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航天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和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和初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长安区凤栖东路25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世锋 | |
开办资金 | 4330.0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65.58万元 | 1847.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航天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3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严格遵守所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雁塔教育局党委领导下,学校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精神,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紧抓西安市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聚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在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双减”实施、课堂教学、师资建设、“名校+”推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一、围绕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情况1.筑牢疫情防控篱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面对2021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反扑,西安市航天中学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上级防疫政策积极应对,科学部署,细化督查,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双管齐下。学校分阶段组织各级各类线上系列专题会议推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第一时间出台了《西安市航天中学教职工防疫工作指南》《西安市航天中学线上网络教学实施指南》《西安市航天中学“停课不停学”期间班主任工作指南》《西安市航天中学防疫期间宣传工作指南》。年级组、教研组研讨优化网络直播辅导,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携手尽责,以主动作为的热情,以严谨扎实的作风,以实践创新的勇气应对变局,顺势而为,全力提升学校线上管理指导工作水平,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抓住行动计划契机,守正创新促进质量提升。借《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及《雁塔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之东风,面对2021年“五项管理”“双减”政策落地及2022年陕西将全面迎来的新高考,学校守正创新,在严格抓细抓实教学常规的同时,主动变革创新。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高考、新教材培训,研讨实施方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组织“五项管理”“双减”专题研讨,积累经验,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制度,优化评价方式,坚持五育并举,凸显特色发展,致力于以优质、特色、多样的教育诠释“尊重生命,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在雁塔区教育局党委关于“立德树人守初心,启航奋进担使命”党建工程引领下,开展每月一次的“五个比”劳动竞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抗疫及教育教学一线身先垂范。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宣传学习,本年度中我校未出现任何违反师德要求的现象。4.聚焦减负增质,切实推进“双减”落地。学校对中办、国办“双减”文件精神及省教育厅、市、区教育局“双减”文件要求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专题会议学习研讨,领会精神。利用暑期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在全校教职工中进行专题学习解读,并通过书信、家校联系群、家长学校主题讲座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要求上下同行、家校同心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新学年的工作计划围绕落实“双减”这条主线展开。以“五项管理”相关要求为抓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明确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具体措施。以《西安市航天中学作业管理细则》《西安市航天中学手机管理制度》《西安市航天中学睡眠管理制度》《西安市航天中学阅读管理制度》《西安市航天中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西安市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制度》为制度保障,以“作业管理”为切口,以“三个课堂”为载体,以“课后服务”为引擎整体推动“五项管理”,让“双减”政策落地。5.切实做好“课后服务”,凸显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学校凸显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优化“课后服务”来为学生发展助力,为家长分解忧虑。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将作业训练辅导作为课堂学习向课后延伸巩固的重要载体。将以教学单元为基础采用分层走班形式开展课后作业指导及个性辅导,提高作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提升“第一课堂”学习效果;拓展社团活动项目,加强社团活动管理,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开展体育、艺术及科技等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将社团活动课程化并植入课后服务,让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整合社区资源,拓展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研学活动,通过“第三课堂”彰显学校特色、实现五育并举。6.重视师资建设,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致力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方案,每位教师制订了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形成了以骨干培训、参观学习、研讨交流、校本培训、论文评比、课堂观摩、拜师结对、教学反思、同伴互助、高效课堂研究课展示评比等十余种教师业务培训方式。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进行报告,听课交流。通过这些举措,开阔了教师视野,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引路领航。建立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汇报课、参加市区学科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互动式、参与式、实战式的校本培训,有效激发了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7.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持续深化五育并举肓人体系建设。学校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如航模社团、篮球社团、创客社团、鸣鸠琴社团、田径社团、摄影社团、足球社团等,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比赛和训练,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校充分发挥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的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利用10月最后一周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开展了2021年校园科技体育艺术文化周活动,是我校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学校以“尊重生命,健全人格”为办学理念,大力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以身心健康为基础,实现全面、特色发展的生动教育实践。8.深入推进“名校+”工程,发挥名校引领作用学校进一步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精准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深入推进西安市航天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管理“六统筹,六统一”工作,积极带动支持“+校”开展管理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校”不断追赶超越,为雁塔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做出积极贡献。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全校上下围绕学校特色化优质发展这一目标,着力“减负提质”,抓细抓实教育教学常规,全力打造“三个课堂”,坚持走五育融合,深入推进“名校+”工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21年高考、中考再创佳绩;学校依托高中英语学科建设被评为陕西省学科优质教育基地;学校凭借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被评为西安市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学校凭借强大的师资和显著的成果被评为西安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学校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发挥“名校”带动作用,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名校+”共同体;学校党总支被区教育局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年获评中小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学校在区域有影响力,有美誉度,获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1.2022年,面临着新教材、新高考的到来,选课走班成为必然。学校穷尽部室,也只能满足8种选课模式,无法达到西安市教育局要求的12种选课模式。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提出的食宿诉求,学校压力较大。空间不足,这对一个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影响不言而喻。2.近年来,我校优秀高考把关教师集中退休,青年教师成长尚需时日,导致部分学科教师梯队培养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结构性缺编问题日显。师资的青黄不接将会制约学校的质量提升。改进措施:1.一方面创新工作方式,拓宽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高考、新教材培训、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我校教师的才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校校情特点的新课程实施方案,为今年9月新高一全面使用新教材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将实际情况给区教育局做具体汇报,争取得到局里的进一步支持和帮助,为促进雁塔教育优质发展,为我校办学质量提升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供硬件保障。2.一方面激发中年骨干教师进一步突破成长的热情,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样培训方式,进一步拓展教师视野,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加速成长。另一方面,希望上级考虑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入省市优秀骨干教师为学校质量提升和后续发展打通“瓶颈”。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我校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要上下一心,狠抓常规,真正把心思用到位,把工作做到位,把自律严到位。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抓住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深入探讨研究如何使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靶向。2022年,陕西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全面实施,学校要进一步拓展空间,培养师资,为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好一切准备。在新的教育变革形势下,无论是落实“双减”政策,还是应对新高考改革及育人方式转变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大变局”预判“大趋势”,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扩大我校的影响力,为雁塔基础教育再立新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荣获陕西省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2021年荣获西安市首批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学校;2021年荣获首批西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21年荣获雁塔区优秀“名校+”教育联合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