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地质服务。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地勘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省政府出资勘查项目探矿权管理的初审工作;对项目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成果管理;前沿性、基础性地质研究,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相关的应用研究;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引进与推广;拟定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质量监督和重大项目管理;建立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信息网络系统,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图书档案等社会公益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西影路2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秉琦 | |
开办资金 | 333.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12.08万元 | 805.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 从业人数 5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在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支撑政府、服务社会”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地质调查技术优势,深入推动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支撑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全院转型发展受到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领导肯定和批示。2021年9月,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钟自然局长分别在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转型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给予肯定,经验做法在《自然资源部简报》(2021年第10期)刊发。院党委书记洪增林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地质大讲堂上就转型发展作了专题报告。2.积极促成“省部共建”协议落地。积极协调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省政府,签署“省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建设、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建设、水资源调查评价、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陕西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等八大重点合作事项。近期,我院以“省部共建”为契机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我省氦气资源开发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刘国中、常务副省长王晓、分管副省长郭永红均作出批示。3.获批成为首批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工作的省级地质调查院。承担“稀有金属资源现状与远景评估”和“资源能源战略储备综合评估”专题研究,在西昆仑地区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帕米尔东北缘构造格架与演化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4.完成美丽中国建设·美丽陕西建设评估工作。国家发改委、中科院批准我院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美丽陕西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队主体成员单位,在初步完成省级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把评估工作向各市县全面拓展。5.中国-上合组织地学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落户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批准在省地质调查院设立中国-上合组织地学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去年,我院依托该中心承担了国家商务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的“一带一路”工作,援外地质科技培训3批次,培训了亚美尼亚、柬埔寨、埃及、印尼、肯尼亚、马来西亚、莫桑比克、尼日利亚、阿曼、南非、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等16个国家。今年我们还承担参与了沙特、蒙古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的国际合作任务。该中心的成立将会促进我省与上合组织国家双边、多边卫星应用合作,有助于我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这是全省地质调查工作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领导意见,正在积极推进“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西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的报批。6.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2个部级地质科技平台获得批准,研究领域和学术能力不断拓展和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7.健康地质调查在全国率先启动。与陕西省卫健委联合成立“陕西省健康地质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健康地质基因调查评价、流行病学地质调查评价、全省矿集区人体健康专项调查、土壤环境质量与生命健康关系等4大专项调查研究,助推健康陕西战略实施。8.战略性矿产及能源资源调查取得新进展,新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7.19万亿元。围绕重点勘查区,深化重大地质事件和关键地质过程认识,解决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新发现锰、锑、金、磷、锡、钼多金属等矿化点和矿化线索57处,提出勘查项目部署建议90个。地勘基金项目找矿进展顺利,形成大中型矿产地80处。9.古生物化石保护与调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榆林市神木、靖边和延安甘泉、安塞等地新发现8处恐龙足迹化石产地。其中,在甘泉发现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龟鳖类等恐龙足迹化石组合,经国内权威专家联合鉴定,在陕西省为首次发现,国内罕见,填补了侏罗纪中期陕西的空白。发现的兽脚类足迹最长60.5cm,是国内已知最大的兽脚类足迹。10.加快创建部级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心。探索运用“综合遥感+人工智能”现代化新技术手段,构建空天地协同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体系,不断深化地质灾害预警阈值体系研究,形成“人防+技防”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的监测预警新格局,全年成功预报63起地质灾害,避免1390人伤亡,避免经济损失1.1亿元,成功预报率2021年在全国排名第二,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11.积极创建秦岭卫星遥感综合监测服务平台。自然资源部批准在省地质调查院组建成立自然资源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成为唯一省级节点机构,常态化接收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应用中心推送的19颗高分、资源系列卫星数据,基于卫星遥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省部共建”项目“秦岭卫星遥感综合监测平台”,构建了包含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农业、建设、水利为主体的“6+N”应用服务系统,与省内35家厅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常态化数据推送机制并开展务实合作。目前已依托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实现了对秦岭区域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的全天候及时预警监测,12.卫星遥感工作有力支撑服务省上19个职能部门和科研单位业务工作开展。一是支撑服务省自然资源厅开展自然资源执法督查、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图斑摸排、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排查、报批建设用地专项核查、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应急、卫片执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二是支撑服务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开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专项调查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三是支撑服务省水利厅开展全省江河湖库“乱占、乱建、乱堆、乱采”问题专项整治、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四是支撑服务省统计局开展全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监测。五是支撑服务省体育局“十四运”,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十四运”比赛场馆建设情况、应急处置等方面。六是支撑服务省审计厅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工作。七是支撑服务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农业灾害预报、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等工作。八是支撑服务省应急管理厅灾害系统关键目标识别、重特大灾害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九是支撑服务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温室气体遥感监测、气态污染物立体监测、黑臭水体监测、河湖岸线监测、生态红线监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调查等工作。十是支撑服务省林业局开展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灾害预警监测、林业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工作。积极创建秦岭卫星遥感综合监测服务平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评中国地调局2021年度先进省级地调院;一项研究技术获2021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奖;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一人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