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陵县> 黄陵县渔政监督管理站(黄陵县水产工作站)(黄陵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黄陵县渔政监督管理站(黄陵县水产工作站)(黄陵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发布时间: 2022-04-22 10:57
单位名称 黄陵县渔政监督管理站(黄陵县水产工作站)(黄陵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渔政监管提供保障。渔业行政执法、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水生动物(水产品)防疫检疫、推广水产技术养殖。渔事案件的查处及渔事纠纷的调解;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水生动物(水产品)的检测、检疫;渔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水产品投入品监管。
住所 黄陵县高阳路
法定代表人 薛文礼
开办资金 1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陵县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6.9万元 362.5万元
网上名称 黄陵县渔政监督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开展的业务活动。1、形成以大宗淡水鱼养殖为基础,名特优养殖品种为补充的养殖品种新格局。在四大家鱼养殖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大闸蟹、小龙虾、南美白对虾、鲈鱼、鮰鱼、乌鳢、匙吻鲟等名特优水产新品种,丰富我县养殖品种。2、结合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引进陆基式节能环保养殖新技术。全县共拥有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700平方,其中池塘内循环流水槽道3条,集装箱养殖10口,帆布池养殖6个,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模式。3、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净水生态渔业。针对较大面积的水库如南沟门、郑家河,以及印池和贾塬湫等地,发展净水渔业,使鱼儿与水之间实现“水能养鱼,鱼能净水”良性循环,互利共生。4、发展“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我县稻田种养模式主要包括“稻虾”“稻蟹”“稻渔”模式,经实践对比后发现,稻田“虾蟹”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综合种养使得种植户真正实现了增收和增产。5、常抓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安全意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抓好安全生产常规检查,加大养殖病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水产品消费安全,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工作。6、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监管力度,保障河道及天然水域水生动物安全。年巡查沮河上游种质资源保护区24次,落实好禁渔期工作,悬挂禁渔横幅2条,出动宣传人次达80人次。7、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按照“发展现代生态渔业,以渔业带旅游,以旅游促渔业”的发展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扶持建设集养殖、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渔业示范园。8、积极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养殖家底。成69家养殖户信息,面积超过100亩的有10个,其中桥山镇1个,田庄镇1个,隆坊镇2个,店头镇2个,阿党镇2个,双龙镇2个。9、发挥专家工作站职能,提升水产科研水平。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黄陵县水产特色养殖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5名教授组成,将针对我县渔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和新品种养殖、繁育等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县渔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支持。二、存在的问题:(一)存在问题:1.沮河上游国家级水质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较大,监管责任重大,我站人手紧缺,导致渔政监管和巡查难度大。2.水产养殖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容易收到强降雨、降温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损失较大,影响养殖户积极性。3.渔业是川道致富的特色产业,是缩小川塬收入差距的重要支撑,但是政府引领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二)整改措施:1、加大巡查力度,增派巡查人员。2、做好灾害预防,提升抗灾能力。3、积极建言献策,大力发展渔业特色产业,缩小川塬差距。四、2022年工作计划:1、加大池塘标准化改造力度,推动渔业更好发展。2、抓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提高名特优水产品供给能力。3、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打造我县稻渔品牌。4、发展工厂化养殖,实现渔业产业化发展。5、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从源头上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6、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丰富沮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7、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促进“产学研旅”大融合。8、高标准建设好“黄河鲤鱼种质资源保护场”建设项目,为渔业产业发展提供苗种保障。9、发展大水面生态净水渔业,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