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 2022-04-20 09:23
单位名称 西安工业大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法学、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
住所 西安市金花北路4号
法定代表人 雷亚萍
开办资金 20252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7489万元 217886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工业大学 从业人数  139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党建、抓落实、保稳定、促发展,奋力推进影响广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发展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持续强化政治思想建设1.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一以贯之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全年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9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宣讲140余场,教育成果立行立现,“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惠及师生切身需求和学校长远发展,学习效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3.持续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做好“三进”工作,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教学团队3个、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配齐建强思政工作队伍,校内遴选专职思政课教师15名,完成辅导员入编73人,核拨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专项经费至马克思主义学院。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校党委常态化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推进基层党委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章立制。举办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持续提升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认知和能力素质。规范三审三校制等工作流程,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建设。二、切实提升组织领导能力1.办学目标定位有效落实。进一步彰显国防军工特色,推进共建协议落实,建立西北核安全中心和陕西快响小组西安工业大学分中心,军工科研体量和质量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校服务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得到提升,正向建成“特色鲜明、影响广泛、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2.班子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年召开党委会21次,校长办公会13次,全面研究部署党的建设、疫情防控、深化改革、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班子治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3.领导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全年调整处级干部6批次,涉及60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认真落实“三项机制”,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2名干部,授予“优秀教育管理者”称号。2名驻村干部因业绩突出,破格提拔为正科级干部,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4.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修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对师德失范问题“零容忍”。深化收入分配激励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3项。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1人、优秀博士62人,获批二级教授5人(居省属高校第三)。三、有效加强组织体系建设1.制度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制定学院组织员选聘和管理办法,选配学院专职组织员11名。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学校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均担任学校党委委员。2.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强化。持续开展“对标争先”,做好国省党建“双创”迎评验收准备。实现63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完成14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筹备成立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扎实做好团代会换届、工会服务和离退休教职工关心帮扶工作。四、持续提升办学育人水平1.学科建设得到强化。形成学科建设专项规划。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汇报,建设成效得到专家高度认可。完善国、省、校三级“一流专业”点建设体系,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6个(共计12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共计28个)。新增省级一流课程20门(12门获国家级推荐)。2.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改革、质量保障与教学激励体系,制定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与绩效分配方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加强,首次获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研究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3.科研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新获批科研平台(基地)6个,各类科技创新人才项目8项,国家级项目44项,科研到款总经费达1.3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8项,多项科研成果运用到国防科技关键领域。4.产学研合作取得突破。稳步推进“学院+研究院”模式,新增与政府共建研究院1个,新增横向项目292项,技术贸易额8800余万元,实到经费7500余万元,与企业合作申报纵向科研项目38项。成立“秦创原”建设工作专班,5项成果项目通过“秦创原”春种基金遴选。5.经费管理不断规范。开展两年以上结余资金清理,完成债券资金支付。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审计整改。6.就业创业工作再创佳绩。多频次、小规模、精准化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625场,本科毕业生初次和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同比提升,142名研究生入职国防军工领域。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10项、铜奖18项,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制定校纪委《协助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完成第二轮对3个基层党委的巡察工作,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工作。深入纠治“四风”,全面开展重大建设项目(300万以上)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活动,精准排查廉政风险点484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445项,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六、校园稳定安全完善应急处突预案,强化应急处突演练,统筹开展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反恐怖教育工作。以省级“平安校园”迎检为抓手,主动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全力确保校园稳定安全。精心组织策划实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成为首批学生离校返家高校之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