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水利信息宣传教育中心(陕西水利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水利事业建设提供信息服务。防汛抗旱与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行、管理;水利业务宣传、新闻发布、舆情监测;水利厅门户网站运行管理与维护;水文化宣传研究与交流、水情教育、水利考古、水利文物鉴定、征集、保管和爱国主义教育、节水教育及水利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辛石 | |
开办资金 | 98.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水利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95.3万元 | 123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水利信息宣传教育中心(陕西水利博物馆)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们严格按照《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和要求,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紧抓疫情防控不松懈,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主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这一年,我们荣获厅属系统2020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爱水杯”夺杯单位,被评为“2021年‘节水中国你我同行’主题宣传联合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在“第二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在省水利厅机关党委举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迎接建党100周年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传承水文化,普及水知识”项目获泾阳县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中国水利报陕西记者站被授予“优秀记者站”;王辛石、刘艳芹、王伟同志分别获“十佳记者站长”“十佳记者”“推进媒体融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一是水利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制定印发了《2021年全省水利宣传工作要点》,加强对各级水利宣传工作的检查指导。完成水利厅门户网站在省级网站集约化平台的迁移,全年在水利厅门户网编发水事消息2516条,在中省电视播发水利新闻消息67条。编发“水润三秦”官方微信46期、抖音短视频73条、微博240条,编发“陕西河长”微信21期。在中省报纸、网站刊发水利新闻宣传稿件1000余篇,编辑出版《陕西水利工作交流》4期、《陕西水利》杂志12期、“陕西水利舆情周报”50期。为厅机关宣传栏整理《2020重点工作回眸》《水润三秦优秀摄影作品集》《厅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3期。我们发挥宣传优势,全年策划了3场新闻发布会、7场直播、7次中省主流媒体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集中宣传效果显著。参与全省河湖清四乱暗访工作,制作了《全省河湖暗访实录》《汉江河湖暗访实录》《渭河河湖暗访实录》《水润秦川山河美》,及《渭水恒流 岁月成碑》《三秦大地战洪图》等宣传汇报片及画册,在重要会议期间及社会媒体平台播出,有力展现了我省水利工作面貌,为我省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水利信息化步伐加快。制定印发了《2021年陕西省水利网信工作要点》,加强对各级水利部门网信工作的指导。完成“陕西省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2021年维修养护项目”等招投标、合同签订及项目实施工作。河湖长制平台整改上线工作扎实推进,并在全省成功运行,项目二期通过初步验收,现已完成一二期竣工验收准备。起草了《陕西省水利厅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申报书》,并已向省委网信办申报。配合省水利厅启动“陕西省智慧水利”工作,赴浙江、甘肃省水利厅考察调研智慧水利工作开展情况,并形成考察报告;起草《关于成立陕西省智慧水利推进工作专班的请示》;参加省水利厅智慧水利科研方案研讨会,并提出相关修改意见,目前“陕西省智慧水利”可研方案报省发改委审批,陕西省智慧水利2022年项目已报省财政立项;在智能应用层面,初步建成“数字渭河”孪生模型。协调组织省水利厅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会议,全面开展水利科技和信息化战略合作;配合水利部援藏援疆信息化管理培训班在西安顺利举办;与省秦岭办对接视频监控平台级联及相关数据共享事宜,并于2月初完成平台级联工作。分别向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网信办、省信息中心、水利部反馈《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四五”陕西省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政务数据标准体系总体架构(征求意见稿)》《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修改和反馈意见。三是网络安全防线牢固。成立了网络安全科,全面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完成了网络安全升级项目建设,有效改进威胁感知、安全管控、病毒防护等方面短板,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水平,告别了大短板多漏洞的历史。参与2021年水利部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及公安部“HW2021”行动,并组织召开全省水利系统网络安全联防联控视频会议。认真做好“七一”“国庆”“十四运会”“残特奥会”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等特殊时期和节点网络安全重保工作,期间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总体平稳平安。