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指导站

汉中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指导站

发布时间: 2022-04-27 11:28
单位名称 汉中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指导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与仲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财务审计、资产管理和产权制度改革。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西环路13号
法定代表人 吴耀章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28万元 2.79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指导站.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强化业务指导,通过印发文件、开展培训、深入基层指导、总结推广经验等措施推进工作,印发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指导意见、管理制度等指导性文件,6月份邀请到三农专家温铁军来汉中做乡村振兴专题讲座。二是完成了2020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152.25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3123.2万亩,界定经营性资产51.3亿元,数据已录入农业农村部清产核资系统。三是加快“三资”管理平台建设,10个县区的农业农村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与“三资”管理平台,构建“镇办主管、行业监管、群众监督”的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形成管理规范、公开透明、程序完善、监督有力的长效机制。四是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营,组织开展理事机构换届选举,完成了组织成员的信息填报、系统录入及合法合规性审查整改,进行了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共审计村(社区)2091个、组9075个,审计任期村干部3859人,审计资金55.9亿元。(二)切实抓好农村承包地管理。一是抓好了确权后续管理,督促指导各县区做好了确权数据后续完善及常态化管理,指导留坝县推进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及网签应用镇级试点工作。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流转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台账管理、登记备案、季度监测、经验总结等工作。三是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宣传培训,培训市县各级业务骨干、仲裁员770人次,提升了纠纷调处队伍理论水平,并通过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网络媒体推介等方式开展了相关知识宣传。四是组织开展了土地流转、耕地撂荒、纠纷仲裁建设等情况调查,配合省上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专题调研及农经工作大调研活动。(三)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是加强指导服务、提升运行质量,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监测、推进示范创建。二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各县区理事长、农场主、辅导员累计参加各类培训470人次,举办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累计参训120人次。三是加强名录系统管理,实行信息共享、动态更新,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四)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五)认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作为配合单位,继续抓好南郑区高台镇骑龙村帮扶工作,研究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落实了帮村措施和8户帮扶任务,单位领导先后16次到村开展帮扶工作,选派了1名驻村干部,结合“回村回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回头看”、“六查六问”、“进知解”等活动,按要求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总结推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突出示范创建,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涌现出了汉台区红星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股份合作”、洋县二龙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西乡县“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振兴公司”等模式。编印了《汉中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选编》,树立发展标杆,引领全市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二)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妥善化解纠纷矛盾。全市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36.3万亩,流转率31.5%。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119个,通过流转中心流转出土地面积约8.71万亩。依托“村镇调解、县区仲裁、司法保障”的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指导县区依法开展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今年全市累计发生土地承包纠纷1051件,调处1049件,调处率99.8%。(三)新型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健康发展。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422家、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录入规模经营户5873家。认定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25家;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7家。汉台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形成了“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等成功发展模式,示范农场占全区家庭农场的31.7%,农场年平均收益15万元以上,创建成效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四)树立典型,发挥服务主体功能。总结提炼农业社会化服务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形成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累计向省级推送6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优秀案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1259个,服务面积达30.3万亩次。(五)驻村帮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配合帮扶村做好了防返贫监测、政策宣讲、资料整理、收入测算录入、疫苗接种及接受后评估考核准备等工作,协助该村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与驻村工作队、经营主体等研讨村集体产业发展规划、稻田综合养殖项目运行等工作,邀请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活动,协助落实粮食直补1533元,组织购买农户农副产品0.1万元,为驻村队员落实冬季取暖煤1吨,促进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个别镇村干部、农民群众的参与度较低,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只依赖于镇村干部,组织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2、集体资产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偏弱,监管体系不够健全。3、基层缺乏经费保障,难以满足后续土地承包专业技术服务、纠纷调处办案、完善配套设备实施等工作需要。4、服务队伍不强,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服务目前主要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但由于县镇农经队伍力量薄弱,指导服务能力与村集体的需求差距较大。(二)改进措施。1、做好工作宣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视度,提升镇村农经干部工作能力,提高群众参与度。2、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执行好各项管理制度,管好用好“三资”管理平台,运行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机构,提高经营水平。3、督促指导各县区加快确权工作遗留问题处理,抓好后续工作完善;加强土地纠纷调处政策指导,妥善化解纠纷矛盾。4、加强基层农经干部培训,提高农经队伍业务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做好承包地“三权分制”。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四是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五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村集体资产监管。六是进一步做好驻村联户帮扶工作。七是做好农经调研和统计监测,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