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广播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制作播出广播电视节目,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业务范围:综合频道公共频道教育频道综合广播交通旅游广播音乐广播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望江路1260号 | |
法定代表人 | 程建军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5.28万元 | 215.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广播电视台.公益 | 从业人数 9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汉中广播电视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指导下,强化“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导向立台、品牌兴台、创新强台、产业活台”的办台理念,持续实施以“三抓三促”为抓手的机关管理改革、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的新闻采编改革、以打造精品为目标的节目制播改革、以项目带动为引领的产业布局的改革“四步走”战略,整合资源,转型升级,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和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呈现出新闻宣传引导有力,技术创新有保障,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截止2021年11月底,我台《汉中新闻联播》《关注汉中》《每周新闻回顾》共发片6000余条,在省台发片586条,央视发片64条。《新闻正前方》《956新闻眼》共播发6200余条,在省广发稿130余条。制播《天汉访》22期,《关注汉中》50期,《新闻正前方》280期,《956新闻眼》200期,《观点对对碰》130期,《人物故事》144期,《守望夜空》132期,《行风热线》23期。大型党史纪录片《烽火天汉》在建党100周年前夕顺利播出,产生广泛影响。制作公益广告90多条,播出14000多次,全面完成年度公益广告宣传任务,无工商违规事件。新媒体各平台累计制作编发图文、短视频等新媒体稿件5000多条,累计点击率超过10亿!其中,单条点击率过千万的产品20多个,过百万的产品300多个,十四运期间“汉中视听”累计发布短视频200多条,浏览量突破2亿。“汉中视听”微信视频号的关注人数从2020年12月底的不足100人增加至现在的29000多人,抖音号粉丝量由2020年12月底的8万多人,增长至现在的70万人,为汉中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营造了良好氛围。“学习强国”汉中学习平台上线以来,立足汉中实际,开设的六档栏目、七个专题、100多个标签栏目,共审核稿件11000多条,累计发稿7956条,被省平台采用801条、总平台采用近256条,总订阅量1110万,总浏览量4256万,其中总订阅量连续名列全省前列,在全市的媒体融合带动能力逐步增强,成为传播新思想,展示汉中生动实践的崭新窗口和重要宣传平台。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我台新闻宣传总体工作按照“时政报道有创新、主题报道出重点、社会新闻抓热点”的宣传思路,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学习强国汉中学习平台”四位一体的传播矩阵,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线以及全市“两会”报道、第十四届全运会报道、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全市金融大会、绿色金融论坛、汉中市2021年“四个一批”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杨凌农高会、2021首届天汉电子商务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防汛救灾、国卫复审、“四个在汉中”“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学党史学讲话开新局”“明责践诺结果”“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和“进、知、解”等主题采访报道中,呈现出主题报道浓墨重彩,内外宣传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继续保持全省新闻宣传第一方阵。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采编人才匮乏,平均年龄偏大。在完成传统媒体制播工作已显乏力的情况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支撑力度不够。移动发展优先理念虽已深入人心,但受困于人力不足,导致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提供优质产品,造成部分平台信息发布滞后、粉丝流失。(2)财务双轨管理,绩效改革艰难。要调动工作积极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只有在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上创新、多劳多得。但实际工作中,编内编外人员交错混杂,财务收支分别执行全额拨款事业和国有企业两个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反哺事业从体制上难以支撑;广电制播多环节、多部门配合也导致绩效分配方式和比例不均衡;分配上的“创新”也会触碰到全额拨款事业严格的财务和审计制度“壁垒”,形成廉政风险。(3)财政投入不足,主流媒体乏力。虽然从2017年起实现了财政二类全额拨款,但仅解决了编制内人员的供养问题,而采编播一半以上的编制外人员主张依托广告收入和部门联办节目专栏收入供养,近年,举办活动的收入成本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经费又不足,导致人员流失、供养困难,运行压力巨大。(二)改进措施(1)向社会招聘人才。根据编制数,逐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填补人力资源空缺。(2)创新内部考核办法。在保证队伍稳定和新闻采编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内部岗位设置,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实现双效统一。(3)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支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人员供养压力大。要稳定主流媒体的主阵地,需要政府加大购买服务项目的支持和产业的带动,同时,借鉴兄弟台经验,将编外人员每年给予一定财政经费保底的支撑,其他绩效部分实行全员岗位绩效考核,以激励创优创新的活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构架上再做顶层设计。媒体融合不是简单整合相加,而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必须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再加强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实现架构、流程、平台等环节融合,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打好基础。(2)打造融媒发展新生态。开启采编“供给侧改革”,打通媒体资源库,再造全媒采编流程,完善由编委会统一调度指挥的新闻生产机制。重大主题报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网覆盖,实现内容编审、资源分发、协同管理和数据分析一站式管理。(3)以内容赢得发展优势。通过多种传播手段的融合,以爆款作品引发刷屏式传播;积极抢抓移动直播发展机遇,适应和开拓市场;充分发挥视听优势,用好广播电视独有资源,保持与纸媒的错位发展,把短视频的开发制作和网络直播放在突出位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涉及诉讼投诉情况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