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第三小学

绥德县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4-22 16:42
单位名称 绥德县第三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小学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排路渠
法定代表人 雒睿
开办资金 1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4万元 226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第三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8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变更了开办资金由原来的430万变为现在的160万,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学期,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13623”管理模式,即1个中心、3条线、6大块、23个点。以“防疫情、抓安全”为前提,强力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举措,全面推行“课后服务”,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基本工作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多措并举,强化教师师德修养,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注重细节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一、防止疫情传播,守住校园净土。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在雒睿校长的领导下,把新冠疫情防控纳入学校常态化管理之中,为师生营造了健康卫生的校园环境。二、常抓校园安全,筑牢平安堡垒。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牢树立“安全无小事,职责重于泰山”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把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政策和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课后服务。(一)五项管理 根据《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落实“五项管理”。(二)课后服务为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我校新学期开展“5+2”课后服务,即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以“1+1”为基本内容的课后服务,即第一课时以延时托管为主,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第二课时以集中活动为主,重点为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科普、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四、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一)重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学校的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三要三不要: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不各行其是,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二)在改革实践中自我完善,提高教师素质倡导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五、发展德育特色,营造文化氛围。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是育人的根本。因此,我们把它摆在教育教学首位。一学期来,学校坚持“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践行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一)抓常规教育,促习惯养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爱长辈、爱学校、爱家庭开始,从耳闻目睹的事例开始,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民族精神从小扎根于学生心灵,让服务奉献祖国的行动伴随学生一生。(二)拓展德育渠道,提升德育内涵开学初,开展了师生结队帮扶活动,建立了学困生成长记录袋;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分别组织开展了“向最喜爱的老师说句话”“感恩教育”“感恩祖国”等主题班队课。(三)落养成教育,促健康发展1.以文明班队评比为抓手,规范养成习惯;开展了全校共读一本书活动,此活动与学校开设的阅读课相融,让学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学会读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本学期重点让学生养成遵守交规靠右行,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在上下楼梯,上下学养成了靠右行的习惯;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四)家校社结合,扬教育优势。学校开展的“校家同创”活动,如邀请部分家长参加我校的升旗仪式;邀请家长观看国庆节目;邀请部分家长代表观看学生优秀作品等;学校设立文明监督岗、护学岗。文明护学岗家长每天学生上学时间,准时上岗,他们胳膊肘套着红色的袖章,站在道路上,用真诚的微笑和细致的服务,确保道路的畅通和学生的安全;文明执勤岗学生披挂授带,劝导同学们摒弃陋习,纠正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六、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在实践中主动发展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重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做好教师考核工作,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紧密围绕教师考核工作,大力开展“新理念、新课堂、新发展”的教研活动,各科组加强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和随堂听课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日常的检查和校内视导,我们看到,本学期以来,我校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严格要求。(二)扎实开展课题科研,着力推进课程改革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学校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广泛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意义,明确职责、全力以赴,逐步转变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模式,本学期市级课题结题5个,县级课题结题4个,立项一个县级规划课题,校本课题26个,全员参与。(三)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实施系列化的教学管理,将垂直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宏观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校长总负责,行政领导包年级蹲点负责;教务处主抓,年级组和教研组分抓,做到层层有人负责,环环有人把关,以便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四)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园环境大为改观,为创建绿色学校而奠定基础。在本学期开学初,学校要求班主任在班会,课任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这些措施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学生衣着干净整洁,讲文明、有礼貌,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加强了,努力营造美化校园、爱护环境的风气。七、狠抓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营造了和谐的制度化氛围。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完善制度建设。常规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更加合理、科学,更具操作性,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形成了制度规范工作,制度化引领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落实了校务公开制度,实行了开支及时通报,事情共同商议;重大事情和关系教师利益事情,有教师代表参与解决,或通过教代会解决。八、取得主要效益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大队被中国青年报社授予“强国少年红色阅读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被陕西省少工委授予“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教育活动工作”优秀单位;被榆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被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授予“红色基因代代传”优秀组织单位;在“榆林市第十八届青少年智力七巧板个人赛”中共有15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绥德县第十一届中小学校园艺术节”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并有8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共有14位老师和80位学生作品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九、存在问题:1.教科研方面,少数教师跟不上形势,存在怕吃苦的现象。2.怎样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小组控绑式评价”还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3.学生的养成教育力度还不够,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需要加强培养和引导。4.目前学校任课教师整体欠缺,中老年教师偏多,年龄、结构层次老龄化,须及时补充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含特岗)骨干教师加入。十、改进措施:1.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特别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多听课,多研讨,多指导。2.加强教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把精力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去。力争在教科研课题上有重大的突破。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起点要高,方案要具体可行,活动要富有创意,要让校园处处呈现书香气息。二是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三是要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定期开展卫生打扫除集中整治活动,消除卫生垃圾死角,使学校保持一个干净舒畅的良好的育人环境。十一、2021年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1.校园文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园文化的近期和长远规划,使学校的文化有一个实质性突破。2.常规管理。抓好“教学、安全、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着重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3.教研科研。营造良好的互研互学氛围,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走专业成长道路,以研促教,以研兴校。4.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灵有约”广播、“知恩、感恩、报恩”演讲、诗歌朗诵会,“庆六一”,“广播操比赛”等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