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24 19:48
单位名称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业务范围:组织开展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工作。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南团结街与汉宁路十字金格大厦(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
法定代表人 黎亮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0.65万元 38.9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公共资源交易业务量稳步增长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2020年12月市委编委会批准设立,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下属正处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公共资源交易场所总面积1751平方米,建成开标室5间、评标室7间及交易大厅,建有大数据分析、智能总控和不见面开标等系统。从4月起陆续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公开出让及国有产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截止12月底,进场交易各类项目共921笔,金额432.2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812个,金额400.94亿元;政府集中采购项目82个,金额1.73亿元;土地挂牌出让24宗,金额29.76亿元;矿权交易1宗,金额0.03亿元。从运行情况看,虽然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起步较晚,但凭借着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整合与规范化运行,已驶入打造高效透明规范交易平台的快车道。(二)依法依规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严格依照中省市关于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全力推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目前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均实现进场交易,并做到了“四个全”:一是在地域范围上全面涵盖市域内规模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二是在建设类别上全面囊括房建、市政、水利和交通等项目;三是在建设流程上全面覆盖工程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及相关的设备、材料等;四是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基本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在交易平台内的隔离闭环式运行。同时对交易过程实行严格监管,2021年7月,汉中市西乡县某工程项目在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了开标评标。该项目评标委员会不按照资格预审文件补遗书进行评审,经招标人和项目监管部门多番解释且拒不改正。我中心依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评标专家管理的通知》(陕建发[2020]1107号)相关规定,对该项目评标委员会5名评标专家给予通报批评,提醒所有参与公共资源交易评审专家严守评标纪律,共同维护和促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三)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汉中市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一是优化政府采购程序,尽可能为供应商减负,全面降低资质及其他证明材料的原件提交比例,中小企业声明、无重大违法记录等材料均采取声明制或承诺制;二是向所有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供应商免费发放采购文件并提供下载链接;三是自8月12日起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所有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将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并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已收取保证金的自查清退工作。四是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开展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工作,要加大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政策宣传推广,并在编制采购文件和发布采购公告时,明确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政策,让企业充分了解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政策规定,使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政策惠及更多企业,推进信用融资扩面增量。此次“减负”后,将为企业进一步减轻资金负担,实现政府采购服务全过程“零收费零门槛”,并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所有参与政府采购的供应商减负增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依托“互联网+”高效服务市场主体。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见面开标”系统于8月25日正式启用,首个“不见面开标”项目—汉中市将坛西路以南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初步设计项目顺利完成开标。招标人及代理机构采用视频直播方式全程在线开标,通过视频、音频与所有投标单位进行互动,可视化展示开标全过程。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见面开标”系统通过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开标“不见面”、投标“不出门”,节约企业投标成本,也有利于减少人员聚集、做好疫情防控。9月23日,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袂,顺利完成我市首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勉县县城亮化设施维护改造工程招标,标志着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智数融合、高质量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异地评标是由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起主会场,邀请省公共资源中心作为副会场,随机抽取汉中、西安两地评标专家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共同完成的跨区域合作评标。远程评标会议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智能门禁、生物特征识别和身份证识别系统等多重认证方式,对评标专家身份进行确认。远程异地系统依托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交易场所物理空间限制,减少人为干扰,丰富专家资源,降低评标成本。目前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顺利完成104个“不见面开标”项目及2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同时,为全面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任务,规范通用类小额项目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市级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已上线试运行,打造品目统一、交易快捷、公开透明、资源共享的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全省一张网”。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标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西安、宝鸡等地市先进经验及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与运行规范》要求。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集中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交易场所面积小且短期内没有拓展空间,导致一些必要设施如隔夜评标保障设施、专家等候室、投标企业候场区域等不完备,对提高交易主体满意度、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品类等造成不利影响;二是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尤其是对于各个关键环节重要节点没有实现专人专岗专责,整个交易链条韧性不足,难以应对各类突发状况,需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三是交易电子化率有待提升,除工程建设招投标外,政府集中采购、土地矿业权出让及国有产权交易仍实行线下交易,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2、改进措施一是拓展交易覆盖范围。在政府集中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公开出让及国有产权交易4个基础品类进场交易的基础上,继续依照《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0年版)》要求,坚持“应进必进”原则,同时与汉中实际相结合,探索把适合以市场化配置方式进行的工信工程、能源工程、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交易品类纳入平台交易,深入推进县域项目进入平台交易,尝试对接第三方交易平台,使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挥市域内中流砥柱、通达四方的作用。二是建立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吸收借鉴其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先进经验,立足本市实际,不断补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分解交易环节,充分找准风险点和关键岗位,确定不相容岗位和AB岗,制定环环相扣相互牵制的内部操作流程,努力形成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为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规范化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到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宝鸡等地市学习,进一步优化平台服务和交易系统功能,逐步实现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公开出让及国有产权交易全流程无纸化,不断拓展电子化交易广度深度,提升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推动不见面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在房建项目领域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开标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功能,在工程建设其他项目领域、政府集中采购等交易品类推动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的开展。同时放宽视野、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动进场交易项目跨市域、省域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按照“互联网+公共资源+金融服务”模式,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搭建数字化平台,对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在线为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一网通办,自主便捷,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点对点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在线金融服务,包括投标保函等电子保函类服务以及投标贷、中标贷等贷款类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