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雁塔区> 西安市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大队

西安市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2-04-27 10:48
单位名称 西安市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辖区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和扬尘防治现场管理、检查、处罚等工作。负责受监督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负责对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负责两类企业扬尘污染防治、起重机械的检查及处罚等工作。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翠华南路146号
法定代表人 王伟栋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1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和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住建局的领导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紧紧围绕全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扬尘治理和疫情防控工作,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建管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全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工作情况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扎实推进部门行业普法宣传板块化、社会化,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抓好媒体宣传、资料宣传、专栏(橱窗)宣传,普及网络宣传、通讯宣传、咨询服务宣传,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周活动、安全“五进”活动,推广普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抓好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今年以来,先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汇编》3000余册,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万余份,印发宣传品1000余个,使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以点带面带动家庭和社会,产生更多的社会效应,从而提高全民的安全观念。2、加强行政执法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执法服务质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监管执法体系,构建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执法模式,提升建设执法形象,将行政执法宣传教育贯穿于建管工作全过程,认真抓好行政执法人员宗旨教育,把服务企业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每日深入建设工地进行上门服务,了解掌握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为单位做好全方位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执法”,推进分级分类精准化执法,对重点项目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集中治理建设系统违法违规现象。全年共开展安全行政执法检查1138余次,查处违法行为56起,合计罚款约270万元。接办“12345”公共服务热线分派的任务578件,及时处理问题并反馈处理意见,结案率100%,满意率100%。3、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提高应急保障救援水平。改变传统的行业管理模式,应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等监管平台,引入第三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建立“每日一检查、每日一清单、每周一复查、每周一小结、每月一例会、每月一通报、每月一曝光、每月一培训、每季一评比、每年一考核”工作机制,贯彻落实防汛“撤、封、管、停、疏”五个坚决工作要求,综合运用全区通报、集中约谈、警示教育等手段,提高业务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将安全防范前移、安全治理前移、责任追究前移,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不断提升建设工地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4、加大建筑工程巡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无隐患。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创新监管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为目标,加大巡查力度,紧抓源头治理,防范安全风险。大力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突出十四运、节假日等重大时间节点检查,狠抓建设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大工程、防汛、防火、防触电、防高坠等专项行动,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网格化排查事故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推进安责险投保工作,配备发电机、水泵、沙袋、铁锨等防汛物资,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防汛应急救援演练,着力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和隐患升级,全年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无重特大事故发生,被市级通报表扬3次。5、完成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确保建设工地无扬尘。依照《西安市2021-2022年秋冬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考核实施方案》涉及我局工作任务内容,完成38个重点扬尘源的扬尘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工地场界安装喷淋、喷雾抑尘设施等市级考核任务。截止12月底所有项目已全部完成安装,并与市生态委办智慧环保指挥中心扬尘设备监控管理平台进行联网,在全市位于前列。二、取得的社会效应1、“三位一体”执法模式,使建设执法形象得到提升,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打非治违效果显著。全年共打击取缔2起新建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行为,6起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装修行为,21起扬尘污染行为,28起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通报典型案例26起。打击曝光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切实起到了震慑和警戒违法违规行为的效果,使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进而从思想上强化认识,提升企业效能,对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势头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扭转“家长式、保姆式”监管模式,形成“企业负责、社会监督、政府督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工程安全问题。2、打造了一批标准化治污减霾建筑工地。全区在建项目42个已全部安装了围墙及主要道路喷淋、喷雾抑尘设施,同时使用移动喷雾车进行机动喷雾降尘,获得全市住建领域2021年度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存在的问题:建设工程管理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离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还需要逐步建立健全、完善落实。二是应急行动能力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改进措施:一是按照街办片区划分,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通过实现区级、街办“两级”联动,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两场”联动,全面开展辖区建筑工程现状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二是严格落实“例会制度、通报制度、督查制度”三项制度,以“勤查、严管、重罚”为手段,有违法事实的依法查处,促进企业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积极开展建筑工地应急演练,使其熟悉指挥内容和程序,掌握指挥方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防灾、救灾积累经验。四、下一步打算1、落实好建设工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群众举报投诉及时处理,对违法现象严肃处理。2、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案件,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和“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后续监管衔接,依法加大惩处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3、在用好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等监管平台上下足功夫,持续引入第三方安全监督检查,把建筑施工安责险作为一项新抓手、新举措,严查企业施工安全防护标准化实施落实情况,压实压紧企业主体责任,督促项目落实安全风险辨识,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培训活动。4、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辖区立标杆,强一般,管重点,打造一批标准化工地,努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5、鼓励和指导项目增设塔吊喷淋等新型抑尘降尘设施,形成建筑工地立体化降尘,使建筑工地精细化控尘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