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西安市>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22 10:34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古迹遗址保护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文物研究,弘扬民族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遗址保护与研究·文化遗产申报咨询服务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
法定代表人
冯健
开办资金
284.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88.18万元
900.25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考古院
从业人数 6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市考古院坚决牢固“做好文物保护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开展系列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党日活动,在考古工地讲党课、签署院校合作协议、举办百年党史图片展和考古成果展,积极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要求。通过“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思路,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文物事业实现新发展。一是不断规范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流程,积极推动与中省考古机构合作项目。1.中省市联合推进大遗址考古工作。2021年,考古院不断优化考古方案,保障土地供应,优化营商环境,超额完成配合城市建设的文物勘探项目;推动考古勘探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文物勘探和考古项目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确保做好科学、透明的全流程管理。积极推动合作项目,与社科院考古所、省考古院联合做好太平遗址、栎阳城遗址、西汉霸陵江村大墓等大遗址考古工作。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开展,对进一步认知西安地区地下文物及考古遗址,提供了科学的考古资料。2.科学防疫与狠抓生产相结合,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和实施。我院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办公场所和文物库房消杀工作;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疫情防控期间,全员两批人员带头冲在考古第一线。推进西安地铁、火车站站改、小雁塔片区改造、碑林博物馆改扩建、纬零街市政工程(一期)项目等98个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重点项目落地和实施,这不仅保障交通、市政、文化等民生事业的发展,也极大支持了西安城市建设的发展。3.申报重要考古发现,发出西安考古最强音。今年考古院主持发掘的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获得“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这是考古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主持的考古项目第一次获此殊荣,实现“十大”零的突破,发出西安考古最强音。二是强化科技考古应用,提升考古院研究水平。利用新兴数字技术,以田野发掘为中心,努力探索考古全流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西安文物考古地理信息系统(GIS项目),推进“考古发掘现场数字化采集”工作全面应用。基本实现了西安市文物考古资料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肯定。三是积极配合小雁塔片区改造项目,做好搬迁过渡工作。为配合小雁塔片区改造项目,考古院持续有序推进文物的核对、整理、拍照、装箱、登记,目前已完成文物装箱98%,积极推进文物整理搬迁工作。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按照“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在市政府、局组织人事处的支持下,去年考古院增编35人,今年已招录36人(含计划外聘用20人),并以奔赴考古工作一线。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及人才培训工作,培训人才27人次,极大推进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快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利用,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五是注重安全生产,强化隐患意识。考古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定期召开安全形势研判会,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动考古工地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数字化建设。六是依托IICC-X,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文物文化交流。在市政府和ICOMOS的指导下履行国际组织相关职责:受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委托,IICC-X编写并提交“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这也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系列遗产在申遗成功后完成其首次定期报告编写工作;联合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共同举办20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志愿者倡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走进大明宫”活动,以线上直播课的形式,生动再现了唐王朝恢弘的历史和文化;召开“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申遗塔吉克斯坦段遗产点保护管理规划合作线上会议,为塔吉克斯坦下一步申遗工作提供有益建议。七是增强课题意识,加大研究与活化利用。狠抓科研,注重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开展与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修复合作;增强课题意识,以研究课题为依托,整合文物资源,助推科研发展:申报完成中省市科研课题4项;整理1部考古报告《西安米家崖遗址2010-2011年发掘报告(第一本)》,目前在一校阶段;推进考古发掘报告《上塔坡秦墓》、《上塔坡唐墓》的编写。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有效期十年)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