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南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商南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服务。电子商务的数据统计、运行监测和综合分析;辖区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指导和协调;中小企业建设规划的拟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创业、融资担保等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对服务机构、中介组织的管理。 | |
住所 | 商南县张家岗工业园区 | |
法定代表人 | 叶文娟 | |
开办资金 | 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南县经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57.95万元 | 937.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巩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成果,优化电商产业环境,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经济的积极带动作用,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总结如下:一、工作措施及成效1.持续巩固示范县项目建设成果。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以来,我中心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确保我县的综合示范项目见成效,出成果。目前,全部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进入运营期。督促示范县项目承建企业完成省商务厅反馈的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公共服务中心、电商站点的运营维护、品牌建设与运营、培训及电商扶贫等工作有序开展。镇村电商站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带贫效应充分凸显。截止目前全县电商站点收购农副产品537.04万元,销售农副产品626.65万元。下行至各站点快递累计40315件,上行累计9095件。开展电商培训8期517人次。2.不断拓宽电商产品的销售渠道。面对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中心积极组织县内电商企业、电商站点和电商主播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并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各类途径发布,浏览量达100余万人次。年货节活动被商洛日报、商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第二届商洛山地农产网络直播月”促消费活动和商洛市商务人才服务团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暨“乡村振兴直播先行”巡展巡播活动中,我中心大力宣传直播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先试先行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大提升了商南及商南地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县域电商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和现场直播带货,不断提升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水平,营造了网络直播带货的热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引导县域内20余家电商企业,通过各类直播带货活动,加强产销结合,全面拓宽了网络销售渠道。今年以来,我中心组织大型直播活动10次,企业、网红开展直播120余场次,并邀请本土网红为商南农特产品代言,把茶叶、香菇、水晶、土鸡蛋等产品推向全国。截止目前共销售5200余单,销售额135万元。3.开展各项活动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按照“政府主抓、干部主帮、企业助力、电商助推”原则,继续深入各乡镇行政村挖掘农村产品,打开农村产品线上渠道,切实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大力推广“茶菌果药蜜”系列商南农特产品,并通过“京东商南特色馆”、“中国扶贫网”“供销e家商南馆”“溧水商南特产馆”等线上线下平台进行销售。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各类消费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组织我县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站点、网红达人积极申报商洛市电商直播“六个一百工程”,被授予直播基地2家,网红打卡地2个,网红产品4款,直播销售员3个,电商机构1家,优秀电商站点5个。我中心协调电商企业建立线上消费扶贫专馆2个,消费扶贫专区5个,以镇级电商服务站点为载体设立10个镇办线下消费扶贫馆。通过活动的开展和渠道的建立,特别是各类电商平台的助力,让扶贫变得人人可为,人人乐为,既满足了消费升级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也让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和延伸。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为应对疫情影响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县内电商企业、电商站点和网红人员在开展网络年货节促消费活动,组织拍摄的网络年货节宣传视频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各类途径发布,浏览量达100余万人次。年货节活动被商洛日报、商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2.组织我县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站点、网红达人积极申报商洛市电商直播“六个一百工程”,被授予直播基地2家,网红打卡地2个,网红产品4款,直播销售员3个,电商机构1家,优秀电商站点5个。3.3月组织商南电商从业人员开展一期短视频剪辑实操线上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抖音规则、短视频拍摄技巧、如何剪辑短视频、如何精准运营短视频、直播与直播带货等内容,共吸引50余名电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极大提升的电商从业者的积极性和专业性。4.全年全县电商站点收购农副产品537.04万元,销售农副产品626.65万元。下行至各站点快递累计40315件,上行累计9095件。开展电商培训8期517人次。组织大型直播活动10次,企业、网红开展直播120余场次,并邀请本土网红为商南农特产品代言,把茶叶、香菇、水晶、土鸡蛋等产品推向全国。截止目前共销售5200余单,销售额135万元。三、存在问题1.政策扶持不够有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尤其在兴商活市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县也安排了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但仍以企业自发为主,投资压力较大,绝大多数电商企业无法获得相应补助,且贷款难,融资渠道单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商企业来我县投资、创业、发展的吸引力。2.电子商务缺乏深度应用。我县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窄,渗透率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平台数、客户数偏小,对传统企业的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效率不高。在工业、农业、商业等诸多领域,电商应用程度浅、配套支撑功能滞后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生鲜冷链运输能力不足、成本居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农副产品上行。3.电商数据统计难度大。县内电商数据主要通过整合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和电商站点上报交易额、物流企业上报快递上下行数据进行估算,难以的到准确的具体数据。且企业上报数据真假难以界定,统计难度大。4.社区团购电商缺乏规范化管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县的社区团购发展迅速,占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大。随之也出现恶性竞争、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消费等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目前还存在监管难和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四、改进措施1.聚焦电商培训,强化人才支撑。不断完善全县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夯实人才基础,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训质量,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电商人才。2.聚焦产品上行,促进线上销售。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公共品牌培育,建立县域茶、菌、果、药、蜜等有机、绿色、无公害等农特产品目录库,积极推进工业品等更多地产品的实现电商销售,助力县域经济发展。3.聚焦电商扶贫,提升带贫效应。扎实推进电商扶贫,引导电商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签订购销协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实施网店带贫、就业带贫、平台带贫等电商扶贫工程,积极扶持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发展电商,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全力培育“网红+直播+短视频”的电商运营模式。借助各类网络直播活动,开启本地网络直播热潮,发掘本地网红,开设本地直播平台,搭建全国网友接触“商南特色产品”互动窗口,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新模式,鼓励支持直播电商带动传统商贸领域转型升级,带动地产品提高质量、壮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2.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产品品牌形象建设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大众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在示范县项目的推动下,我县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仍需大力宣传推广,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提振乡村农产品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3.打造电商物流园项目。随着网店、网货、网商三大要素的集聚发展,“电商+物流”的数字化园区建设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建成后的园区在逐步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收益外,还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朝阳产业。建议县政府把打造电商物流园项目提上日程,并在实施中给与资金和土地上的支持。4.加强电商站点的管理。加强对电商站点的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提升带动群众增收能力。指导站点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推动山货出山兴农富农。同时,引导“便民服务网点”逐步向“综合服务网点”转化,持续提高综合服务站点的比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