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印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日常执法检查;违法案件查处 | |
住所 | 铜川市印台区城关南路5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苏宪铜 | |
开办资金 | 42.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印台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57万元 | 33.7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印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铁腕治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巩固减煤成果,持续开展G210沿线散煤治理行动,发放《散煤禁烧倡议书》5000余份,基本清除G210沿线散烧烟煤问题,查处无照经营散煤行为5起、清理取缔制售散煤窝点5处;开展车容不整、抛洒遗散专项整治行动,抽检80余辆次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情况,定期对机动车环检机构督导检查;监督辖区11家建筑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抑尘措施,整改扬尘问题120余处、查处违法行为2起;全区“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持续推进煤炭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召开辖区煤炭企业集体约谈会安排部署整治工作,各包抓领导对全区16家煤炭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逐项核查销号,目前16家煤炭企业已达到五星级评定标准;联合经贸、交通部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3次,28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运行正常,所有餐饮门店均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确保达标排放;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5个次,达标率100%;严控焚烧面源污染,积极配合开展全区秸秆禁烧、森林防火专项巡查行动,对各镇(街道)禁燃工作进行专项巡查检查,倒逼责任落实;完成全区涉气企业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全年三轮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过程中,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76%,未发生中度以上污染天气。(二)系统治水,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安排2名专职巡河人员每天开展河道巡查,联合住建局、水务等部门开展漆水河沿线排查60余次,夜间巡查排查5次,解决管网破损堵塞等问题72个,约谈河道施工单位8次,立案处罚3起。面对漆水河、雷家沟、马杓沟等河道施工带来的巨大压力,先后开展漆水河分段采样5次,形成水质日报30余份,配合区水务局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排查整改问题53个。(三)科学治土,深入推进净土、青山保卫战。督促1家涉土重点企业建立了土壤隐患排查制度并开展土壤环境监测;联合区住建局完成10处疑似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整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8个,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28%;开展渭北“旱腰带”非煤矿山综合整治,采取突击检查、联合执法、集中约谈等方式推进矿山企业问题整改,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约180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施的徐家沟、鸭口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让废弃矿山披绿重生,成为标杆治理项目;推进国土空间绿化,完成绿化造林21450余亩。(四)加强疫情防控,构筑安全屏障。以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水处理为重点,紧盯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疫情防控隔离点等重点部位,现场指导采取次氯酸钠打点滴、生石灰消毒等方式确保医疗废水处置达标,坚决守牢疫情防控环境安全防线;五是严格执法检查,督促问题整改。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82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50余份,检查工业企业488家次,检查污染防治设施445套,立案处罚25件,涉及处罚金额共计217.2575万元,收缴罚款161.2575万元,25件案卷全部按照要求录入行政处罚案卷规范化办理系统同时在区政府网站及信用网站完成公示;全区27件中省生态环境督查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公示,群众满意率100%,13件帮扶督查交办问题按照时限要求全部整改到位,整改完成率100%;全年办结信访举报及“12345”转办件49件;完成双随机移动执法系统抽派执法任务34件。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一)提高环境风险管控能力。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理,实现行业健康发展与环境安全;落实工业企业环境防线防范的主体责任,切实改善我区环境安全总体态势。(二)推进生态建设。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三)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突出抓好“6.5”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六进”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参与意识。三、存在问题(一)执法力量薄弱,监管手段单一,科技治污亟待提升;(二)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及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办理效率,办理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三)行业执法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改进措施(一)完善问题发现机制,提升发现能力。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机制;努力拓展无人机、卫星遥感、大数据平台等非现场技术,利用信息数据分析实现分类预警管理,提升智能化问题发现能力;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和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物联网监管手段,提升专业化问题发现能力;通过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拓宽违法线索发现渠道,提升社会化问题发现能力。(二)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特别是屡查屡犯、超标超总量、逃避监管、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及侵害公众环境权益、严重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等要敢于亮剑,坚持零容忍、零懈怠、零缺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一起。通过严格执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五、2022年工作计划(一)持续做好环保信访举报案件的办理工作。做好12369环保投诉热线案件受理工作,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做好“接、转、办、督、核”各个环节工作,确保环保信访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按照六个不放过和五个办结条件进行严格把关,同时,适时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二)继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继续对医疗卫生机构、汽修行业、工业企业、畜禽养殖、散乱污企业等行业实施重点督查,规范行业环境问题的整改,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绝不手软。(三)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充实环境执法人员,增强执法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