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

发布时间: 2022-04-18 10:58
单位名称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文艺创作组织·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铜川市王益区川口路12号
法定代表人 井小溪
开办资金 21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铜川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2.19万元 143.49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8月,办理法定代表人、举办单位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业务活动(一)第28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获广泛关注7月1日至7月16日,在新区阳光大舞台举办第28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累计举办16场晚会,产生广泛影响。(二)大型情景组歌《照金》演出《照金》是以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为创作素材,反映上世纪30年代初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的原创情景组歌,该剧目作为市“四艺节”开幕式精品剧目,于7月上旬连续演出两场。(三)全力做好首届“群星奖”评奖活动首届“群星奖”作为市“四艺节”的重要内容,历经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最终经决赛评委现场打分,《妙笔生花》《锄禾号子》等12件作品从最初的80余件初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本届群星奖。这些获奖作品代表了我市近年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有效丰富了我市群众文艺作品资源,对全市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四)组织十四运和残特奥会暖场活动组织参与十四运和残特奥会暖场活动,于铜川站火炬传递仪式上,组织少儿舞蹈《快乐向未来》、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等节目进行暖场表演,业务干部刘爱玲作为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组织旗袍走秀《常来长安》参与西安主会场暖场演出,为十四运和残特奥会贡献铜川力量。(五)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成绩斐然业务干部创编大型舞台剧本《唱支山歌给党听》《寻梦耀州窑》《逐梦青瓷》等作品百余件。音乐作品《黄水谣》《娄山关》参演陕西省文化馆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合唱展演;陕西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等;音乐作品《可惜没如果》、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七首》、等十余件作品获群星风采·第八届陕西省群文干部业务大赛奖项。作品《锄禾号子》《老碗情》《真牛,我的国》获铜川市首届“群星奖”。(六)中医药类别首次纳入铜川非遗项目评审组织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及第五批市级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工作,将中医药类别首次纳入铜川非遗项目评审,不断完善市级非遗资源。在书画公园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举办线下“非遗购物节”,精准助力其规模化传承、产业化发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已形成三处规模化、集群化的生产基地,形成相关生产性企业近100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七)《铜川文化交流》入围全国文化馆期刊交流展示名单馆办季刊《铜川文化交流》年内刊发各类文化理论研究和群众文艺作品120余件,成功入围第四届全国文化(群艺)馆期刊交流名单,并获评2021年度优秀期刊。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以全市重点文化工作部署、市文化和旅游局年度工作安排为遵循,着力发挥了品牌文化活动示范引领作用,办好了第四届铜川市艺术节相关活动,常态化开展了场馆服务免费开放,做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三、存在的问题1.在了解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与反馈工作中还需改进,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群众需求;2.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四、改进措施(一)强化需求调查和评价反馈工作,有的放矢进一步强化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与反馈工作。实施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根据群众需求完善本馆服务项目,设计具体活动。(二)纳入考核指标,签订考核任务书重点活动与任务,纳入相关部室年度考核指标,与部室签订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书,细化工作职责,落实任务责任。以考核强化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激发工作能动性与积极性,保障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五、2022年度工作计划(一)重点活动1.元旦春节系列线上文化活动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避免开展聚集性活动,于元旦、春节前后陆续推出一系列线上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的节日生活充满文化韵味。2.“幸福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第八届“360°看铜川”摄影作品线上展览3.第二十九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持续巩固“今晚我登台”文化品牌,做好第二十九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活动计划于2022年7月上旬在新区阳光广场阳光大舞台开幕,为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需举办面向残疾人、农民工、少儿、老年人的各类专场演出不少于5场,累计演出不少于15场。4.“我们的节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在元旦春节系列线上群众文化活动之外,充分依托品牌文化活动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线上或线下等形式,在传统节日及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开展演出、朗诵、展览等群众文艺活动,重点关注特殊群体节日生活,为我市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二)重点工作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审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审要求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安排,以系统、扎实的举措和成绩迎接示范区复审。2.场馆迁址工作计划于2022年选定建筑面积、空间格局等条件更为适宜的新馆址,于年底前完成装修、搬迁等系列工作。3.免费开放与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依托本馆“9+2”服务目录,两馆区继续全年每天向群众免费开放,开展错时、延时服务。场馆设施持续提供预约使用,设备服装、艺术技术辅导、演出、展览、讲座、志愿服务继续提供菜单,供群众点单配送。4.“相约七点”2022年广场舞免费培训发挥广场舞免费培训在“相约七点”广场舞学教活动中的总示范和总指导作用,2022年,学教活动继续针对全市群文系统舞蹈干部和群众舞蹈团队骨干、舞蹈爱好者开展线上或线下培训。培训拟采取示范授课、侧重创编、兼顾技能、分组竞技的形式,定于4月下旬举办。要求实体培训不少3天,或线上培训不少于6期课程视频。5.2022年全市文化馆(站)效能提升培训拟于5月下旬举办全市文化馆(站)效能提升培训班。培训为期3天.6.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筹备工作省“十艺节”由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铜川市人民政府承办,将于2023年在铜川开幕。内容将涉及精品剧目展演、“文华奖”评奖、“群星奖”评奖、美术摄影作品展等。2022年,将依据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部署,重点在形成机制、组建队伍、活动组织等方面做好“十艺节”筹备工作,积极保障“十艺节”相关活动顺利开展。7.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聚焦省“十艺节”,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继续深挖铜川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创作若干群众文艺精品,通过接受舞台和观众检验,不断打磨提升作品品质,积极参与省“十艺节”群星奖竞逐。8.文化志愿服务继续招募文化志愿者,持续推进“0919”文艺志愿团培训、服务、发展等事宜。继续开展馆办“春风送暖”志愿关爱活动、“360°看铜川”摄影志愿服务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2022年度优秀文化志愿团队与优秀志愿者评比表彰活动,促进全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良性发展。9.编辑出版《铜川文化交流》完成《铜川文化交流》改版,继续发挥其作为铜川群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宣传展示阵地的作用,强化其政策宣讲功能、文化研究功能、作品展示功能,严把稿件质量,提升办刊水平。2022年继续编辑出版四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