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汉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24 20:20
单位名称 汉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创业引领和培训;非普通高校毕业生入库,聘用资格审查和报到证发放;人事代理;举办大小型和专场人才交流会,收集与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等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西大街14号
法定代表人 闫慈
开办资金 16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6.29万元 103.3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5月20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李冰变更为闫慈。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1.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截止11月底,全市共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8624名,其中大专学历2679名,本科学历559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316名,博士学历38名,实现就业5416名,出国升学入伍289名,自愿暂时不就业2067名。接收人社部、教育部移交汉中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4143名,已全部纳入实名登记系统并完成回访工作。截至目前,提供就业岗位推荐等服务1167人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跟踪率、服务率均达到100%;全市共征集见习单位750家,见习岗位4120个,累计组织1757名见习人员上岗见习,完成省上下达的全年见习任务(1650人);全年向省中心申报大学生创业基金贷款50万元;围绕创业就业、人才引育重点工作,调研当前中心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应对措施,形成了《关于我市人才引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汉中籍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两篇调研报告。全面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2.“人才池”建设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创新多样化宣传形式。通过惠企惠民政策新闻通气会等多种宣传方式,在多家媒体平台上对《进一步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五条政策措施》、《汉中市“人才池”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等人才新政进行了宣传解读,被人社部、省人社厅官网转载和推介,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营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宣传氛围。举办了以“产业人才‘聚’起来,新政助农‘活’起来”为主题的“丝路源点·创客沙龙”活动,为我市产业乡土人才成长创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二是盘活专业化人才数据。“汉中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岗”微信小程序已全面上线,小程序能够实现政策宣传、在线登记、在线匹配、业务受理等功能,企业在线提交技术难题,与“人才池”专家库进行行业匹配,将专家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为企业和人才开通了“绿色通道”。上线以来,累计浏览2404人次,提供相关服务808人。三是拓宽个性化金融服务。与西安银行汉中分行对接,落地汉中人才服务银行建设,从人才专属金融服务、人才无忧生活金融服务、人才增值服务三个方面,为广大人才提供全面化、定制化、专业化的32项金融服务,为“入池”专家办理“人才贷”450万元。四是组织精准化技术指导。截至目前,“人才池”专家团上门服务206人次,为198家企业解决了种植、养殖、加工、管理等方面290项技术难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新模式强化工作机制。一是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3月正式出台了《汉中市“人才池”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创新了人才引进、评价、薪酬待遇、培训提升、绩效考评、表彰激励和动态退出七项机制,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7+1”管理模式有效确保了“人才池”政策刚性落实、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了“人才池”工作专班,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专班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工作落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人才服务工作;三是“人才池”工作专班按照“统一领导、分工配合、上下联动、协调有序”的原则,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汉中市“人才池”工作专班工作制度》《人才池入池人才认定实施细则》《人才池入池人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人才池入池人才待遇发放申领细则》。2.强合作畅通引才渠道。一是立足“三市”建设智力支撑和汉中市“人才池”建设的现实需要,与陕西省人力资源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人才流动合作计划、搭建招才引智桥梁、提供人才管理咨询等服务;二是深入中小微企业开展关于科技难题、人才和项目需求调研,下沉各县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全面摸排人才需求,匹配急缺专业人才,解决技术难题;三是开展与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走进陕西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人才新政措施推介等校招活动,达成市校共建合作共识,畅通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育共享人才资源渠道。3.搭平台优化人才服务。在省人力资源协会指导与协助下,与北京、深圳等先进地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专家会商“人才池”配套政策措施,搭建与之匹配的“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人才大数据、人才供需可视化、数据图表化、效能数量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4.注活力激发人才作用。建立门类齐全、规格全面的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截至目前,“人才池”专家库共登记208人,“人才池”专家需求库290项,其中,已签约“人才池”第一批入池专家43人,享受“入池”补贴资金49.66万元。11月,深入汉台区、城固县、略阳县等6个县区,开展2021年度“人才池”入池专家考核工作,了解专家开展服务、解决难题、满意度和获得成效情况。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未就业毕业生中自愿暂时不就业人数比重持续增加。自愿暂时不就业的毕业生多为选择脱产考研或公考的群体,在登记或就业回访中往往会拒绝就业或见习岗位推送,表示边工作边复习考试会降低学习效率,属于毕业年度内不愿就业群体。(2)改进措施:一是立足公共就业服务职能,重点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帮扶。推进智能化的公共就业信息“一网通办”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和完善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就业创业信息的统一汇总发布,推行就业指导、求职招聘、档案查询、创业贷款申请等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实现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线上和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四、2022年重点工作思路2022年全市人才交流系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持续围绕全市“四个在汉中”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以“人才池”为重点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扎实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着力优化服务机制,切实提升信息化水平,为保民生搭建平台,在促发展中贡献力量。主要措施和目标是:一是强化就业优先。突出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群体重中之重,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招聘活动、大型校园招聘会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发挥创业带动作用,落实创业基金贷款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