良好生态、产业基础和人文底蕴,为增强汉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发挥了方志作用。四是常编常新,力求提升年鉴编纂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持续做好年鉴编纂、出版和印刷各项工作。年初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印发征稿通知,将供稿单位增加至162个,明确提出时限要求,确保按节点完成编纂工作。进一步完善年鉴的可读性、资料性,对《汉中年鉴(2021)》框架进行优化,充实随文配图,规范类目和条目设置,增设“年度关注”类目,将“十三五”回眸、疫情防控、精准扶贫、四个在汉中等内容进行整合,丰富内容,体现特色,增强了年鉴的资政作用。目前《汉中年鉴(2021)》已完成出版印刷工作。指导县区抓紧抓实年鉴编纂工作,定期进行线上业务交流,各县区实现了年鉴编纂“一年一鉴”、全部覆盖的要求。五是资政育人,深入开发利用地情资源。做好《汉中通史》编撰保障,明确专人协助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协调等方面工作。召开《汉中通史》承编专家研讨会,邀请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专家教授对通史篇目大纲进行审定,并对通史的格式体例、起讫年代、章节内容进行探讨交流,征求意见建议,为开展后续编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确保通史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内涵丰富。定期对各篇章编撰进度进行了解掌握,及时督促承编人员加快编撰工作,确保《汉中通史》编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开展清·康熙《汉南郡志》电子文稿精校工作,制定《汉南郡志》校注整理方案,聘请陕西理工大学教授、原文学院院长刘清河进行校注,做好译注、校补、影印边注和标点标注等整理工作,目前完成了《汉南郡志(清·康熙)》校注稿。集中精力编写《汉中记忆》地情书籍,目前《汉中记忆》已完成组稿,正在印刷,即将出版问世。围绕“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主题,在汉中电视台录制一期《天汉访》节目访谈,通过向社会各界展示修志编史的历程、地方志助力“汉中三堰”和张骞墓成功申遗,以及在“一带一路”大格局下把汉中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方面工作,让地方志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市人大“代表之家”捐赠志书、年鉴、地情丛书100余套,为市电视台图书馆捐赠历年来《汉中年鉴》50余本,向包扶村城固县小河村捐赠一批地情书籍,提升了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有效延伸和拓展了地方志服务社会的功能。指导各县区开展村(社区)志编纂和村(社区)史馆建设工作,新启动编修村志3部,新启动建设村史馆1个,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做好汉中地情网站和“方志汉中”微信公众号运行维护工作,全年发布信息133条,完成《汉中年鉴》2020卷上传任务,进一步加大了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宣传力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是修志为用,提升方志成果价值。启动读志用志活动,通过开展书评、志书赠阅等活动,发挥方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邀请专家学者撰写市志点评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角度全面展现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资政价值。向全市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以及省内外相关地市累计赠阅《汉中市志(1996~2010)》500余套,通过志书向社会各界呈现了汉中的良好生态、产业基础和人文底蕴,为增强汉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发挥了方志作用。二是常编常新,提升年鉴编纂质量。对《汉中年鉴(2021)》框架进行优化,规范类目和条目设置,突出编纂特色,采用全彩印刷,增加“年度关注”类目,收录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十三五”回眸、“四个在汉中”等重点内容,丰富年鉴内容,体现汉中特色,增强年鉴资政作用,目前《汉中年鉴(2021)》正在学术价值和资政价值出版印刷。三是深入挖掘,提升地情丛书品质。加强地方优秀文化作品收集整理,集中精力编写《汉中记忆》地情书籍,收录入选文章100余篇,分门别类编辑形成“历史记忆”“诗书记忆”“人物记忆”“山川记忆”“城乡记忆”“人文记忆”“时代记忆”七卷,多层次展示了汉中历史人文特色和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地方志与汉中地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目前《汉中记忆》已完成组稿和出版社三审三校工作,即将出版问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受书号审批周期影响,年鉴和地情书籍编纂进度还相对缓慢。二是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方志理论研究等方面创新成果不够丰富,资政作用有待提升。三是志鉴编纂质量还需提高,距离精品志书、精品年鉴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2、改进措施一是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培养预见工作发展走势的战略眼光和洞察风险挑战的底线思维,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思考谋划,努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在工作中精心谋划、统筹安排、破解难题,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要求,乘势而上,砥砺奋进,着力推动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汉中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贡献力量,努力争当追赶超越排头兵。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坚持修志为用目标,抓好主责主业任务。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志用志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书评等方式,推进志书“六进”,扩大志书受众面和影响力。加强二轮修志工作的总结和梳理,对修志过程中遇到的资料征集、编修技巧等问题和难点进研究,对三轮志书断限、篇目、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谋划,编制修订志书编纂指导手册,不读提升修志工作水平。筹备召开全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对三轮修志工作进行强调部署,制定《汉中市第三轮修志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稿)》,从志书断限、篇目、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谋划。同时,与县区方志办进行沟通,确定2各县(区)作为全市三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资料收(征)集制度,明确专人从年鉴、报刊、档案中逐年收集文字和图照资料,形成资料长编,确保第三轮修志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坚持提升质量为本,稳步推进年鉴编纂。按照《汉中年鉴(2022)》编纂、出版和印刷要求,制定编纂方案,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联合印发征稿通知。突出编纂特色,全方位、多层次查找资料,补充年鉴内容,全面展示年度各项工作成就,发挥好资政、存史的主要功能。加大年鉴改版力度,进一步提升品质,争取在年度全国优秀年鉴评选中榜上有名。指导各县区下大力气提高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和出版时效,确保落实好“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要求。三是坚持开发利用并重,深入挖掘地情资源。配合做好《汉中通史》编撰工作,强化服务保障,定期组织承编专家座谈,加快推进各篇章编撰进度,确保如期完成我市首部精品通史。深入开展《汉南郡志(清·康熙)》校注整理,明确专人完成校注稿校对、纠讹工作。加强对村(社区)志编修和村(社区)史馆建设的指导,做好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专题研究力度,延伸史志文化触角,加强与汉中日报社等媒体合作,联合设置“方志文化专栏”栏目,讲述方志文化故事,拓宽地方志教化育人、裨益民生,褒正抑邪、教化风尚的渠道。四是坚持提升素能强基,打造过硬人才队伍。加强方志干部实践历练,组织方志系统干部参加全国、全省地方志综合业务培训,提高地方志工作者业务能力,推动形成人人学业务、人人精业务的良好局面。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充实更新由高校专家、本地各部门史志爱好者组成的方志人才库,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地方志干部队伍,为推动汉中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12月21日,被省地方志办公室表彰为“2021年度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