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含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文学、摄影、图书、戏剧等)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示范。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申报、挖掘保护、非物质遗产工作业务辅导培训、工作指导。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虎桥西路56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汉红 | |
开办资金 | 19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068.9万元 | 8430.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围绕建党百年华诞,开展系列群文活动。1、六一前夕,我馆推出“红花朵朵向太阳”汉中市儿童画展;2、组织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市广场舞大赛;3、策划组织“两省四市十六馆书画联展(巡展)”(江苏南通、陕西西安、汉中、宝鸡,成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要活动之一;4、举办高裕德、李智明个人画展。(二)突破疫情困扰,组织线上活动。1、举办“艺回家乡”汉中籍在外艺术家线上邀请展,编印了《汉中群众文艺》2021年春季特刊;春节期间,在线上举办5期“颂党恩•迎新春”年画藏品展。2、开展“我爱美文”线上诵读分享活动;3、制作慕课,开展线上教学;创作歌曲《褒姒》入选2021年度汉中市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三)继续用心用力,打造文化品牌。1、举办第三季“悦动汉江”文艺荟系列活动;2、今年推出《静•净•敬——文化养生漫谈》《汉调桄桄的艺术特色与欣赏》等4期群文学堂专题讲座;我馆典型服务案例《群文学堂:公益文化艺术推广的通关密码》入选《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实践》一书。(四)联合社会力量,探索融合之路。1、“非遗闹古镇欢乐过元宵”;2、“春满褒河魅力锅庄”;3、“欢乐E夏舞动褒城”展演。(五)馆内馆外结合,辅导培训多样。1、与陕西书学院在西乡共同开展陕西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书法培训;2、举办两地(陕南、陕北)学员创作成果作品展;3、针对大学生需求开展朗诵和舞蹈公益培训;4、走出馆门开展针对性辅导,为市妇联、佛坪农商银行、汉中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进行艺术辅导。(六)完成上级任务,凸显文艺长项。1、我馆和省文化馆共同成功承办了陕西省第七届农民工诗歌朗诵展演;2、承担全市首届“五个一工程”颁奖活动、市直机关工委表彰大会艺术指导,辅导汉中市消防救援支队“感党恩跟党走向人民汇报”文艺晚会,参与十四运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起跑仪式汉中站的开幕式活动。(七)落实非遗保护,提高工作质量。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我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一是开展“汉中巴山礼仪词传承展示活动”。二是组织“红拳走进汉台区铺镇乌梅寺小学进行传承展示;六一前夕,携手汉师附小共同承办“非遗进校园”联欢活动。三是开展《汉调桄桄的艺术特色与欣赏》“群文学堂”专题讲座,普及我市首批国家非遗名录“汉调桄桄”的艺术特色与传承保护知识。2、充分发挥我馆非遗及羌文化主题展厅体验宣传作用,聘请专人讲解管理,对外免费开放。还推出自助音频讲解服务。现有105项市级非遗项目全部进入“喜马拉雅”平台,可供网民免费欣赏。3、承办全省非遗专干培训班;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红拳”首届汉中市传承人培训班;组织3名省级传承人参加“乡村振兴非遗先行”全省非遗实践提升班。4、完成了《陕南羌族》电视专题片的修改、送审工作;《汉中孝歌》内刊编印手续已完成,即将付印;《文化艺术报》整版刊发了汉中羌文化保护专题文章,《百花》以特刊方式宣传汉中市羌文化保护工作;争取社会力量,印制羌文化内容挂历2000册分送机关、社区和帮扶村。(八)聚集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汉中中国画院开展公益文化服务,专门为元水村创作书画作品。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我馆推出“红花朵朵向太阳”汉中市儿童画展,共收到作品近300件,展出200件,从少年儿童的视角,歌颂党的伟大及当下生活的美好,展示了我市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童心童趣。2、我们将线下开展的活动都在线上和LED大屏进行推送。我馆利用官方门户网站、数字文化云平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喜马拉雅、微博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共发布信息1000余条,累计阅读量达到110万次。其中今日头条信息多次在汉中热榜上榜,抖音账号经过一年的粉丝培育,从最开始的几百人发展到近4千人次,成为我馆对外宣传的又一重要窗口。3、“非遗闹古镇欢乐过元宵”“春满褒河魅力锅庄”“欢乐E夏舞动褒城”展演,受到了当地居民、游客和所在养老社区的热烈欢迎,在致力于服务特殊人群的同时,为景区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使“诗和远方”渐渐走近,据开发团队介绍,今年游客数量明显增加。4、为常态化做好国家级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充分发挥我馆非遗及羌文化主题展厅体验宣传作用,我们聘请专人讲解管理,对外免费开放。一年来,共接待团体讲解30余个,累计接待参观群众近2万人次。为优化游客体验,还推出自助音频讲解服务。现有105项市级非遗项目全部进入“喜马拉雅”平台,可供网民免费欣赏。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导致部分活动或线上举办或暂时搁置,另外,艺术生产能力还不强,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队伍管理,能力提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文化活动质量有待提升,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还需根据事业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2、改进措施:大力发掘、充分利用线上各平台功能,通过线上功能无障碍进行我馆工作。灵活多样地开启人才聘用机制,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现有队伍建设的水平。同时,加强学习,积极探索,集思广益,结合实际情况,增强高水平创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大局观和前瞻意识。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围绕中省市委重大部署及重大传统节日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能出彩。重点做好元旦、春节、“七一”“国庆”、汉中油菜花节重要节点的群众文化活动。(二)认真贯彻落实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完善升级非遗展馆及档案资料,以生动的形式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实施好“非遗过大年”线上线下展示展演活动;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帮扶村活动;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做好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加紧完善非遗文创平台建设,让传统手工技艺焕发出活力和魅力。(三)积极联系对接,全力做好“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建设,让高端民族音乐惠及汉中人民,又打造提升汉中元素的民族音乐作品。(四)继续打造、升级文化品牌,办好“悦动汉江”文艺荟、群文学堂、花鸟画研习班。(五)广泛开展各类艺术培训,做到馆内馆外结合,提高针对性,把文化艺术服务美好生活落实、落细、落小。(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和内容,提高文化志愿服务质量水平,开展志愿者走基层活动。(七)做好汉中市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汉中开汉业》专题片的制作和上报工作。(八)加强文化协作交流。适时联系汉中国画院及各县区文化馆开展绘画交流活动,拟在年中、年底举办绘画交流汇报展览;继续参与“百馆联动”活动,与外省市举办书画、非遗等交流活动。(九)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安排的重点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服务。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促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