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巴县> 镇巴县杨家河镇中心小学

镇巴县杨家河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4-20 11:05
单位名称 镇巴县杨家河镇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镇巴县杨家河镇
法定代表人 杨军
开办资金 54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巴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15.56万元 1123.27万元
网上名称 镇巴县杨家河镇中心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杨家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961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7名,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4人,专科学历8人,本科学历8人。设6个年级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1人(女生95人),住宿学生39名(女生15名),留守儿童150名(女生73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95名(女生46名)。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汉中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绿色学校”“绿色文明示范单位”、镇巴县“文明校园”“教育质量优秀学校”“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一)学校近一年来的发展现状、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达标情况1.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普通教室面积384平方米,生均1.91平方米,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各86平方米,生均2.57平方米,图书阅览室面积82.8平方米,生均0.41平方米,达到省定评估标准。2.体育运动场地:学校操场4500平方米,环形跑道200米,直跑道100米,设有小学生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五人制足球场地、排球场地,达到省定评估标准。3.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常规通用设备、学科专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满足教学基本需要,达到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对教学设备配备的要求。4.计算机台数:共有电脑63台,其中学生用计算机33台,每百名学生16.4台,达到省定评估标准。5.图书册数:图书6975册,生均34.7册,达到评估标准。6.师生比:教职工20人,在校学生201人,师生比1:10.1,达到省定评估标准。7.专任教师学历:专任教师1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6人,占94.1%,达到85%的评估标准。8.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5%,达到35%的评估标准。9.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或骨干教师比例:专任教师中县级骨干教师2人,占11.8%,达到10%的评估标准。九项“门槛”指标基本达标,“综合评估”达标。(二)搞好控辍保学,落实教育资助政策1.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在校园设置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栏,在村(社区)张贴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彩页,向学生家长发放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水杯,召开教育资助政策宣传专题家长会、主题班会,深入学生家庭宣传和联系包村干部宣传等形式和渠道,让师生、家长、社会对教育资助政策和资助办理程序知晓率达100%。2.建好贫困学生信息库成立教育精准资助组织机构,确定专人负责,配合镇、县扎实做好建档立卡学生核查工作,建好校级贫困学生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为精准资助政策的落实打好基础。3.师生结对真帮扶一是建立师生结对帮扶机制,出台帮扶方案,建立帮扶信息、帮扶计划、帮扶活动记录、帮扶成效等系列台账,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帮扶体现“智志双扶”,突出学习、生活、健康、心理、安全、能力“六关爱”,积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健康心理和身体,切实关怀性格、心理有异常和缺陷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学校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营造平等、融洽、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采取集中和周末家访的形式,教师深入贫困学生家庭排忧解难。三是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走访贫困学生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帮助农忙抢种抢收。4.加强控辍保学杜绝流失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双线机制”“七长负责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并制定奖惩办法,纳入年终考核。学校制订有《学籍管理》《入学通知》《控辍责任追究》《辍学报告》《控辍保学奖惩》等制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杜绝学生流失。5.全面落实资助政策严格落实精准资助政策,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小学生免学杂费、教科书费,提供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的完整营养午餐;按照“学生(家长)向学校(园)提出申请——出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班级组织评议——学校审核公示——发放资金”的流程发放困难寄宿生、困难幼儿生活补助,标准为困难幼儿每生每年750元,困难寄宿生(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所有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寄宿生做到全覆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三年来,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8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46万元,先后修建餐厅、改建操场、翻新校舍、建设功能部室、实施绿化文化工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建成了全县农村学校首个标准化塑胶运动场。2.育人环境优美。学校坚持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两手抓,精心打造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整个校园树木花草、雕塑石刻相映成趣,凸显花园风格;校内随处可见榜样人物、名言警句、励志格言和行为规范要求;围绕“三个大力宣传”,融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校园文化时时给予学生精神食粮。3.信息化高效课堂全面实施。学校确立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路线,充分利用“希沃白板5”智能交互式一体机的软硬件优势,站在教学方式转变的高度,实践生本化教学模式理念,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课堂。以生为本的互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利用,形成了展现各自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升学习效率的高效课堂,助推了学校的教学质量。4.学生自主管理全面推行。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理念引导下,学生参与国旗下讲话、主持节目、播音,自办学习园地、黑板报、手抄报,自主建设种植园、布置作品展示区等自我展示实践平台,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办学理念。5.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充分利用塑胶运动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功能教室开展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每周一次社团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定期举办两节一会,开展“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科技之星”等十一星评选表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文艺、体育、书画、征文、发明创造等赛事。学生兴趣爱好得到了激发,特长得到了发展,三年来学生中有90人次在各类赛事中获奖。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课堂教学改革还有很长远的路,没有形成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音乐教师,幼儿专业教师缺额3名;三是学校生源不足,匹配的公用经费仅能保证教学工作基本运转,制约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一是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二是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建成一支安贫乐教、甘于奉献、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队伍;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