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靖边县> 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24 08:46
单位名称 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住所 靖边县河东农业局3楼
法定代表人 吴清亮
开办资金 1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靖边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5.74万元 107.25万元
网上名称 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30万亩,完成任务的103.3%,其中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面积10万亩;完成玉米种植面积58.2万亩,完成任务的100.3%,其中玉米增密度(倍增计划)种植面积8万亩;完成小杂粮种植面积12万亩,完成任务的100%;油料种植面积6.5万亩,完成任务的104.8%。中草药面积3.2万亩,完成任务的106%。1.玉米增密度提单产(倍增计划)项目。项目资金99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60万元。建设面积增密度8万亩,倍增计划3.6万亩,建设地点覆盖全县16个镇8个便民服务中心,经测产万亩增密度示范区平均亩产781.2公斤/亩,万亩倍增计划平均亩产1031.1公斤/亩,完了目标任务的100%,项目区作物产量较非创建区高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对照大田高5个百分点,辐射带动项目所在区域大面积均衡增产。项目区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节本增效5%以上,其中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农技推广服务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2.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项目资金630万元,主要任务是建设省级玉米和马铃薯水肥一体集成高标准示范区2.5万亩,其中省级水肥一体化集成高标准核心示范区1000亩;集雨补灌0.4万亩、抗旱抗逆0.2万亩、生物全降解膜1万亩。其中完成省级水肥一体化集成高标准核心示范区1200亩,完成任务的120%。辐射带动全县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5万亩以上。完成高标准抗旱抗逆技术示范区6048亩,完成任务的300%,重点在东坑、宁条梁以及新桥农场等水资源超采区实施,同时在王渠则、席麻湾以及镇靖等旱作区实施。推广软体集雨窖集雨补灌技术4000亩,完成任务的100%。3.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项目资金安排1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推广旱作农业技术1万亩。项目实际完成旱作农业技术面积11693亩,完成任务的116.93%。项目建设地点为各镇(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完成采购资金945055.2元,采购靖边县华伟塑业公司全生物降解地膜35.08吨,每亩发放降解地膜3公斤。项目示范区旱地全膜种植产量460.33公斤,旱地普通地膜玉米产量为363公斤。由于今年旱情严重,加之双斑叶甲、粘虫、蚜虫等病虫害发生严重,旱地玉米产量普遍较低。此外膜下滴灌玉米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平均产量668.31公斤。4.病虫害测报工作。根据病虫监测系统监测情况结合田间调查数据,编发《病虫情报》7期,主要通过政府网站、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及时公布,同时印发纸质版700余份。通过科学设点、定期测报对农作物10余种常规性病虫害进行准确监测预测,按时通过网络平台上报相关数据,并向广大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农民发送病虫防治信息5000多条,全年挂设横幅30多条(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及时、科学、有效指导农户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确保我县粮食生产安全。5.草地贪夜蛾专项监测工作。今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专设各类诱捕点展开大范围调查,共设10多个常设点和示范点,调查、监测面积0.8万亩;在玉米主产区安置各类草地贪夜蛾性诱诱捕器60多台;利用培训会、手机微信、发放技术挂图和传单等方式在辖区内进行广泛宣传,召开现场讲解宣传等培训38场(次),培训人员1790人次,发放宣传彩页、传单28000份,发送手机信息9000多条,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草地贪夜蛾的识别水平,增强了群众防范意识。6.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今年我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前期以玉米粘虫、双斑莹叶甲、玉米螟为主,后期以玉米蚜虫、红蜘蛛为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我县迅速开展上述病害虫为主的示范和指导防治工作,指导防治面积6万亩左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2.44%,辐射带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40.5万亩,挽回损失近7000吨。在蔬菜及小杂粮主产区开展绿色防控1230亩。