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蒲城县>
蒲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蒲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时间:
2022-04-22 08:44
单位名称
蒲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从事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及康复训练工作,帮助他们早日走向社会。
住所
蒲城县城南新区蒲西街
法定代表人
苗永明
开办资金
98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蒲城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40.9万元
1052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发挥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全体教师观摩了省级教学能手朱亦瑶、古军老师,县级教学能手、教研组长等的示范课,汲取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的优秀方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湛、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每学期,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组内交流课。组织全校教师课下立即进行评议,即上即评,大家直言不讳,互学互促,通过看课和听评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升。2、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我校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一周内至少保障2学时以上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将每周周五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时间,鼓励教师自发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同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发动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发表与交流,形成一支由高级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们认真研读《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并撰写将课标如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论文,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深入交流。在第二届中小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参评中,我校五名教师,共三个成果被评为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三个成果被评为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张红梅老师主持的课题《绘本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市级立项,熊光丽老师主持的课题《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中的应用》、曹斌老师主持的课题《智障儿童送教上门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获得县级立项;刘洁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个别化教育在培智教育中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和引红老师主持的县级2021年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沟通能力》顺利结题。积极引导教师,创新学生评价模式。改变传统考试答卷单一测试方式,针对特殊儿童现状,创新推出教学成果展、生活适应能力大赛等多种测试形式,建立动态评估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测试过程中,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常规等情况,科学设计测试方法,以及现场笔试、口试、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测试,展示学生的成长进步亦即教学效果,家长学生都看到了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开展家校互动,促进家校共育。为了残疾儿童最终能早日融入社会大环境,我们积极开展家校互动。我们的工作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我们也为了及时地向家长传递学校的信息,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为此我们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群,及时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最新动态。2021年12月份我校召开了“第五届冬季趣味运动会”,开设了“亲子项目”,使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迎六一”活动我们也邀请家长参与进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长全面的了解学校,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进行,促进了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深化特教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2021年6月份,学校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向教育局提出开设预职班的申请并得到支持。2021年秋季开始,学校着眼学生终身发展,以残障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多方面资源,为预职班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和课程服务,突出烹饪课、信息技术、超市购物、乘车实践、劳动实践等特色课程,开辟“开心农场”种植园,让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校外多方联系爱心企业,让学生走进工厂、酒店、加油站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逐步形成学校多管齐下、家庭紧密配合、社会有力支撑的多元化参与、多形式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独立生活。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缺乏;2、学校教改科研意识不浓;3、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配合方面意识较差、能力较弱,家校协同、密切配合教育学生的作用不能体现。(二)改进措施:1、促进教师掌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远景。制定具有特校精神特质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用先进的特教理念统领教师的发展。2、科研兴校。全员参与努力共同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3、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模式,改进残障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继续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2)继续加强加大与知名特校的交流力度。(3)完善健全各类评优制度,严格考评工作。(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加大对外宣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