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
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2-04-20 17:29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整理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指导培训基层文化艺术骨干;组织各种门类的文化艺术活动。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东风街91号
法定代表人
李红
开办资金
18.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文化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29万元
52.8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申请变更登记,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以来,临渭区文化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疫情防控、总分馆建设、非遗保护传承、群众文艺创作研究等工作,全面筹划、合理安排,出色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全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临渭区文化馆也于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现就今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创新宣传模式,扎实有效开展群文工作临渭区文化馆坚持为民导向,突出文化引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推动临渭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文化力量。一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先后开展了“推进乡村振兴展现农民风采”临渭区农民书法展、“学党史见行动做表率”临渭区庆祝建党100周年、“建党百年红色传承党在我心中”、“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临渭区“庆五一礼赞建党100周年”、“九九重阳敬老情美好临渭嘉年华---临渭区“文化振兴乡村文明”重阳节等二十余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了13期“线上小课堂”系列公益培训课程;举办了5期“百年梦临渭区”线上文艺作品展览;全区65个文艺节目参加了2021八省区21区县文化馆跨区域联盟春节文艺线上联播展演,选送秋之韵广场舞队、西岳神韵合唱团分别参加了全省建党百年广场舞、合唱展演,丰富的活动为临渭群众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二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载体,提升新时代文化宣传效果。临渭区文化馆通过拍摄制作“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碗碗腔》《唢呐吹技》《临渭草编》《秦源影雕黑陶》《关中二胡制作技艺》等项目以及年俗视频,全力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文化临渭的深厚底蕴,不断提升新时代文化魅力。同时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广泛开展线上非遗宣传展示、非遗线上微课堂技艺培训等,高质量承办了四届陕西“七夕巧娘才艺线上展示活动”。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文艺人才队伍素质。临渭区文化馆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对村(社区)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俗非遗文化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全区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累计举办了非遗项目、广场舞、戏曲、群众合唱技法、乡村锣鼓、草编技艺、面花、碗碗腔等技能培训班20余期,为推动临渭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二、弘扬特色文化,全力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临渭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多姿的民间艺术。临渭文化馆为大力弘扬传承民间艺术,不断深挖临渭区草编、剪纸、时辰包子、秦源影雕黑陶制作等民间艺术项目,进一步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建设,全面壮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先后组织开展了“临渭非遗传统医药进社区义诊”等主题活动,精心组织《秦源影雕黑陶》、《临渭草编》、《碗碗腔》等非遗项目参加了河南省、浙江省、陕西省等大型非遗作品展活动。特别是2021年5月份高标准完成了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碗碗腔》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经过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严格评审,2021年6月份《碗碗腔》成功入选了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填补了临渭区国家级非遗名录空白。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临渭区文化事业发展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下一步,临渭区文化馆将充分发挥国家一级文化馆职能作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推动临渭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 专业人才不够。 整改措施:就专业人才这方面,我们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引进专业人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2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群众文化体系建设工作。一是打造具有临渭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为增强全区文化创造活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舞台,促进全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我区群众对文体活动需求,多形式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览,进一步加大对广场舞、戏曲、锣鼓、化妆、瑜伽等系列公益文化培训力度,加强群众文艺团队管理建设工作,全力做好群众文化志愿者培训及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进行“结对子”文化帮扶。二是广泛深入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节点创新形式开展“春节”、“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全面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挖临渭特色文化资源。讲好临渭故事,努力打造一批本土文化魅力独特、创新创意性强的现代临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碗碗腔传承传习培训、打造编排碗碗腔剧目、探索建立传习场所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秦源影雕黑陶》、《临渭草编》、《碗碗腔》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广泛深入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校园等主题活动,让非遗保护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让非遗传承活力进一步增强,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让非遗绽放新时代光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