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解困、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服务性、保障性、延伸性工作,指导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工作。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西路177号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
法定代表人 | 杨亮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万元 | 1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持续发力。截止12月底,累计为52名退役军人发放区级关爱基金53万元,并对其中的11名退役军人申请了省、市级关爱基金,进行关爱帮扶和医疗援助,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医疗困难;组织全局干部认真落实“九必访”“七清楚”“三记住”的常态化联系服务要求,进一步丰富服务退役军人的内容,常态化做好思想引导、感情联络、帮扶援助等工作,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把关心关爱送到退役军人的身边。局13名干部与“三属”、特困的退役军人、无军籍职工、自主择业干部“结对子”,局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名退役军人,其他干部职工各联系2名,通过电话、微信、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强与联系对象互动联系,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每年“八一”、“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确保联系对象遇事能及时联系、意见能及时反馈、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与区内律师事务所合作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工作内容涉及法律咨询、司法援助、民事纠纷、普法教育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方位为广大退役军人及亲属提供法律咨询,协助依法维权,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今年律所共承办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相关诉讼案件5起,分别为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劳动争议、追索抚养费、生命权、健康权等纠纷,目前部分案件已审理终结,且取得了比较圆满的结局。(二)创业就业活动贯穿始终。整合优化社会各项资源,并与区人社局密切配合,打造适合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平台。及时掌握区内经济发展好、已初具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适时推送适龄、适情退役军人,力促双方达成意向。先后组织16次线上、线下招聘会,10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8000多个岗位,2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与邮政储蓄银行小寨路支行合作设立“军创贷”,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金融扶持,先后发放300万元贷款;与中海物业西安分公司签订定向招聘协议,着力解决零就业退役军人家庭生计问题,33名退役军人和家属及子女实现就业。与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合作,为现、退役军人开展公益优惠义诊,为烈士家属子女免费治疗,对立功受奖和特殊贡献的退役军人减免费用,对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减免所有医疗费用,受到了广泛赞誉。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区、街道两级成立10支1000余人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抗疫防疫、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自主择业干部服务优化到位。热情接待来访、来电人员近1200多人次,悉心讲解政策,安抚情绪,化解矛盾,准确掌握信息动态,按照市局要求做好工作,及时上报反馈情况;为400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申领独子费和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共计人民币40余万元;为60余名自主干部办理了医疗救助,申报慢性病及慢性病补助,异地居住住院费用报销的资料初审和上报等,共计人民币80余万元;完成20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类职称评审、确认资料上报初审工作;完成1966名自主择业干部退役金年终审核登记及信息采集工作。(四)无军籍职工呵护关爱有加。一是为无军籍离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截至目前,为全区698名无军籍离退休职工逐月足额发放工资和津贴补贴共计4394余万元;二是整理了无军籍职工的档案,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接到无军籍职工反映“在党50年纪念章”事宜,随即摸排了731份职工(含去世人员)档案,统计了党员信息,为协助原单位做好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做好准备;三是受理慢性病补助申请、住院二次报销等医疗票据,分类别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按规定时限报送区医保中心,协助核报异地住院费、慢性病补助费等费用,截至目前,为无军籍离退休职工报送医疗票据220份;四是对接强森医院体检中心组织691名无军籍职工参加体检;五是按照财政部门要求为698名无军籍职工及遗属办理惠民一卡通。六是做好政策宣传解答,思想疏导安抚工作,根据个人需求,为无军籍职工出具档案相关证明材料90余份。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是组建退役军人志愿突击队。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之际,我中心号召区内广大退役军人积极行动,快速组建了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承担疫情防控、物资转运等任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志愿者们日夜奋战在一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二是创文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上,并召开安排部署会议,2021年5月初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各项活动,做到开拓进取、团结协作、人人参与,从上到下,把创文活动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表率带头作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主动开展工作不多,还存在被动应对。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服务中心不是基层胜似基层,主要精力难免用于日常服务保障,应对各级的指示指令,下步将提升工作人员处理业务能力,培养一批“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蹲下去能抓”的骨干能手。二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开展多有困难。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经费难以保障,下步将向上级申请专项经费,用于各级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服务中心权职不明,职责不清。现有工作机制使服务中心服务职能未与政府职能职权剥离,造成小而全现象,下步中心将按照文件职责要求,厘清职责。四、下一步打算一是继续推进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保障力度。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依照“五有”“三化”标准,持续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星级示范创建工作,形成示范引领。通过体系建设,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站点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发挥基层站点人员主业作用。二是推动基层服务站点亮化到管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目前,街道、社区服务站点已经建成,后续建设还将得到强化,但要真正成为退役军人之家,使退役军人得到服务帮助,仍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我们将继续从做好一线接待服务、引导退役军人提升自我管理、自我化解矛盾的能力、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上下功夫。三是多方筹措保障经费。对于基层服务站经费中心将积极配合办公室与财政部门对接申请预算,同时向上级服务中心反映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尽可能为街道、社区服务站争取基层服务站建设工作保障经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