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浐灞生态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优化西安浐灞生态区内人才配置提供服务。区内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区内代办、个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区内人才初级职称认定和职称评审申报·规范入区企业单位用工行为,办理劳动合同鉴证手续·建立人才市场和人才市场网站,提供招聘、求职、培训等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浐灞大道1号浐灞商务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杨彬 | |
开办资金 | 84.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3.37万元 | 586.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下,浐灞生态区人才服务中心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聚焦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紧盯“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主动担当,精心谋划,不断推动全区人才服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统筹兼顾,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抓点、扩面、提质,全面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区内公办学校、国有企业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及专审工作。完成全区2690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核查认定工作,实现区内国企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全覆盖。二是规范开展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全年托管人事档案2690份。2021年办理档案调入294份,调出62份;查借阅档案2313人次,补充各类入档材料1793份,完成档案盘点12次;新增档案托管单位13家,截至目前代理单位共84家。三是完成干部人事档案室环境提升。设置查阅室格挡、采购档案柜16组、打印机、监控设备等硬件设施,完成人事档案牛皮纸档案袋替换更新1200余份。四是完善人事档案业务流程,加强档案日常管理。使用市级流动人员档案系统。参加省市人才流动人员档案系统培训会,学习系统各项业务操作规范,加强日常调入调出等系统数据录入工作,每月按时上报各类数据。(二)稳定就业,就业创业释放新动能。积极应对“就业难”问题,把提升区域经济水平、稳定区域就业局势作为核心发力点,做实做细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就业见习提档升级。全面开展生态区就业见习工作,深挖见习潜力单位,新增认定见习基地8家,培育见习岗位321个,吸纳见习人员119人,发放见习补贴24.8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48.75%。二是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组织4场就业见习、创业贷款、硕博人才奖线上线下政策宣讲会;开展4场浐灞“奋斗更青春,见习促就业”等线上见习招聘会;组织5场“见习基地进高校”巡回政策宣讲暨岗位双选活动;顺利开展2021年暑期大学生进政府见习“五个一”系列活动,通过“遇见浐灞、绽放青春”园区参观、就业政策宣讲座谈交流会、优秀见习生表彰等活动增强区域青年人才吸引力。三是创业释放倍增效应。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创业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域创业载体建设,推荐亚马逊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创业孵化器获评“西安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有效扩展就业增量。进一步发挥创业基金贷款拉动就业作用,主动上门服务、压缩办理时限,受理辖区西安格瑞斯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西安工创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30万元贷款申请,缓解大学生创业资金压力。(三)点面结合,职业技能提升激发新活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不断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一是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丰富培训形式。依托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全面完成生态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任务。2021年,我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参训10229人(其中技工院校6839人,农名工2155人,创业培训890人,家政培训50人、企业新型学徒培训295人),发放补贴683万元,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的255.7%。2021年以工代训参与培训企业127个,培训人员5930人,完成以工代训任务的118.6%。发放2020年以工代训补贴989万元,惠及143家企业6942人。二是启动技能培训新机制,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推荐西安酒厂、陕西工程科级高级技工学校、陕西警官学院等6家单位申报省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遴选辖区西安幼儿师范学院、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结合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与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校、西安培华学院共同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分类开展人才评价评价工作,推动区域专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初中级工程序列职称认定工作,召开工程中级、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生毕业生初定职称等职称评审会,提高辖区专技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四)引用并重,人才队伍攀上新高峰。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培养更多优质人才。一是栽好引才“梧桐树”,人才发展载体更具推动力。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成功获批西安市2021年博士后创新基地;西安冰峰公司、陕西数字基地、国信证券陕西分公司3家单位被评为“西安市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促进高精尖人才与辖区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创新方法招引青年人才,人才交流活动更具凝聚力。今年以来,共开展各项活动40余场,其中,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场,共有25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直播带岗活动3场;“局长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万名学子看西安浐灞行”等宣传座谈20多场;职场晋升、销售技巧专场培训2场。全年吸纳本科及以上各类产业人才3003人,其中,具备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人才153人。三是政策加码加力,就业创业服务更具吸引力。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就业补贴支持为重点,引导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招用高校毕业生,营造区域良好稳岗就业氛围。受理陕西新丰泰博奥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助27000元;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801600元。办理毕业生就业奖网上审核65人,涉及补贴65000元。四是细化任务压实责任,营商环境更具竞争力。2021年浐灞生态区在全市21个区县、开发区人社系统营商环境考核排名中始终靠前,其中二季度排名全市第6位,三季度排名全市第2位。二、主要问题回首全年工作,人才中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与区内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对企业提供服务的深度还不够,容易导致政策落地受阻。二是政策宣传仍然不足。力度有待加强,方式方法尚需改进,存在部分居民、企业对就业、补贴政策了解不够充分的情况。三、下一步工作计划2022年,浐灞人才中心将重点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突破技能提升难点,创新人才服务亮点,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统筹谋划,夯实责任,全力推进生态区人才服务、就业创业等各项工作。(一)优化人才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根据生态区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人才队伍力量,并逐步完善员工考核办法,以绩效为导向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有效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丰富员工培训方式方法,多角度、多渠道引进新理念、新方法指导员工实际工作,形成干中学、学中干的良好学习氛围。(二)规范档案管理,强化各项服务。继续加强人才中心人事档案日常管理,积极对接市区剥离办,持续推进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相关工作;深入推进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抓好见习基地管理、人员考核等,严格执行见习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积极搭建就业见习供需平台,全力完成市人才分配的各项任务。做好毕业生创业贷款、就业奖、“乐业卡”、硕博人才补贴、DE类人才认定、社保补贴等业务审核及政策宣传工作。(三)搭建人才发展平台,锻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依托辖区博士后创新基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见习基地、技工院校等平台,结合优质高校资源组织开展“校企双进”特色活动,持续引进会展、科创、文旅等3类专才。加大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力度,推动院士、专家、博士后工作站设立和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一站式服务创新基地。(四)创新产业园区服务模式,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联合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构建产业园区人才招引、人才培育、人才发展等“选育用留”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部署、共推进。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打造“乐业浐灞”就业服务品牌,增强就业服务、创业帮扶与产业园区发展各业务板块的联系性,以打造更优质营商环境环境为目标,全方位提升企业和劳动者满意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