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确定了关基保护单位及责任单位并报送上级单位,加强关保条例学习及贯彻落实,协助责任单位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及水资源管理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组织开展厅属系统网络安全检查工作,重点对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及网络安全制度建设、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排查。开展“网络安全周”宣贯活动,通过办培训、进校园、观博览会、参加高峰论坛和党政机关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等活动,利用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面、提升宣传效果。四是技术服务保障有力。建立健全省水利厅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度,成立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全厅机关软件使用情况,联系技术公司对厅机关行政处室安装Win10神州网信政府版操作系统、WPS水利专版、火绒杀毒软件,实现厅机关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完成厅机关大院内业务处室与事业单位508台国产化电脑配发。建设陕西省水利厅政务协同办公系统,2月份试运行、4月份正式运行。目前所有厅领导通过办公系统处理公文、厅机关已经实现网上办公。据统计,全年共发文11068份,节约纸张约50万张,初步估计年节省印刷、纸张、邮寄等费用约150万元。系统的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提高了公文流转效率,节省了办公经费。围绕2021年防汛抗旱,开展了陕西省水旱灾害防御信息系统(防汛app)检查及维护工作,保证了防汛网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目前雨水情、卫星云图、天气预报等功能正常可用。全年共为102次各级视频会议和143厅机关各类会议、学习提供了设备保障工作;更换了七楼小会议室显示屏并完成了视频会议播放调试,加固了七楼指挥中心吊顶;共计维护、维修和调试网络、电话线路、厅机关办公计算机636次;多次维修调试两个家属院因市政线缆落地造成的网络电话线路故障;定时维护机房精密空调和UPS电源等机房设备,改造升高了五楼机房精密空调室外机,为水利工作正常开展提供支撑。五是水情教育特色显著。出台了《陕西省水情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启动第一届水情教育基地评选。讲解接待出色完成,博物馆累计接待社会各界游客6.6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806次,创新研学工作,同研学机构、大中小学校签订研学协议,开发编写了水实验、碑拓、泾水与茯茶、传统农耕文化、诗词比拼等研学课程。水文化研究不断转变思路,从多方入手、广开渠道,组织职工赴泾阳县、三原县、陕南三市开展地方文化、水文历史考察活动,撰写相关文章17篇;编撰出版《关中八惠》,字数达11.1万字;撰写和发表水文化相关论文4篇;初步收集整理了黄河文化(陕西部分);逐步理顺文物管理工作,完成明代镇水石牛等6件文物的定级工作,为50件实物建立文物台账。完成陕西水利博物馆非常规水回收利用项目竣工验收。整编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档案资料,办理了《质量监督报告》,并上报项目相关报告申请竣工验收。陕西节水科普馆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节水展厅房屋结构主体建筑部分。完成了全馆数字监控更新升级、博物馆2021年维修养护项目,完成主馆屋面防水处理1200立方米。六是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丰富。我中心作为厅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组,累计报道全省水利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相关活动、工作149篇次,向厅办报送简报20余篇次;在微信公众号增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已刊发31期;制作厅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专栏1期。强化“七一”讲话相关内容宣传,报道相关内容28篇次。中心支部党建工作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有序推进,为中心党员配发《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多部学习书目;组织中心党员干部赴安吴青训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并在陕西水利博物馆进行义务劳动;组织党员参加厅机关党委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开展了“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省档案馆参观《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西安事变》档案图片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资料展;观看重大党史题材电影《金刚川》《长津湖》等,接受党史洗礼和革命传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同时,每个月按时上传党费并催缴。此外,中心还持续开展基层专题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业务实际,组织党员和部分干部赴海拔3000米的防汛短波通讯秦岭中继站,对防汛通信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确保汛期通讯联络畅通;规划并完成了厅机关网络线路改造;在汛期6次重要降雨过程中,24小时值班,保障网络、视频会议设备在此期间的正常运行。疫情期间,3名干部主动下沉社区,开展核酸检测登记、维持秩序、信息统计、困难群众帮扶、物资配发、执勤值守等各项工作,为打好疫情阻击战提供坚强支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