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耀州区>
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
2022-04-22 09:16
单位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坚持农民教育的办学方向,忠实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民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为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业务范围:负责石柱镇辖区农村教育政策、法规宣传,遵循成人教育规律,做好转移劳动力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有一定技术专长的新型农民。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石柱初级中学办公楼101室
法定代表人
刘勇琦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耀州区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万元
1.8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支持下,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勤奋进取,不断探索,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1、明确目标,规范管理。以“服务当地经济,提供全民教育,助推超越发展”为办学宗旨,形成了“追求致臻完美,共享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有其学,乐其学,优其学,终身学”的办学目标。学校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及社区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开展扎实有效的技能培训。一年来,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2、服务群众,开展培训。进一步健全培训网络,各校确定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农技校与镇劳动信息保障服务站、各村联络员一起召开会议,形成了镇、校、村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培训网络。根据当地产业结构,重点组织果树、中药、烹饪、电商等农民技术培训及花椒、核桃等干杂果的专项培训班,开展苹果、桃子、草莓,大棚蔬菜的疏果、整枝、幼果期管理及防病除虫等实地现场技术培训班,教室和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农技培训的主阵地。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返乡农民工剧增,对返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开设中药材种植、餐馆服务员培训、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三个专业的培训。3、重视培育办学特色。学校从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入手,深入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需求,面对农民就业转移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在制定培训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上,针对不同时期、情况,本着实用性、灵活性的原则,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各种教育及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党团员、干部及村民政治法律素质,增强自身政治修养,强化干部廉政、勤政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农村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农民遵纪守法,用公民道德纲要来规范行为。请有关专家来校给村干部上“法规”和“怎样当好农村干部”课,使村干部达到真正知法、懂法、依法、守法。请镇司法部门到村校给村民讲《土地法》、《合同法》及民主与集中等有关知识,教育农民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力,用公民道德准则来规范行为。通过放录像、光盘、现场教授指导和收看网络知识、开展其它活动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初步形成专家、专业合作社和农技校组成的三支培训骨干,农户和合作社对接,实现成果共享,产销结合的模式。二、主要成绩我镇全年共进行了18期培训共计752人次,其中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8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92人次及精准扶贫培训80人次。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既让果农学到了技术,农民得到了实惠。还培育了一批乡土专家和技术典型,切实解决培训师资的问题,形成“以点带面”科技兴农的良好局面。农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全镇现有10所村级农技校,覆盖22个行政村,办学面100%。全镇在巩固提高青壮年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培训全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致富技能,促进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地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群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规模、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需求。1、硬件设备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了一些不足,需要创设更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及管理环境。2、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学科结构单一,实际经验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需要。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4、许多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年龄偏大,生源不稳,教材不定,农民学习兴趣不高,培训难度较大,效益不高。四、整改措施1、整合资源,做实培训普及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2、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克服农技校人手少、培训任务重、困难多等不利因素,采用理论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示范性培训和普及性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3、利用网络及各种资源,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同时不断细化职责,夯实任务,规范管理。4、联系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专业教师队伍。五、今后打算1、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培训质量;2、立足当地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鼓励和引导农民多渠道就业创业,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村镇就业服务站对接,做好务工信息的宣传;4、提高新增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5、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以村级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主体,利用各村微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务工信息,建立与用人企业长期合作机制,提供实用用工信息,教育劳动者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信心,强化管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协调和管理,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力争让群众学到一技之长,用技术手段摆脱贫困,实现农民奔小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