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绥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18 17:55
单位名称 绥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习实训、短期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的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基地。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名州镇镇定北街师范路
法定代表人 石巨涛
开办资金 10167.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125万元 9467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主要业务活动(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2021年5月投资135万元,新建了300米跑道体育场;6月投资370万元维修了学生公寓楼2座;8月投资200万元,建成校园电视台、录播室、微机室,并采购白板教学设备5台,教室多媒体全覆盖,创造了良好的育人条件。(二)加强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学校深入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和党史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领导班子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研讨,完成政治学习任务,学习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及政策文件。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大整顿,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学期初,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期末上交《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年内未出现违反师德师风现象。(三)创新德育模式,助推学生发展。学校坚持上好德育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利用社团活动平台和组织多项比赛,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利用晨会、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正面教育。针对不文明现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出操或跑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及大型集会的公德秩序。在一年级开展军训,加强国防教育,培养爱国情怀。规范指导各班级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实现家校合力施教,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资助“精准”落实,发挥了资助资金的育人功效。(四)加强教学管理,落实两个常规。完善了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学检查。组织了备课笔记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检查、期末教学满意度调查、行政干部推门听课,客观真实的了解学校常规管理及教师教学状态中存在的问题,全年进行常规教学检查8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进行量化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健全课堂教学监督机制,推进“课堂革命”。安排专人考勤考课,严格上课规范,向45分钟要质量。严格执行了教师出勤考核、班主任提前到岗自主考核、班级管理考核、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等考核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师生遵规守纪的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学习氛围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五)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业。今年,2019级薛宗盛、王帅等275名同学在武汉大华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就业;韦九朋、王淑敏等117名同学在天坤国际陕西立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实习就业。马洁、郝佳好等10名同学分别在绥德县晋剧团、延安保育院实习就业。孙楠、张瑜等55名同学分别在绥德县部分幼儿园实习就业。王郑、王折等81人同学在安徽省合肥市联保科技集团顶岗实习。(六)加强教学教研,打造优秀团队。学校坚持校本教研常态化,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坚持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以青蓝工程为“帮手”,以推门听课为“推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了优质课大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马艳、马雪姣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祁云、刘婷获得市教学能手,刘香香、姜欢、宋卫利、祁云、刘婷、高炜桢、郝红艳荣获县级教学能手。学校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4个,县级课题4个。学校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教师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七)推进法制教育,创建平安校园。学校组织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宣传、交通安全专题报告、“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教育、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安全逃生演练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安全教育网络平台中的“青骄第二课堂”禁毒知识竞赛。每周一次拉网式校园安全排查和校园周边环境整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年内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建立健全了校长带队、政教处和各级部、各科室相配合的检查值班机制,从学生起床到晚上就寝,各个岗位值班值守实现无缝对接。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病事假原因追查制度。(八)强化能培训,服务社会发展。学校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1月至11月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驾驶员1150名。9月,举办保育员培训班1期,培训50人。正在与县人社局联系,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九)2021年工作亮点1.编制完成《绥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6月至11月,学校编制了“十四五”规划。设定发展指标108个,明确发展任务24个方面,编制重点项目若干项。全文4万字。2.成立职业教育专家工作室。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于今年6月成立专家工作室,为临时常设机构。提供办公场地34平方米和基本办公设备。专家组成员由首席专家、专家(3人)、校长、工作人员等6人,负责编制学校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协助处理复杂事务,不参与学校日常行政工作。3.毕业生升学就业再创辉煌。2021年毕业学生308人,升入高职179人,参加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37人,本科上线9人,录取6人,延续了“低进高出”发展态势。王艳同学单科数学满分(150分),总分396分居全省第16名。直接就业129人,就业率达96%。4.“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圆满成功。同时,开展了“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各活动月的内容是:3月清明祭扫烈士陵园活动,4月校园歌手大赛及校园体育艺术节,5月新团员入团活动和开展职业活动周,6月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7月学生走进红色基地,8月新生军训,9月迎国庆歌咏比赛,10月消防演练,11月份远足拉练,12月份举办元旦晚会。5.“双高双普”创建工作成效突出。按照省教育督导室“双高双普”过程督导中指出的7个问题,整改到位6个,基本到位1个。职业教育满分45分,学校自评得分43分,得分率95.6%。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各自职业岗位上尽职尽责,吃苦耐劳,得到家长、企业、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三、存在主要问题(一)招生人数明显下降。近三年,每年计划招生400-600人,实际招生2019年招生703人(其中非全日制181人),2020年招生549人,2021年招生366人。(二)教师结构性短缺严重。短缺文化课教师22人,专业课教师19人。(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受就业、企业派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合作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过少,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简单。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产业技术研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行业和企业参与程度远远不够。四、改进措施1.向上级申请,补充高水平文化课教师,招录部分专业教师,聘用部分兼职教师及能工巧匠,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2.成立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3.联系县内外合作办学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推进订单培养。五、2022年工作打算(一)学习贯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重点,学习贯彻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方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提出措施,努力开创我校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新局面。(二)抓好招生扩大办学规模。2022年,学校计划招生600人,其中“3+2”联办200人,订单培养100人,其他形式200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100人。建议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强力落实“4:6”政策。(三)缓解教师结构性短缺局面。通过不断向上级申请,补充高水平文化课教师,招录部分专业教师,聘用部分兼职教师及能工巧匠,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成立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四)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化“三教”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堂革命”,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课岗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准确使用国家指定的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绥德特色教材和校本专业教材。(五)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动联系县内外合作办学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推进订单培养。积极参与行业性、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持续推进“1+X”证书试点,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六)提升职教服务绥德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成立绥德县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办公室,强化校镇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期,培训2600人次,为绥德县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