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陇县> 陇县社会救助站

陇县社会救助站

发布时间: 2022-04-26 09:11
单位名称 陇县社会救助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收容服务,弘扬救助精神。收容、遣送流浪、乞讨人口。
住所 陇县城关镇察院巷15号
法定代表人 宋有平
开办资金 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陇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95万元 29.44万元
网上名称 陇县社会救助站.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加强救助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救助管理联席会议,年内召开联席会议2次,通报了全县流浪乞讨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诚恳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升全县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增添了有力的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救助管理机构、托养机构的协查、安置、救治、托养等职责任务,进一步厘清了相关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托养机构的责任追究追责情形。聘任5名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及相关人员为我县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监督员,加强了对救助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2.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身份核查、健康排查、入站安检、登记、服务、隔离观察6步工作法,对来站求助人员严格查阅健康码、途经线路等相关信息,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同时,坚持定期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托养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检查督查流浪乞讨人员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了救助管理机构零感染。3.加强日常管理和街面巡查。县救助站24小时接待值班,长期对外公示值班电话。对老弱病残、本人不能返乡的,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护送回家,并为受助的人员提供方便食品。以上街巡查为重点,租用救助巡查车1辆,抽调局系统相关人员配合,坚持每周二四六上街巡查制度化,扩大街面巡查范围和频率,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特别是桥梁涵洞、车站、公园、广场、河道两岸等重点地段,开展全方位分时段巡查宣传,对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发放衣被、馒头、矿泉水等衣物和食品,同时告知求助电话,防止冻死、饿死等事件发生。在日间街面巡查的基础上,特别制定了夜间街面巡查制度,即每周周一晚19时—23时,组织一次夜间街面巡查,以确保巡查不留死角。4.认真做好寻亲安置和人脸识别系统运用工作。按照要求,我们及时与公安系统进行了衔接,对留站人员DNA信息采集进行了进一步沟通衔接。对留站3个月以上的流浪乞讨人员,通过人脸识别、今日头条寻亲、发布寻亲公告等方式,认真开展寻亲服务工作。及时与城关镇精神病院、县人民医院签订托养协议和医疗救治协议。通过人脸识别、头条寻亲、走访核查等方式,加大滞站人员的寻亲力度,今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5人次,站外救助8人次,协查流浪人员7人次,成功寻亲7人,护送返乡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7.8万元,站内无滞留人员。5.认真总结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按照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要求,建立完善了求助人员人脸识别数据库,对求助人员的身份信息、照片等,基础资料进行了整理完善,实现救助工作信息系统网络化。救助站24小时接待值班,长期对外公示值班电话。对老弱病残、本人不能返乡的,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护送回家,并为受助的人员提供方便食品。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期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1人次,站外救助8人次,协查流浪人员7人次,发放棉被4套,棉衣鞋13套,馒头、矿泉水等食品25份,口罩等医疗物资35份。6.认真开展专项救助行动。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对“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和6.19救助机构开放日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工作组,以建立主动救助、寻亲服务、回归安置、有害乞讨治理、基层源头预防为主要内容,以城乡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员为重点,以加大救助管理政策知晓率、提高寻亲服务效率、提高街面巡查覆盖率、加大寻亲安置率、提高跟踪回访频率为主要举措,根据救助对象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的原则,为各类救助对象提供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等救助服务。6.19活动日当天,县救助站4名工作人员上街开展宣传活动,设置站外宣传点1处,宣传展板4幅,悬挂宣传横幅2条,发放宣传册120份,宣传单300张,发放救助引导卡150张。出动宣传车1辆,邀请5名相关单位同志参观了新建的社会救助站,并围绕救助管理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活动取得了实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先后为长期滞留的4名人员落实了本地户籍,办理了特困人员供养,3名人员通过人脸识别找到了亲属,2名严重精神障碍人员护送到了市第一福利院长期安置,实现了流浪人员零滞站,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街面巡查不经常,存在因其他工作而导致巡查次数减少的情况;2.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对上级的政策文件不自觉深入学习,工作效率不高,担当意识不强。3.工作力量薄弱,街面巡查不能经常开展,由于救助站4名工作人员分别担任局机关工作,经常出现因其他工作导致街面巡查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二)改进措施1.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长效机制;2.进一步规范医疗救治、寻亲安置程序,加强常态化主动救助服务、源头治理和日常巡查工作,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水平,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3.加强救助管理政策和法规学习,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勇毅担当责任,提升救助工作效率。四、2022年工作计划1.继续全面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建立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长效机制;2.进一步规范医疗救治、寻亲安置程序,加强常态化主动救助服务和源头治理;3.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水平,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