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靖边县> 靖边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靖边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19 15:02
单位名称 靖边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服务。文化资源搜集整理;文化产业项目宣传和咨询服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住所 靖边县统万路党政办公区520室
法定代表人 马旭
开办资金 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靖边县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9万元 2.2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业务活动(一)持续服务文化产业持续做好规上文化企业季度申报工作和做好临界规上文化企业摸排工作。联合县财政局,对县域内拟扶持的七家小微文化企业进行了评审公示和验收。与财政局协调建立了县文化产业项目库。结合全省影视基地申报工作,将县内3处影视基地(统万城遗址、镇靖古城、靖边文化产业园)进行了申报。根据文件要求报送了市级重大文化2项、省级重大文化项目1项。结合省级“十百千”工程企业统计工作中,申报了我县新华书店等5家企业。对2020年招商引资中引进的“沙地生态保护治理项目”持续跟进,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关心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服务文化产业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组织人员参加了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展和深圳文博会,分别推荐了我县镇靖堡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和龙洲镇民俗文化村改造项目,招商引资环节中,我县靖边县游客集散服务中心项目与意向企业中国通号工程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还组织县内文化企业参加了榆林市第二届“文创大赛”,报送参赛作品200余件。(二)切实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印发了《关于换发新闻出版类许可证的通知》,依法对县内出版物经营单位开展了换证和年审工作。结合“扫黄打非”工作,联合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积极组织开展了“新风”“正道”“护苗2021”等系列专项执法工作,对县域内网吧、书店、影像店、书咖、影咖等出版物经营单位进行了3次检查,发放宣传页等4400余张,有效净化了我县出版物市场。不定时对全县三家影院疫情防控落实、影片放映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我们强化基层站点建设,完成了全县15个镇10个村的“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任务。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开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物质财富的空前充裕,文化产业无疑会成为展示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窗口,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一个生动的平台。(二)开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快速开展和繁荣。文化和内存也的不断壮大,不仅对文化事业的开展起到强劲的支撑作用,而且必将为文化事业的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三)开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是由文化产业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产品的可选择性所决定的,文化产业提供的可供任意选择的有偿产品和文化效劳,有可能让人民群众真正进入自我消费和享受的境界。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规上企业不够多。规上企业不够多,文化产业总量小、水平低、占GDP比重小。规上文化企业及重点文化企业偏少,规上文化企业仅6家,只占全县规上企业的1%左右,“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这些条件受限影响到我县的规上企业的发展,今年暂时没有新增规上企业,但我们文产中心在不断地通过探索、学习、引导各小型企业向规上企业发展,力争增加我县规上企业的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多来自传统产业,高端研发、创意产业滞后,产品和服务层次不高,吸引力不足,缺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平台,这些原因也是导致我们产业经济增值慢的主要原因,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开拓渠道,鼓励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文化产业链条不完整,尚未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模式。文化元素融入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力度不够,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营销能力不够、市场占有率低。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发展力度继续做好我县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申报工作,做好规上文化企业的扶持服务工作,力争完成省市下达我县的各项指标任务;同时,加大临界规上文化企业摸排力度,争取年内增加1家规上文化企业。持续做好县域内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工作,带动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创作出靖边品牌的文创产品,争取设立“靖边县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建立我县长效扶持制度。(二)持续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推进工作依托中央、省、市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积极打包我县优质文化项目,参与省市招商引资,吸引优势企业来靖投资。同时,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立足我县独特的边塞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优良时机,努力推动新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基层扎根。(三)不断繁荣文艺事业继续做好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工作,实施文艺精品工程,进一步充实文艺人才库,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推动送文化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工作,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中共榆林市宣传部、榆林传媒中心、榆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授予第二届榆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最佳组织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