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文物管理所(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文物保护、管理、征集提供服务。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实施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计划和施工方案等;文物的征集、鉴定及安全。 | |
住所 | 志丹县红都街050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建翔 | |
开办资金 | 24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文体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63万元 | 26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志丹县文物管理所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志丹县文化和旅游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业务开展情况1.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完成了全县革命文物普查工作。配合省文保公司、市文研院完成全县革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共摸排文物点47处,为下一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完成石窟寺资源调查工作。配合市文研所完成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志丹县调查工作,完成全县62处石窟寺资料数据及相关资料系统录入工作,结合石窟寺、革命文物调查及全县田野文物实际,重新筛选7处文物保护单位为拟公布的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馆藏等级历史文物、碑刻文物、全国长征文物文化资源调查相关资料的填报工作。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衔接,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纳入了正在编制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完成了革命文物国土空间规划核心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2.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速推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及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志丹片区)建设领导小组,拟定了《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志丹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志丹片区)创建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清单》,启动了《志丹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二、文物保护项目扎实推进3.完成小沟中央红军医院、刘坪中-9,央党校、榆树沟毛泽东旧居、刘志丹故居中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分别争取专项资金133万元、102万元、67万元、219万元。完成了保安革命旧址北侧与旧址风貌不协调的3户居民房屋拆除及复绿,保安革命旧址周边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完成了《保安革命旧址-中央政治局会议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启动革命旧址活化利用工程,完成《保安革命旧址补充陈列立项报告》《刘志丹故居陈列布展项目》编制,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综合传统展陈手段运用,以全新的视角展现革命旧址的精神内涵,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奠定坚实基础。4.历史文物保护持续加强。完成了城台石窟加固工程、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计划申报工作,城台石窟加固工程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全市唯一石窟寺类项目)。完成了《九塔湾砖塔群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续建项目永宁寨寨址及摩崖石刻本体加固工程有序推进,加固、崖窑修复部分全部结束。持续做好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储备工作,配合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工程公司对我县“两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两长”国家文化公园永宁寨、秦长城等4项国家文化公园保护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三、文物宣教工作有声有色一是持续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全年累计接待团体710批、接待游客7.4万人次。配合各机关团体、干部学院、中小学校开展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340余批,配合省检察院、市纪委等单位完成红色遗址寻访、革命旧址保护调研、检查等工作。二是持续做好文物普法工作。大力开展《文物保护法》《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宣传活动,利用法制宣传日、旅游宣传日等各种节日活动开展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大群众文物知法用法水平不断增强。三是持续做好文物内涵挖掘工作。启动了《红大故事会》编排工作,整理挖掘红色故事10余篇,完成了红色记忆系列短片《珍贵的照片》《石洞中的大学》《红色之家》拍摄工作,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小小讲解员”培训各类文物宣传宣教活动,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四是持续做好讲解队伍建设。完善了讲解员考核制度,从普通话、礼仪规范、党史知识等入手,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讲解员日常考核,形成常态化考核机制。充分利用例会学习制度,坚持学党史、学历史、分享红色故事,扩充讲解队伍知识覆盖面,讲解队伍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9.文物和革命内涵有效发掘。借助我所微信网络公众号——红都保安纪念馆,发布志丹文物、红色故事、文物工作动态等信息35篇,撰写了旦八城台石窟、何家洼石窟、小沟村中央红军医院等重要文物资源的讲解词。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优秀小小讲解员”培训等活动,持续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进校园、进村镇等宣讲活动,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红大精神”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使文物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四、存在问题虽然2021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文物安全形势严峻。受近年来降雨增多影响,石畔旧居、王家峁赤安县政府旧居等多处文物因灾发生局部坍塌,田野文物因灾受损严重。二是文物保护经费短缺。田野文物日常维修维护、文保员补助、文物巡查经费短缺,一些文物灾后抢救修复项目还不能及时开展。三是文物产权问题突出。我县的革命旧址大部分产权归属个人所有,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房主配合支持不够、修缮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些文物保护项目还不能及时开展。四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革命遗址、历史遗址等文物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尚没有得到很好挖掘,文物宣教活动方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依然存在。五、整改措施(一)对于领导班子,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工作中“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以身作则,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坚持管理制度,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二)在项目经费上协调好上下关系,多跑、多问、多要,努力在免费开放经费上下功夫,使之增加部分经费;(三)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充分使用好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文物专业人才及讲解人才培养,加大相关业务人员外出系统学习的机会。2022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深入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进一步夯实我馆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加快文物保护体制的完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文物“四有”基础工作、维修工作、开放管理工作,努力使我县田野文物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志丹的文化文物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