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蒲城县> 蒲城县救助站

蒲城县救助站

发布时间: 2022-04-25 10:40
单位名称 蒲城县救助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对求助人员的接待、查询、实施救助,妥善安置弃婴工作。协助乞讨、求助人员返乡并维护其合法权益。
住所 蒲城县西府巷12号
法定代表人 李健
开办资金 33.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蒲城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24万元 24.5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基本情况今年来我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0人,其中,护送40人,安置儿童1人。长期安置人员1名。向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单衣35件,棉服35套,棉被13床。切实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疫情发生以来,我站严格落实民政服务机构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动员安排部署会,成立以局党组副书记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长,救助站站长为副组长,全站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措施、严格的管理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救助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入站管理规定,对入站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扫码(陕西防控码、行程码)登记、询问求助人员14天内的活动轨迹,如发现异常,及时按程序报备;对拒不如实、拒绝回答近14天活动轨迹和拒不接受体温测量、站内管理的一律不予救助;每天对救助站接待室、临时照料室、过道、办公室进行不少于2次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要求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勤洗手等方式加强安全防护;储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口罩、84消毒液、酒精、消毒凝露)和防寒物资。以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为我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一)街面救助,宣传范围扩大化我们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在县中心广场、民生苑开展救助管理政策宣讲活动,向全县宣传已达到8000多人次以上,发放救助宣传单和爱心救助卡1万余份,同时,我们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领导带班制和交接班制度,如遇到极端天气及重要节假日,增加巡查频次、延长巡查时限、扩大巡查范围。利用城区网格化平台,走上街头宣传,结合社会服务工作机构、志愿者服务组织,公交、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进行全覆盖宣传。做好常态化街头巡查救助工作的同时,配合局机关支部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创建平安蒲城”主题党日活动,我们以“救助开放日”为契机,邀请局领导及党组成员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对救助管理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并给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提高救助服务水平。(二)源头治理,救助寻亲多元化根据民政部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我站对照专项行动要求,着力在照料服务、甄别寻亲、街面救助、落户安置、源头治理、队伍提升等关键环节上建机制、压责任、提质量、优服务,实现全县救助管理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对长期滞留人员加大寻亲力度,通过公安部门科学技术(DNA比对、人脸比对)、今日头条、微信、抖音等多元化寻亲渠道,按照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要求,积极协调对接,推动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救助安置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大了回访机制,对我县的易走失人员和返乡人员进行了走访、监管,并和乡镇干部、村干部协商安置办法。切实解决了我县内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的源头治理问题。确保救助工作能件件事情落到实处,项项工作有结尾的工作模式。我站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对易走失流浪人员进行摸排走访,了解家中情况,并建立档案,积极协调镇村协商易走失人员的后续安置问题,经过县镇村三级多次和家属协商沟通后,将本县患有精神病的易走失流浪人员集中安置在蒲城县北环精神康复医院,救助站协助家属向局相关股室申请低保、五保的相关政策,积极协调残联办理残疾的相关补助金。不足部分由救助站解决,这样以来,大大的减轻了易走失人员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截止目前,我站共安置全县患有精神病患者的易走失流浪人员9人。(三)稳妥高效开展未成年保护工作1、摸底建档:入户开展摸底调研工作共计49次,为154名儿童建立一人一档和工作台账,其中社会散居孤儿2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4名,困境儿童73名。2、儿童福利政策进村居:分别为荆姚镇、高阳镇、洛滨镇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基层儿童工作人员开展儿童福利政策业务培训,受益71人。3、能力提升:参加由渭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组织的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1次,受益人数5人;参加《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业务培训》,受益工作人员5名。4、工作宣传:将所开展的活动,编辑成文字稿件,通过公众平台推送进行宣传共计33篇;在县文化广场向广大群众宣传和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严厉打击跑站现象,严格救助管理工作程序,加大力度对骗取国家救助资金的职业跑站人员进行整治打击,实行了购票制救助。(二)扎实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切实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三)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县实际,中共蒲城县委办公室蒲城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四)为保障我县留守困境儿童的合法权利,以试点先行全县推广为思路启动实施了蒲城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计划。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长期滞留人员安置不到位2.本县易流浪走失人员源头治理不到位(二)整改措施1.对长期滞留人员的安置整改情况我站现有一名长期滞留的托养人员,这名人员无法查明个人身份信息。我站已对这名滞留人员报请公安机关采集了DNA数据,并通过今日头条、寻亲网为他们寻亲,但至今仍寻亲无果。因无法查清楚该名滞留人员的身份信息,现将该名滞留人员托养在渭南市临渭区东秀星托养中心,并已向我县民政局报送了落户等相关安置申请。目前,我站已为这名滞留人员成功办理了落户手续,并申请办理了城市三无人员认证。2.对我县的易流浪走失人员进行了摸排,并通过村委会及家属对易流浪走失人员如何进行安置一事进行了协商,经家属同意后,现已将我县9名易流浪走失人员进行了安置,目前长期安置于蒲城县北环精神康复医院接受治疗。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全面开展照料服务达标行动。按照“站内照料是常态、站外托养是例外”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将托养在民办机构的人员接回站内开展照料服务,发挥救助管理职能;提升站内照料服务水平。(二)大力开展救助寻亲服务行动。以“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为主题集中开展救助寻亲专项行动。(三)集中开展落户安置行动。扎实开展“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行动”,分类实施、逐步推进,规范程序、妥善安置。(四)全力推进源头治理行动。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一人一档)和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一人一档),将送返本辖区的精神障碍患者、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