有效提升绿色防控技术水平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推动我县绿色农业稳步发展。7.植物检疫工作。从3月份起对向日葵列当、菜豆象、番茄蕨叶病毒病、黄瓜黑星病、苹果蠹蛾、红火蚁、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等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专项调查,共调查食用豆类14个品种2406公斤;调查向日葵田765亩,马铃薯田8350亩,未发现检疫性生物。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植物检疫信息化平台上网阅读并处理调运检疫申请信息30项,因递交材料不规范驳回2项,签发了调运检疫证书30份。8.玉米制种基地技术监管工作。我中心种业股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春季抽检工作,从4月开始,对辖区内66家种子企业、门店所经销的各类农作物种子进行监督抽检和行业管理。抽检的内容为种子的芽率、水分、净度等指标,共抽检各类农作物种子158批次,品种132个,芽率符合率达99%;水分符合率达100%,净度符合率达100%;其中玉米种子75批次,品种62个,蔬菜种子83批次,品种70个。检抽检结束后,我们及时进行了反馈,并将结果通知单送达相关企业。下乡宣传种业上的宣传画、挂图、条幅、传单共8500余张,同时督促种子企业的制种农户认真履职,担负起主体责任。9.玉米制种田转基因排查监测工作。对我县重点玉米制种片区摸底、以及制种田转基因成分检查等工作。截止目前出车32次,人员160人次。10.种子生产经营登记备案工作。全年办理种子经营备案85家,玉米生产备案7家,制种面积6270亩,荞麦生产备案1家,生产面积13200亩。11.谷子品种统繁统供项目。今年我县共实施谷子良种统繁统供项目2.5万亩,品种为晋谷21,种子全部免费发放,共涉及龙洲、宁条梁、五里湾、高家沟、大路沟等22个镇(便民服务中心)、新型经营主体等,任务已全面完成。12.粮食作物综合试验示范研究。在海则滩镇建成粮食作物集成技术综合试验示范研究基地371亩。其中玉米试验6项,参试品种85个,其它农作物试验5项,参试品种46个。试验示范内容为适应于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耐密性示范、机收耐密玉米品种展示、不同类型机收玉米品种密度配置试验、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抗旱抗逆试验以及油料豆类试验展示等。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耐密品种和种植密度。13.马铃薯土传病害试验研究。在东坑镇开展马铃薯病害防治试验3项,试验面积5亩。开展内容有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防治试验,在试验田采取不同药剂、不同剂量、不同方式处理马铃薯进行相关病害防治试验,目的是为了今后马铃薯试验病害得到有效预防马铃薯病害提供科学依据。14.马铃薯、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试验。在杨桥畔九里滩实施,设置马铃薯和玉米各13个处理,研究不同水肥配比模式下对玉米、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生理性状、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适合我县玉米、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水肥配比和栽培模式。15.抗旱抗逆试验。在海则滩镇海则滩村开展玉米保水剂、抗旱宝试验,以开展蓄水保墒、抗旱提质为目的,旨在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促进水肥耦合。16.锌肥试验示范。全年开展马铃薯、水稻和玉米三种作物的锌肥试验示范。17.马铃薯综合试验示范研究。试验示范面积20亩,试验地点:红墩界镇圪洞河村,试验研究内容:省级区试试验品种9个品种、示范展示品种16个、微型薯繁育品种5个。通过试验示范研究更进一步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二、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玉米增密度提单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节约了水、肥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作物品质,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户受益。三、存在问题1.项目资金缺乏: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含量要求高,我县适宜推广该技术的区域大,由于农民劳动力缺乏、经济收入低、自筹能力差、大面积示范推广难度大,所需资金量大,各级政府应加大该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强该项目的示范推广。2.项目的任务资金下达缓慢和现行的物资招标采购制度,会给下达任务和落实面积带来影响,建议今后应尽早下达项目任务资金。3.制种基地管理创新驱动的力度还不够,面对种子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探索。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2年,农技中心将重点开展农技推广、种业服务、植保植检、特色产业及试验示范五项工作,全面发挥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确保全县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被榆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评为“先进单位”荣誉;2021年被陕西省种子管理站评为“先进集体”荣誉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