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市住建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紧紧围绕保障性住房管理这条主线,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任务,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21年,我中心着眼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整顿纪律作风,狠抓规范管理,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一)抓好内部各项管理,不断规范干部工作行为。严格执行上下班签到制,有效地制止了迟到早退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夯实工作责任。根据工作需要,划分了人员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夯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申请审批程序,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实行一条龙服务,尽量让群众少跑路。(二)严格审核管理,“开源”增加收益。坚持以“居者有其屋”基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公共租赁房的年审工作,切实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和外来务工群体住房的居住条件。我中心承担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申报受理、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承担申请保障性住房对象的资格审查、年审复审、配租配售分配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工作;负责廉租房租赁补贴的发放工作;负责廉租房、公租房的维护管理和租金收缴工作。全年共收缴租赁费6123269元,其中公共性租赁住房1215户,共计收费6020456元;东区商铺招租3间,共收缴租金102813元;2021年因受疫情影响,退公共性租赁住房房租费1346510元,发放公共性租赁住房补贴74560元。(二)服务“创文”大局,切实改善居住环境。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安排,累计为一期廉租房小区制作创文宣传版面9面;配置消防灭火器12组;粉刷楼道楼梯栏杆等;阴雨多,泛水下沉维修费235783元;因电梯钢丝绳时间长磨损变细,维修化费89012元,小区基础设施修缮一新,租住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三)加强组织领导,部署疫情工作全天候。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我中心积极部署,全天安排专人到包抓小区值守。全员行动,全面行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四)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全面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我中心于今年8月启动了公共租赁住房信息化建设(一期)工作,参加业务培训3次,对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系统调查数据进行了录入和整理,共修改整理信息287条,更新保障房专网信息213条,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存在问题对标先进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性住房尤其是一期廉租房已过保修期,大部分房屋出现屋面漏水、墙面漆脱落及下水拥堵等问题急需维修。二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现有的保障房数量已不能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三是保障性住房动态监管还未形成长效机制,保障对象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三、下年度工作打算(一)完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今后我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各种监督管理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等,实现以规范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 (二)强化业务培训。搞好管理工作,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是前提。为此,我中心将定期搞好干部业务培训,在干部中形成爱岗敬业、追求上进的良好风气。 (三)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从过去“管、审、批”的干预型管理向“扶、帮、助”的服务型管理转变。四、整改措施(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因地制宜补齐制度短板,切实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及供应、管理和退出等工作。同时,加大对保障房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对小区的道路、绿化、给水、照明、围墙等进行提升改造,努力把这项造福百姓、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学习省、市及外地保障房管理部门的先进管理经验。(三)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探索公租房共有产权操作办法,创新融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给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实现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四)严格房屋配租审核。建好用好“安居工程信息平台”,坚持廉租住房“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和经济适用住房“两级审查、两级公示”制度,加强动态监管,全力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分配,让更多的保障对象早日实现“居者有其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抓好上述工作同时,切实抓好保障性租赁住房日常管理工作,按时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