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汉中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就业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担保;劳务输出。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人民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赵斌 | |
开办资金 | 9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99.92万元 | 1532.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在市人社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积极做好民生实事,全年重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主要工作具体如下:工作开展情况。1、统筹推进城乡更加充分就业。聚焦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就业创业帮扶组合拳,全市34万余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全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0%,低于4.3%的控制目标。建成市县镇村四级贯通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系统和“秦云就业”农民工实名制就业系统,累计录入劳动力136万余人,常态化做好维护更新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创业服务“一网通办”,20余项就业创业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扎实做好全市24个行业66户重点企业失业动态和134个行政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工作,定期统计分析就业失业状况,保障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为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完善以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基层镇办劳保所站为支撑、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补充和驻外劳务办事处为保障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制定印发《汉中市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动态管理办法》,持续提升信息系统使用功能,组织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援助管理服务等系统信息维护更新工作。2、精准服务提升人岗“匹配度”。“春风行动”期间,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10万人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9场(次),推介岗位1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逾万人,每个县区设立公布公共就业服务热线电话,由专人值守对接服务,实现“线上对接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局领导3月16日做客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栏目,介绍汉中市“春风行动”经验做法。高标准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西安—陕南三市跨区域网络招聘会”和“金秋招聘月”线上招聘会,依托“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举办网络招聘会,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人岗对接匹配渠道。人力资源服务窗口为1056个企业登记招聘,向1320人推介工作岗位,达成就业720余人。汉中就业网、汉中就业微信实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已为市内外500余家用人单位和数十万名劳动者提供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交流,与浙江宁波、江苏南京、常州金坛、山东淄博、滨州、新疆石河子等市(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增设汉中驻宁波劳务协作服务站,扩大劳务合作“朋友圈”。落实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组织召开驻汉某部队官兵家属就业协调对接会,着力解决军属就业需求。扎实开展“进知解”活动,实地走访企业50家,指导督促县区公共就业机构围绕“三类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入园企业、移民安置点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全面掌握企业情况,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3、千方百计引导春节期间稳岗留工。开展“稳岗留工送温暖”,派送“消费红包、流量红包、旅游红包和健康红包”,鼓励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动员扶贫“四支队伍”走村入户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汉中籍务工人员聚集地宣传我市稳岗留工优惠政策。帮助我市33.7万农民工春节期间留在务工地过年,占省外务工57.6万人的58.5%,引导3051名外省籍在汉中务工人员留在汉中过年,为稳定就业和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贡献。4、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春节过后及时协调铁路部门加开汉中到深圳务工专列输送农民工返岗复工。2月23日开展“汉中赴珠江三角洲地区务工专列爱心欢送活动”,集中欢送925名乘坐K4136次专列返岗务工人员。上半年全市累计组织专列9趟、专车184辆“点对点”输出农民工1.3万余人。5、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组织召开全市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和创业担保贷款线上服务平台操作系统培训会;联合财政、银行等部门推进数据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解决数据统计从纸质台账到电子台账转换,为创业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同邮储银行汉中分行、市资信融资担保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扩大政银担保合作模式,缓解涉农中小微企业和农户家庭“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1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065人,带动就业5297人,新建信用乡村22个。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申报了2019年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奖补资金335.2万元。联合市财政局开展专题调研,撰写的《我市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调查与思考》被《汉中调研》第11期刊登。6、创业指导活动丰富多彩。培育打造54家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17个、县区级29个,引导入驻经济实体近3000个,累计带动就业1.2万余人,重点培育打造的汉中云商工场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为省内地级市中首个拥有“国字号”的示范基地。举办“丝路源点、汉山创业讲堂、沔水摆渡人”等创客沙龙活动60余期,受益5300余人次。扩充创业专家讲师团队伍,开展“创业指导专家基层行”活动,成功举办汉中市“邮政杯”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乡村振兴创业大赛复赛,精心筹备首届文化创意创业作品大赛。实地考察2021年拟认定的6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3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积极参与环陕西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园建设工作,提出建设指导思路措施和进度目标,提供政策业务和建设标准,指导创建单位开展工作。7、着力提升就业创业培训实效。举办“汉中市创业引领者专项活动暨第三届创业培训讲师大赛”,评选表彰优秀骨干创业讲师22人。推荐10名老师参加陕西省“马兰花计划”创业师资SYB培训班,充实我市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在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两期4个创业培训班,100名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参加了培训。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过全年的不懈努力,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全市全年就业形势稳中向好。202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0%,低于4.3%控制目标。人力资源服务窗口为1056个企业登记招聘,向1320人推介工作岗位,达成就业720余人。全市累计组织专列9趟、专车184辆“点对点”输出农民工1.3万余人。汉中就业网、汉中就业微信实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已为市内外500余家用人单位和数十万名劳动者提供信息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2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3万余人。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95.7万人,组织化输出12.9万人,扶持返乡创业6417人,创经济收入238.71亿元。2、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显著。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1亿元,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创业1065人,带动就业5297人,新建信用村22个,拨付2019年创贷奖补资金335.2万元。培育打造54家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7个、县区级29个,引导入驻经济实体近3000个,带动就业1.2万余人。重点培育打造的汉中云商工场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为省内地级市中首个拥有“国字号”的示范基地。累计举办创客沙龙活动60期,受益5300余人次。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形势较长时间内仍将严峻复杂,风险挑战加剧,群体矛盾叠加。应对措施:密切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影响,精准落实中、省、市“稳就业”、“保就业”相关政策,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落实中、省、市“稳就业”、“保就业”相关政策,做好春节期间农民工回乡与返岗复工服务工作。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等方式统筹安排专场招聘。2、全力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扎实开展好“返乡入企就业服务冬春系列活动”,吸引劳动者在汉就业。常态化开展三类企业用工调查等跟踪服务工作,完善用工信息调查发布机制,向市内外广泛发布招聘岗位信息,搭建招聘求职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活动,适时组织现场招聘会,创新开展“直播带岗”,引导劳动者积极应聘上岗就业。大力推动稳岗就业政校企合作,拓宽学员就业渠道的同时开发培养符合本地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共赢。3、组织做好各项监测工作。组织做好中省关于失业动态监测、134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监测、省重点企业就失业情况监测等调查统计工作,为持续做好“稳就业”工作、完成“保就业”任务提供基本依据。4、积极推进就业创业信息化工作。管好用好就业失业信息、就业援助系统,重点推进网上办理业务。加强调查摸底,计划相对集中时间,邀请主管部门对就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深入县区、镇(社区)展开调研,推广使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秦云就业”、“陕西就业公共服务平台”、“陕西政务服务平台”线上办理业务。做好信息动态管理,督促县区补充登记信息空缺项目,提高数据质量。做好就失业登记证管理及年检工作的指导,确保我市就业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5、鼓励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宣传力度,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5亿元,确保每个县区至少新建1个信用村。指导县区加大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孵化功能。持续举办创客沙龙、创业专家进基层等创业指导活动,视疫情态势适时举办汉中市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乡村振兴创业大赛决赛和首届文化创意创业作品大赛,并在质量上狠下功夫,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6、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培训“智慧超市”作用,根据求职者意愿引导其参加就业培训,推荐合适就业岗位;发挥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适时开展SYB师资培训及网络创业师资培训,充实创业师资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12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