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平利县> 平利县文化馆(平利县红旗剧团)

平利县文化馆(平利县红旗剧团)

发布时间: 2022-04-21 11:14
单位名称 平利县文化馆(平利县红旗剧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承担全县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负责文学、曲艺、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创作和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辅导。业务范围:创作演出优秀剧目;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传统艺术整理加工与保护,艺术音像作品录制,国内外舞台艺术作品演出,艺术研究与评论,艺术普及推广,艺术创作表演人才培养。
住所 平利县城关镇贺家巷117号
法定代表人 陈尚忠
开办资金 1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平利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万元 2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文旅融合、服务惠民,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围绕文旅融合大发展大繁荣。年初,县文化馆积极组织召开全年群文工作筹备会议,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积极策划组织各类文艺活动百余场,“文艺轻骑兵”进百村巡演活动,彰显文化服务显担当。打造系列品牌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季系列文化活动,文化进景区常态化进行。“五一”小长假期间,在茶马文化马盘山景区,植入地方传统戏曲。“升级版”实景剧《茶乡情韵》连续打卡老县镇蒋家坪凤凰茶山,游客们在追寻总书记足迹的同时,体味浓浓的民生情怀。桃花溪景区内,“中国好声音”海选平利赛区复赛火热进行!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连续开展5场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百姓大舞台,百花谢党恩”-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专场演出活动,为全县文艺爱好者搭建高规格的“百姓大舞台”,力争最大程度满足全县广大文艺爱好者的文化需求,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积极学习“乌兰牧骑”精神,以“文化脱贫兴乡村精神振奋迈新程”为主题,在全县各镇、村(社区)开展八十余场文艺轻骑兵“曲艺+理论”戏曲进乡村巡回演出宣讲活动。2、深入挖掘、广泛发动,狠抓群众文艺精品。为繁荣我县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年县文化馆继续狠抓文艺创作出精品,向各级各类大赛输送优秀文艺作品25余件。文艺精品创佳绩。在市群艺馆承办的“安康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原创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县文化馆选送馆长陈尚忠同志创作的歌曲《茶乡新歌》荣获舞台类作品二等奖,《党旗映红中国梦》荣获优秀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平利县大力开展挖掘、传承、开发本地红色资源,打造平利红色文化名片。历时三个月,数易其稿,创作音乐作品《廖乾五之歌》,力争在作品中再现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与丰功伟绩,让家乡人民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廖乾五波澜壮阔的一生。《党旗映红中国梦》音乐作品,荣登学习强国平台。3、弘扬传统、取其精华、传承保护非遗文化。加强文旅融合,常态化做好非遗项目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县文化馆在节假日期间组织非遗传承人在旅游热地蒋家坪、马盘山、桃花溪、西河民宿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深受广大游客朋友喜爱。在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组织驻馆弦子腔暨汉调二黄班社把传统文化非遗戏曲带进城关二小,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同学们共同庆祝属于他们的节日。为积极配合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县文化馆联合城关三小,开展非遗进校园传习展演活动。为城关三小的师生赠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利“弦子腔”音乐集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女娲的传说”书籍。让老师和学生更好的了解非遗,认识我县非遗项目。丰富保护传承活动。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体现非遗保护为了人民,保护成果人民共享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今年恰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和第十六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平利县文化馆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在女娲文化广场开展平利县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宣传展演活动,为荣获市级非遗工坊和代表性传承人颁奖。本次活动也是平利县文化馆2021年戏曲进乡村的首场演出。截止目前2021年平利县文化馆戏曲进乡村活动,已覆盖全县11个乡镇,圆满完成各镇8场一共88场“戏曲进乡村”工作任务。二、取得社会的效益努力推进,狠抓落实,夯实文化馆服务效能。2021年平利县文化馆努力推进,狠抓免费开放服务效能,全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达到国家二级场馆标准,馆内有多功能小剧场、非遗展厅、图书阅读室、电子阅读室、留守儿童活动室、合唱排练厅、器乐排练厅、录音棚、美术书法展厅、茶艺培训室等功能部室。场馆无线网络全覆盖、触摸式数字资源终端机、智能寄存柜、进馆人流量数字检测系统等数字化设施。周一至周六全天免费开放,年均服务人数5万余人次。开展了《茶乡情韵》情景剧复排、庆祝建党100周年合唱排练、戏剧表演沙龙第一期(五场)、声乐培训、舞蹈基本功培训、基础身形步伐培训、民间剪纸培训等免费艺术培训10余场;常年为15余支社会文艺团体进行辅导培训和帮扶,得到了广大文艺爱好者的高度好评。三、存在的问题1、我馆编制13,在编人数11人,馆内人员老龄化严重,缺乏专业的艺术人才。2、2021年受全国全省疫情影响,线下开展活动的次数同往年有所下降。3、缺乏经费保障,各项活动和业务工作难以开展进行。四、改进措施1、针对人员老龄化,我馆聘请文化志愿者,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举办培训班、对口培训等方式,解决文化人才专业素质偏低的问题。2、受疫情影响,文化馆坚持“场馆关停、服务更优”的基本原则,举办线上展演展示活动,开展文艺作品创作,引导群众参与线上艺术赏析和非遗传承普及活动,多举措、多渠道丰富文化场馆关停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3、多措并举开展文化活动,积极争取活动经费,并鼓励文化志愿者参与活动中来,加强“馆企合作”互利共赢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2022年文化馆工作思路和计划。1.积极配合我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整体工作安排,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组织文艺轻骑到镇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弦子腔牛王班社在全县开展巡演活动。积极筹备组织系列“百戏大舞台”活动。2、围绕乡村振兴及新民风建设,创作更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3、在2021年免费开放阵地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免费开放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提升,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积极协助镇村完成我馆帮扶的城关镇徐家坝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工作成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