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明德小学

绥德县明德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4-18 17:59
单位名称 绥德县明德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绥德县师范路南
法定代表人 李树国
开办资金 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3万元 285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明德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8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一)党建融合,创新管理举措1.党建统领全局,融合推进发展。2.科学谋划蓝图,愿景感召前行。3.实施网格管理,强化工作执行。(二)“双减”提质,延时增爱1.顶层设计,保驾护航。2.聚力课程,精心服务。(三)三个课堂,助力改革1.优化“第一课堂”,落实核心素养。2.丰富“第二课堂”,彰显个性风采。3.拓展“第三课堂”,促进知行合一。(四)维“新”教育,融合推进1.以点切入,书香引领。2.家校携手,同频共育。3.每月一事,科学推行。(五)改善条件,奠基发展(六)防控疫情,护航平安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学校创新举措、融合推进学党史、办实事,听嘱托、开新局工作路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学党史办实事,回归为民初心。学校开辟“1234”工作路径,即:“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方融合”“四心服务”,积极落实“我为师生家长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积极听取学生代表和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共征集保障民生、促进发展方面的提案50个;领导班子组织召开家委会、家长代表专题座谈会推进家校共育工作,128名教职工通过家访、微信互动、校园开放日等方式,与5000多名家长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沟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愿和呼声,真诚进行沟通和交流,急家长之所急,解师生之所难。2.“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在“精减负担”和“增效提质”上发力,以“提质”为目标,“减负”为措施,形成“四法”思路、探索“五化”路径。创新完善校本、班本课程建设,如“入学返校课程”“推行每月一事”序列德育课程、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等,也是第二课堂实施的主要内容。学校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创新作业设计方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后特色课程,采取两种方式实施,一种是班本特色课程,共设置6大类28种课程。3.学校围绕“常规做好”、“课堂做优”、“辅导做实”十二字做文章,夯实教学“备、上、作、辅、测、评”六环节管理,重点抓好集体备课和“学交展测”四环节课堂模式的“学模熟模出模”工程,大力推行“三课制度”(听课、走课、巡课),切实将师生的主要精力、重要策略放在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上来,全面推进“课堂革命绥德模式明德响应”;学校持续精心策划课后服务时间、克服困难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想法设法创新课后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形成精品课程。学校以菜单式设置,组成了由学校专业老师、非遗老师、家长团队参与的走班选课特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传承类、益智创新类、艺美实践类、运动健康类、生命安全类、家校共育类等6大类28个项目和整班推进班本课程,助力于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学校根据当地资源开发出“红色之旅”研学旅行,“农业园区”劳动实践,“黄土文化”民间艺术等特色课程,让第三课堂的优势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4.学校在推进“双减”落地的大背景下,结合“新教育”十大行动与政策和常规管理契合的优势,我校多方调研论证,尝试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切入点,引领研发卓越课程、构筑高效课堂、推行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四条线”,逐步撬动新教育实验整体面。在以市级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的同时,在师生中开展“明德博学阅读伴行”活动,促进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体系的形成,通过经验分享、赠书仪式、阅读倡议、专题报告等形式号召师生、家长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另外,把“吟诵伴我行”作为学生的一种常规学习生活要求,夯实到每个时段、每名学生。要求上学、放学路途中诵读随行,进校园即入教室、入教室即落座位、落座后即进行一日诵,两操、放学上下楼集队整齐、诵读不息。形成“日日有诵读——月月有主题”的基本模式。5.新家庭教育工作站,围绕“新家庭教育”的内涵要义,家校社携手,协同育人;点线面结合,深化教育。通过“百名教师访千家”“微型家长会”“爸爸课程”“身边的好家长”“‘双减’大家说”等家校社活动,引导家长系统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家长开放日、阳光分班、双报到等形式,引导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共谋学校发展。6.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节律,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即月主题,分级分段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每月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内容涉及爱国情怀、感恩孝顺、勤俭朴实、心理健康等12个主题,如,在教师节和中秋节前分别开展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遇中秋话团圆”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演讲、展示、反思、讲座等方式,实施不同的主题内容,落实落细落小“每月一事”12习纲36习目,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7.学期中,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程序,学校早安排早部署,严格实行“166”网格化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方案十制度”,确保入校测温、消毒报告、离校跟踪等管理精细、防御到位。同时,适时开展爱国卫生、抗疫行动、健康沙龙和劳动实践等各项活动,形成师生、家校共同防疫的常态机制,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三、存在的问题1.教师短缺。2.教学设施及大班额。四、改进措施1.在上级部门的充分调研和热心帮助下,通过选调、分流调配等方式,选调教师33名多,解决了教师的短缺问题。2.乘着“双高双普”迎验的大好机遇,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增加运动场地面积3100㎡,办公室57间,教室6间,运动场地全部软化,教学设备升级换代,大班额有效化解,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我校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活动,为了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共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锤炼教育艺术。2.本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学校历史沿革、发掘校本文化基因的原则,对学校文化理念体系重新定位,“一训三风”更加全面实用,显性文化更加充实美观。“六大发展”文化长廊---明德廊。从理念引领科学发展、党建驱动内涵发展、管理推进自主发展、团队助力跨越发展、课堂推动高质发展和素养奠基终生发展六个方面,将展现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各项工作的路线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