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东四路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宝鸡市清姜东四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超 | |
开办资金 | 321.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2.28万元 | 212.6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东四路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6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全面完成了学校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1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固本求源,强化措施,“双减工作”落地生根1.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双减”工作的推进,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新变化,稳健推进校内“减负”,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是全体东小教师的共识和努力方向。一是加强理念学习。学校以暑期教师学习会为契机,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学校教导处、学科组、教研组不定期开展“双减”、“作业革命”、“课后服务”研讨和交流活动。二是强化跟进措施。加强师资培训,制定《“双减”工作实施方案》。2.家校联动,携手育人。学校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长问卷调查、开启家庭劳动教育、探务等方式进行家校沟通,促使家长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参与“双减”的落实,实现了家校联动,共谋发展,携手育人的初衷和目标。3.课后服务,稳步推进。一是形成融入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二是在课程设置基础上开设丰富的课后服务项目;三是通过多元途径建设专业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四是健全动态监测与全程跟踪服务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五是努力打造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的学习活动场所。4.作业革命,探索前行。一是从学校层面制定《“作业革命”实施方案》。从宏观上对各科作业时间、作业目标、家长知晓方式给予规范。二是严格落实各科作业量最高标准,不突破,不超标,避免学科间的交叉重叠。三是班主任主导下的各科作业量和作业方式的协调统一。按照不同年级作业量、作业时间的大致区间,由班主任协调统筹各科,合理安排作业量和作业形式,避免形式雷同和超量作业。四是严格执行作业公示制度。按照一定方式将当天作业内容及完成作业建议时间告知家长。(二)“五育”并举,内涵发展,“提质增效”目标笃定1.立德树人,久久为功。一是开展“党的故事宣讲活动”。学校邀请渭滨区关工委宣讲团讲师齐国华老师为全校师生作党史宣讲报告。学校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活动,四年级三班赵欣可同学参加“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代表宝鸡市参加全省比赛获得省级二等奖。二是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建党百年、喜迎国庆、入队节等传统节日作为德育教育的有利契机,全年举行全校性活动近40场次。三是创新和丰富德育载体。学校以“小展示,大主题”的方式,通过演讲、小品、三句半等形式,为学生才艺展示搭建平台,全年参与学生超过200人次。四是学科德育渗透。年度开展“思政课观摩研讨活动”2次,展示教师16人次。2.常规教学,稳健提升。一是主动作为,调整思路。学校围绕“双减”,从作息时间、“五项管理”、作业革命、阳光体育、课后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适度调整,最大限度落实“双减”要求。二是聚焦“双减”,深化教研。各教研组积极推进作业设计研讨、无纸笔测试研讨、“双减大家谈”等活动。英语教研组在全市“双减研讨”中获“宝鸡市优秀教研组”称号。三是精心组织,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2.0工程。学校2.0提升工程历时70天,55名教师参与,校内反复打磨4次,发布推进简报5期。四是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思路。举办首届“校园读书节”、“第二届学生规范书写比赛”,评选“书香家庭”、“读书之星”,持续推进“教师读书博雅行动计划”,开展第四届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五是循序渐进,推进城乡教育联盟工作。积极推进“渭凤双减话提升行动”,与凤县唐藏镇中心小学建立新的教育联盟。六是继续做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积极落实教育扶贫工作。以“帮扶帮困”为内容,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教育进村入户大家访”活动。3.健康为王,体育压仓。一是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障。“两操一课间”、“每天一小时”得到落实,各年级体育课时全部达到市级标准。二是校园体育氛围日渐浓厚。三跳、篮球、足球、乒乓球已成为学生课余随处可见的喜好项目。三是课堂教学与日常训练相结合。学校举办年度田径运动会、“三跳”运动会,将三跳、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最大限度融入到日常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四是传统项目与特色足球得到彰显,短板项目得到提升。学校足球队获得渭滨区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乙组第三名、篮球、田径比赛分别获得全区第六名、第八名。五是落实好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上传工作。由体育教研组、学校卫生保健室共同参与。细化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上传数据精准、无误。4.落实美育,并蒂花开。一是继续强化“书法”教育特色。重新启动书法师资专职化,书法教学常态化做法。把书法教学贯穿到课程体系,课后服务及“午写”中去。二是积极搭建学生才艺展示平台。举办第七届校园艺术节,庆元旦学生书画展,坚持国旗下学生才艺展示,积极参加省市区艺术节展演。三是落实好《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工作。5.明确定位,强化劳育一是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劳动技能达标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学校、家庭落实好劳动教育的职责进行界定。二是积极搭建劳育平台。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建立我校冯家塬益聚丰劳动教育基地,聘请全国劳模、长岭电气公司彭永利为学校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三是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学农”为起点,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农业生产劳动活动。以“身边的劳动实践”为主题,开展“家庭劳动日”、“我是妈妈小帮手”等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普及活动。(三)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后勤安保”行稳致远1.防疫控疫、步履坚实。一是细化流程,狠抓落实。学校按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修订和完善学校“83858”防控方案及校园疫情突发预案,党政主要负责人抓好协调和落实。二是加大宣传,强化教育。通过聘请健康副校长、发放告家长书、编制宣传资料、制作专题展板等多种方式,为全体师生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三是多措并举,联防联控。坚持做好师生晨午检,因病师生追踪、全员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等常态化防控措施。2.防微杜渐,行稳致远。一是扎实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教育工作与常规管理、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二是持续推进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层层签定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强化安全演练。全年组织防震避险、消防演练、疫情防控演练8场次。一年来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3.后勤保障,坚实有力。一是扎实落实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计划。2021年学校投资60余万元,完成维修改造提升工程。二是细致做好日常教学服务保障工作。三是协调推进“薄弱校改善提升工程”。对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进行论证,积极与宝成企业、市供热中心洽谈沟通,推进校东操场改扩建进程。四是严格落实单位预算绩效执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好上级拨付费用专款专用。定期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监督电话,接受家长及社会监督,接受相关部门年度审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学校获得区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1项,教师获得区级及以上表彰奖励29人次,学生获奖达96人次。有20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被省教育厅网站、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图说宝鸡栏目、宝鸡市教育局、团市委及区级媒体宣传报道。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渭滨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称号。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校管理服务工作还存在创新不够、宣传不足等倾向,滞后于当前教育形势的新变化;2.“双减”推进,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设计,还没有形成我校模式;3.资金短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按照预期推进。(二)改进措施:1.在学校发展定位、队伍建设、管理效能、文化理念、社会参与等方面,探索创新,实现突破。2.构建学校“双减”工作整体框架,以落实“双减”为核心,全面推动教研、课堂、管理、服务等实践向深层迈进。3.克服困难,筹措资金,加快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薄弱校改造提升”项目。坚持学校“内涵”发展理念,持续加力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探索创新发展思路。加强课后服务宣传,不断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完善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及相关资料。确定培养名师人员,举行校内研课、磨课及公开课训练活动。(二)推进“双减”深度实践。依托“作业革命”小课题形成学校作业体系。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适应“双减”要求,形成学校课堂结构模式。(三)助力文化提升步伐。继续开展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举行第二届校园读书节活动,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抓好晨读午写,举办校园首届书法节,开辟书法研学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