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中医医院

汉中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2-04-24 19:31
单位名称 汉中市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护理与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全科医疗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健康体检科等(详细业务范围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东昌街8号
法定代表人 李国强
开办资金 839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932.65万元 23338.6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5月20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孙安平变更为李国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狠抓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线医院PCR实验室于1月19日开始核酸检测业务,截止目前共做核酸检测57709人次。优化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设置预检分诊三通道;在综合大楼一楼设置了二次预检;实现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工作,增设儿科发热门诊,完善和配备肠道门诊人员和设施,实现了肠道门诊的正常运行。严格控制门诊病人在病区进行诊疗工作,落实住院部患者陪护规定。全年组织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采样等内容的线上线下及现场培训20余次。2021年我院疫苗接种率为98.7%。依据上级部门工作安排,我院新冠疫苗接种门诊于5月12日正式启用,截止目前,共接种3岁以上人群47537余剂次。(二)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一是下发了《2021年各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加强了病历质量、归档管理与医疗文书规范书写管理。病历甲级率达到了95%,3日归档率达98%。继续实施临床路径奖励措施,坚持每月向国家卫健委上报单病种质量监测数据。二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抓院感日常工作,各项质量指标达到要求。医院感染发生率0.57%,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92%,病原学送检率58.24%,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100%,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100%,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9%。三是护理工作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严格落实疫情期间病区陪护探视管理制度及新入院患者及陪护核酸检测管理,确保病区安全。下发《护士长工作手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质控考核责任到人,坚持每月召开护理质量质控会议,保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开展磁性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初步达到了“护患双满意”的目标。四是药事工作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落实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确保中选药品配备、使用。加强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基本药物金额占比43.39%,药占比23.80%,抗菌药物使用规范。通过第三方制剂评审专家的指导,修订制剂备案及再注册品种7个,完成了制剂品种工艺规程,质量标准,备案材料等63项资料的制定,已完成专家资料评审及现场答辩,进入资料修订阶段。五是医院信息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医院“EMR(电子病历)系统”已顺利通过公安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确定了LIS升级方案,顺利通过了2020年全省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4级评审。(三)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突破为持续推进对口支援南郑区东南片区基层卫生院工作,2月26日制定下发了《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和补充规定,采取临床科室与定点包扶单位签订《帮扶协议》措施,落实推进各项工作。今年接收南郑区东南片区基层卫生院来院进修学习7人,通过对口支援,相继有2各卫生院设置了病房,开展了住院病人收治业务,方便了群众就医诊疗,提高了基层卫生院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持续抓好学科建设工作,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一是招聘各类专业人才共8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0人,缓解了医务护理人员紧缺的压力。二是各科室积极联系聘请老师来科室开展各种业务指导工作,截止9月底临床医技科室累计请市中心医院专家来院开展各类业务指导工作62次,聘请省市名中医5名。三是“脾胃病科、骨伤科、普外科、老年病科、肛肠科、针灸科等相继派出9名临床医生前往各级医院进修学习,专业人才队伍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明显提高。肛肠科《一种治疗便秘的中医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被中国健康产业大会确定为大会优秀成果并重点推荐;同时科研项目《肠康2、3号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被确认为市级科学技术成果;一种治疗下痢脓血便的灌肠液于今年1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陈文平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直肠脱垂delorme手术、藏毛窦bascom及karydakis术、直肠阴道瘘推移皮瓣修补术、肛瘘parks分型及精准解剖手术、小儿肛肠的精准手术。新购进了磁刺激治疗仪,并率先在我市开展了盆底疾病的磁电结合治疗;针灸科副主任杨思琦新申报的科研项目《马氏夹脊穴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治疗的学术思想挖掘整理及推广应用研究》,已通过审批,中管局已下拨项目经费5万元;康复科独立成立病区,开设康复医学科门诊,主任任毅上报的《基于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短刺法对膝骨关节患者者中枢作用机制的探讨》已通过审批,中管局已下拨项目经费。与针灸科一起申报答辩评审,顺利成为陕西省省级中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并加入陕西省中医医院康复专科联盟,两个项目经费分别为50万元和5万元。。(五)优化收入结构,规范医保政策一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问题为出发点,完善了健康扶贫人员出入院流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了“一单式”、“一站式”结算工作。要求临床一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控制非合规费用在5%以内。有效的降低了贫困人员的经济负担,使医院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根据数据分析,我院出院的职工医保住院患者人均住院天数、药占比、次均费用等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完成了2021年的医院全面预算,完善了事前成本管理,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和预算执行刚性。每月按照《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归集各科室工作量及成本费用,进行绩效工资核算,运用绩效考核加大了对各部门的监控和考核,疏理、完善了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的挖掘成本优化空间,树立成本管理和控制理念。(六)持续抓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一是坚持每月按时上报出院病人病案首页信息。通过完整性和逻辑性校验病案首页信息8037份,均全部校正后按时进行了上传。二是对2021年1至5月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进行了比对分析,并召开了2次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三是10月份购置并安装了“病历首页质控软件”,确保了病案首页后上传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七)二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工作现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社会稳定风险性评估报告、项目选址意见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环评报告批复、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批复,土地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人防专业工程的批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等。10月4日完成现场围挡工作。11月10日已办理完工程挂网招标的相关事宜,11月24日进行了资格预审;地方专项债券资金落实到位;目前正按相关程序办理开工相关许可手续,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2021年门诊总诊疗人次188155人次,同比增长12.12%;出院人次9640人次,同比减少0.85%;病床使用率67.91%,同比减少4.0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05天,同比减少1.25%,门诊次均费207.85元,同比减少4.97%,住院次均费用6034.50元,同比增长0.36%,医疗总收入9817万元,同比增长3.16%;药占比23.64%,增长0.34%。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①服务量不足,远远低于预期目标;②在面临疫情防控、加快二期项目建设的情况下,医院发展的压力增大;③服务能力不强,在区域内还没有形成有力地影响;2、改进措施继续强化医疗业务发展水平,加大人才培养,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加大对外宣传交流,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重视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大原则,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管理,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加强病区管理,严格院内感染控制和院感巡查制度。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加强核酸检测;加强新冠疫苗接种点的规范管理;2.启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按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分解任务,逐条落实,抓好整改;3.推进医院二期项目建设,一是完善地方债券项目资金相关手续,保证资金拨付到位;二是配合大河坎镇政府完成最后一户拆迁,办理土地使用许可证,完善开工建设相关行政审批手续;三是做好2022年重点项目申报工作,跟踪中央投资特色中医院建设项目最终落地见效,为项目资金提供保障;4.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疗业务发展;5.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严把医疗质量关,规范诊疗行为,增强责任意识;6.严格加强医保管理工作,坚持落实对口支援和下乡支医工作,开通预约挂号服务和多途径、多形式交费服务,推进电子票据服务,年度内实施完成“超融合系统平台”、“机房动环及一体化监控平台”项目,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改善和提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持续按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完善制度,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抓好整改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中医药文化,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18年0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