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商州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推广和实施农村能源技术,开展农村能源技术培训、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检测、监管和处置等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80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志敏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商州区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1万元 | 47.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党政工作有序开展1、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学习十九届五、六中全会和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区委十八届九次全会、区十九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开展“牢记嘱托·奋进商洛”党建主题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提士气、强担当、建机制、促发展”作风建设工作。干部职工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创办学习园地,积极参加研讨会,并采取“以考促学”形式巩固学习成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参加党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廉政教育等活动。组织学习相关纪律规定,重申廉洁过节要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强化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中心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行政办公有序进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中心领导分管业务清楚、各股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肃请休假和考勤制度,执行签到、去向登记和去向公示制度,检查干部职工在岗情况,干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年度登记、编制年报、人事年报、工资年报、财务年报、财务预算决算、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自查整改、办公用房及人员统计、工会等工作均正常开展。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报账程序,财务工作运行规范有序。强化档案管理,积极有效的和相关部门对接,及时做好相关信息资料的报送,行政办公规范有序,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3、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不懈。按照区农业农村局统一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对单位干部职工和局系统家属区住户进行排查和监管。单位第一时间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做好家属院检测站值守、住户和干部职工及家属的排查统计及上报工作。夯实责任,确定专人,坚持对单位及家属楼住户开展排查,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二)农村能源工作有序推进1、农村沼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为“三农”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中心持续推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并与各镇(办)农业综合服务站签订了年度《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与全区32家养殖小区沼气责任人、2家大中型沼气工程责任人签订了年度《安全责任合同书》,每季度开展一次沼气安全排查,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月”、专项排查整治等活动。2、农村沼气设施安全处置工作取得成效。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沼气设施安全处置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号)、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商农便函〔2021〕32号)文件的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沼气安全防范及户用沼气工程运行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累计摸底调查6350户,对符合报废标准的5637口农村户用沼气,按照规范程序进行了申请报废处理,有效防范了农村沼气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沼气运行安全。3、天泰有机肥加工厂生产再创新高。指导天泰公司生物有机肥加工,积极消纳畜禽粪污、食用菌废料、药渣等农林废弃物。全年消纳农林废弃物2万吨,生产生物有机肥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4、按时完成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开展培训,对全区再生能源管理推广机构、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农村再生能源利用和消费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时完成了年度全区可再生能源统计报表填报上报工作。(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21年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对下达的7个国控点、6个省控点、10个市控加密点共计23个监测点位,按时完成样品采集、制备、流转及相关资料填报工作,为耕地严格管控和安全利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耕地严格管控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对我区涉及沙河子镇、牧护关镇、杨斜镇3个镇5个行政村(社区)19个图斑618.55亩重度污染耕地,按照区政府分管领导安排,确保我区重度污染耕地达到严格管控。3、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依据我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为持续推进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农产品产地安全。制定了《商州区2021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商州区2021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分工》,明确了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作物品种调整、农膜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我区耕地安全利用。4、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填报工作。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调查,详实了解我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数量和利用率,对辖区内6个镇办6个典型村庄120户农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畜牧、农技、特产、农机等部门提供的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秸秆还田相关数据完成了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源台账的建立、系统填报,同步完成了我区农作物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的相关更新工作。5、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调查工作。通过对丹江流域包括王底山水库等13个地点进行现场勘查、取照工作,及时上报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相关信息资料。中心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振海教授专家团队对我区农业农村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其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6、全面完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其他工作。按时完成了全区农业资源环境统计填报、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统计工作,积极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耕地污染“大排查”,积极配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1、完成陈塬办事处凤山村包扶贫困户个人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并按时移交驻村工作队。按本年度8月前,我中心继续帮扶陈塬办事处凤山村,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确保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常态化持续达标,为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驻村工作队统一要求,我单位全体包扶干部已完成各自包扶贫困户个人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并按时移交驻村工作队。2、入驻沙河子镇石窑子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中心帮扶对象调整为沙河子镇石窑子村,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各1名协助石窑子村开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协助帮扶村开展疫情防控,雨季汛期“人盯人防抢撤”工作,全体干部职工帮扶联系重点监测2户、潜在风险户2户、已脱贫户36户,共计40户,明确帮扶责任,全面完成2021年脱贫户收入信息采集以及“两个清单”的制作等各项工作。二、存在问题及不足(一)农村能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涉及业务繁杂,责任分工不够明确,需要局相关股室及局属各单位单位给予大力支持。(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样品采集集中在农作物收获期,加之正值汛期,采样过程具有难度。三、2022年工作打算(一)持续加强单位廉政建设。中心将按照上级的要求,严格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治党责任,按照责任清单的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全体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全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的农村能源环保队伍,为实现全区农业能源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保障。(二)加强能源环保知识宣传,提升群众节能环保意识。持续开展能源环保宣传,通过制作展板、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三)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根据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加强干部职工自身学习与培训,掌握更多业务知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技术硬,业务高的组织队伍,不断提升中心干部职工业务工作水平和能力,确保农村能源环保工作得以高质量、高标准进行。(四)持续抓好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持续推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将安全监管常态化。(五)持续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抓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农业污染源普查抽样调查(种植业)及原位监测、土壤污染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统计、市级循环经济示范村创建及巩固提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丹治项目、涉重金属污染调查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