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吉镇中学

绥德县吉镇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4-18 18:02
单位名称 绥德县吉镇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吉镇镇吉镇村
法定代表人 崔海平
开办资金 3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6万元 246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吉镇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6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一)加强党建工作1.健全党组织机构,设立纪检、组织、宣传委员,进一步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2.培养青年预备党员,壮大支部党员队伍。3.努力争取党建示范校和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创建活动,为系统内的全体党员进行党性体检。4.深入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5.全面落实中小党建工作“一抓三促三同步”要求,深入推进校长负责制、“党建+”党员教师“双带头人”“双培养”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工作。6.积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工作。7.学校党组织加强干部作风集中整顿。(二)扎实推进教学管理工作1.进一步细化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七认真、三到位”即认真做好计划、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评价、检测七个环节和评价到位、总结到位、反思到位的三到位。特别注重“晨读、暮省、晚辅”的落实。2.不断完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导、学、展、评、练”五步魅力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课堂中全面展开,继续落实《课内管理措施》《课内解惑措施》《小组合作模式解读》《课堂小组模式解读》。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各教研组通过课堂沙龙、课堂展示、观摩课堂、理论学习等形式,把每周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举行各教研组魅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教研组积极深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4.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及竞赛活动。2021年我校折志强、加光荣、朱鱼、王瑞瑞四名教师被评为绥德县“教学能手”。在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评选活动中周一凡的《守望》和杨佳丽的《吾辈当自强》荣获二等奖;马玉凤的《感动!中国!》马嘉欣的《乡情乡愁相恋》荣获三等奖。在绥德县第十一届中小学校园艺术节中小学组的合唱《童心向党》荣获贰等奖,舞蹈《明天会更好》荣获三等奖,刘旭老师的《这个山水画》荣获一等奖,谢云飞老师的《古诗》《赤壁怀古》荣获两个一等奖,高宁老师的《苏堤春晓》荣获三等奖,任艺华和高大顺老师的合唱《阳光路上》荣获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小手拉大手共建廉洁绥德”校园廉洁主题系列活动中马嘉欣、马璐源、马琪华、郑雨风、张嘉乐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县班主任大赛中郝莹莹荣获二等奖。在绥德县第七届优秀教科研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加光荣、李琰冰等5人荣获一等获,马金伟、周亚轮等9人荣获二等奖。在红色基因代代传征文比赛中马艺嘉、马玲丹、郑哓雅荣获一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还获得榆林市“优秀乡村学校”,5.严格执行“双减”文件精神,落实“课后服务”、“五项管理”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各种制度。按标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禁止校外补课。学校成立“作业设计”领导小组。(三)细化德育管理工作1.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1)借助每周的班会、升旗仪式,大力开展了“日行一善”“八礼四仪”“八大习惯行为”“六大创建”“三爱三节教育”主题教育活动。(2)深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品质。(3)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聘请法制副校长指导学校法制教育。二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4)加强勤诚、感恩教育。围绕校园文化主题各班开展“勤于做事诚于做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传递感恩点燃梦想”主题教育活动。(5)开展了一次“秋收”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了养蚕综合实践活动,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材料。2.学校落实了新家庭教育。开展了一次“家校共育”活动,不忘初心,思想上重视家庭教育;言传身教,行动上贯彻落实家庭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家校共育”,从家长角色职责、良好习惯、生活小事、品格教育等方面共同育人。3.“五育并举”纳入学校日常工作。4.进一步规范学生会的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5.开学初开展了一、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四)师资队伍建设1、积极开展了师德师风承诺、自查活动,评比表彰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2、开展了教师“听、说、读、写”基本功大练兵活动。3、借助校园读书节,每位教师撰写了1篇读书心得。4、开展了“青蓝工程”,为学校语文、英语学科的年轻教师搭建了师徒学习的平台。5、认真完善了《绥德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手册》。6、重新研究制定并出台新的《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方案》,激励了教师主动积极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7、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四十铺、四小、义合等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五)总务管理工作1.健全完善财务、财产、卫生、灶务等各类相关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各项工作制度化,购物、财务公开化,增大透明度,形成有章可循的良好管理氛围。2.严格按照上级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有关制度,做好学校财务工作。本着“精打细算、节约开支、统一管理、量入为出”的原则管理日常财务,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备,操作规范。3.加大集体资产的管理力度,对学校固定资产按规范进行管理,逐步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没有流失。4.加大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力度。5.加强师生两灶和学生营养餐的管理,强化安全主体制度,继续实行领导和班主任陪餐和营养餐集中就餐制度。(六)安全管理工作1.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逐层、逐级签订安全协议书,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2.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督查,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日常督查队伍,并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特别是针对新冠疫情防疫相关的知识要在师生、家长中间广泛宣传,对学校进行不间断、综合性的安全督查,发现隐患及时登记并及时解决。3.开展每月1次的安全应急演练,特别是新冠疫情安全应急演练,做到预案详细,责任明确,运作迅速。4.积极协调当地派出所,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学校成立保卫科,按要求配齐保安人员,加强校园及周边巡查,预防不法分子滋扰校园侵害未成年学生。5.完善校园监控网络,使全校各个公共场所实现了无死角,保障校园安全。6.规范细化师生两灶的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处理等工作,对饮用水进行检测,保障师生食品饮食安全,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作。7.学校创建了“平安学校”,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七)校务管理工作1.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民主管理学校参与意思。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各类管理制度,同时将已制定的各类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2.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坚持和完善了科学决策制度、廉洁勤政制度。加强学习、培训、交流、提升、评价。打造了团队的凝聚力、创新力。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围绕“勤诚”这一校园文化主题,不断从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强化建设。4.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方法.5.重视学校信息技术的建设和使用。由专人负责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更和技术的培训,使每位教师能熟练应用信息化进行课堂教学。规范开设信息技术课。(八)教育扶贫工作1.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对辖区内6-15周岁适龄儿童要作全面的摸排,做到数据准确、情况熟悉。2.针对留守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要做好教师结对帮扶工作,落实扶智、扶志、扶心措施。3.细化创新送教上门工作,针对辖区内送教对象,制定送教方案,明确送教人员,确定送教时间,明确送教内容。4.及时规范落实资助政策,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要及时兑现,并做好对建档立卡学生,农村、城镇低保户学生,残疾学生,农村特困生进行资助的政策宣传工作。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助爱心人士或爱心机构的资助。5.更新完善所有表册数据、制度方案。建立新学期教育扶贫档案。6.学校被绥德县教体局评为教育扶贫工作先进集体。(九)“双高双普”工作1、成立“双高双普”迎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迎验工作。2.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并划分指标,是各项工作落实到人。3.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建立问题台账,通过问题导向,逐一解决。(十)疫情防控工作1、建立完善了各类制度方案。2、细化了疫情防控的门禁、测温、演练、消毒等各项工作。3、宣传了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4、增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意识。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1、随着城镇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学校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我校根据当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实施“课后服务”带动“三个课堂”大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减少农村学生的流失。2、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改革创新能力不强。我校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国培计划,增加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