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铜川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2-04-18 09:20
单位名称 铜川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促进水土保持,维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测·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测数据分析、汇总、管理·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测报告编制上报
住所 铜川市新区长丰北路6号
法定代表人 安华
开办资金 105.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8.77万元 93.84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水土保持监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业务活动(一)探索性开展清洁小流域生态治理成效监测评价工作。为全力推进我市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精神,今年我们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以王益区小河沟清洁小流域项目为依托,探索性开展小流域水保生态动态监测评价工作,为全市清洁小流域建设总结经验。监测人员深入小河沟流域进行实地踏勘和前期数据进行收集,根据项目措施实施区域,编制完成了该项目动态监测实施方案。划分三个监测区域,分别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根据不同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特点,布设水保生态监测点位18个,并随机进行植被郁闭度样框监测。监测人员采用测纤法、样方法、无人机航拍、走访调查、泥沙量定期检测等形式进行动态监测,经过11个月的连续监测,基本摸清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趋势,为防治和治理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支撑。(二)泉子沟流域水保生态综合观测试验站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投资50万元的泉子沟流域水保生态综合观测试验站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控制面积7000平方米自然坡面径流场一座,100平方米标准自然坡面径流场一座,完成管理房改造、观测站大门及径流场大门、科普宣传栏、导引牌等工程,栽植水保林0.43km2,完成封禁面积1km2,项目于10月底通过竣工验收。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水土流失监测形式,为监测结果的科学性提供了更多依据。(三)泉子沟流域水保生态综合观测试验站自动化设备并网运行。按照国家级监测站点建设优化布局要求,确保实现各站点数据快传,实时分析的目标,我站多方协调资金开展自动化建设工作,申请市级财政支持48万元用于新增监测设备,完成泉子沟流域水保生态综合观测试验站自动化建设工作,项目于7月下旬开始建设,8月底设备投入运行使用,截至目前,设备运行稳定,数据上传正常。(四)开展径流试验场、流域控制站日常观测工作,水土保持监测数据采集精度进一步提高。为确保监测数据完整性,今年,站上克服疫情影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采样检测,将检测数据上传数据库,确保各监测单元数据完整可靠。按照省水利厅水保处的要求,我市率先完成2020年度水保生态监测数据上报工作,依托自动化监测技术,我市上报数据质量及精度符合数据入库相关要求。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我站组织网络运营商、设备生产厂家,对监测站点的全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和调校,并组织全体职工对集流槽和集雨桶内沉积的泥沙进行了人工清理,确保试验场内设备正常运行。进入汛期后,降雨较多,按照监测要求,每个降雨场次,都安排技术人员及时深入观测站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目前,我站正在组织人员对全年监测数据进行整编。(五)有序开展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遥感立体监测工作。按照土壤面源污染监测规范要求,汛期我们加密了降雨频次及降雨过程样品采集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送检样本198个,全部为合格样本,同步完成了资料编报工作。(六)及时捕捉信息,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抢抓机遇。积极联系协调将铜川市水土保持监测建设规划列入陕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规划,4月13日,省水保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领导带领规划编制专题调研组一行12人,深入我市泉子沟流域,王家河流域实地调研我市监测规划布局工作,在随后召开的《陕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实施方案》审查会上,我市作为省上唯一邀请的地市监测单位到会,提出相关修改意见,从而确保我市站点建设尽早纳入全省建设总体规划,截止目前,已上报项目两个,全部通过省水保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评审,顺利进入2022年全省监测站点建设项目库。今年,水利部监测中心在西安召开的陕西、甘肃两省区水保生态监测工作会议上,按照会议安排,我市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精神,抢抓历史机遇,努力提升基层监测能力》的交流发言,我市努力近年来自动化监测水平的做法,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七)其他工作。一是完成农村安全饮水督导组联络协调工作,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在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站上组织骨干力量,连续数月对王益区农村安全饮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大排查,同步开展扫黑除恶线索摸排,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并牵头完成王益区核查组问题清单和核查汇报,将核查情况及时向局里报告,对核查的问题现场反馈,落实专人跟踪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实地核查,逐项销号;二是积极做好创文、创卫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组织职工做好检查值守及单位应急值班工作;三是完成扶贫包村等相关工作任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监测工作的开展,对我市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动态的监测,对在建项目的监测,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三、存在问题监测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全省水保监测工作从上到下已经发展到网络化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阶段,我市监测工作正处于人工监测向自动化监测的转型阶段,站上人员编制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自动化监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径流场观测场缺乏必要维护经费,欠账较大。近年来,我市先后修建了关庄镇雷击村水保监测径流场和关庄镇泉子沟水保监测综合观测站,关庄镇雷击村水保监测径流场目前处于报废状态,仍需每年支付场地租赁和管理费用,由于缺乏日常维护经费,监测站点又没有进入报废期,单位压力较大,加之今年汛期降雨较多,泉子沟监测点多处水毁,电力线路老化,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直接影响站点正常运行。受体制机制制约,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水保动态监测面上的工作包含:国家重点水保项目,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等监测内容,按照要求各项目应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监测成果和报告。同时,按照省级水保目标责任考核要求,此项考核指标由我站承担,但因项目前期审批环节中,我站未参与论证审核工作,造成工作开展不畅,不能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及在建项目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无法对这些项目的监测是否开展进行监管,考核中要求上报数据不掌握。四、改进措施一是围绕重点工作,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对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思考研究,明确站上各自业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工作制度,针对水保监测业务重新设计制定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泉子沟综合观测站监测数据记录规范》、充分利用全要素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墒情站和自动径流泥沙监测设备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摸清规律,将监测成果转化为指导生产建设的有效数据。同时,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监测点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消长情况分析评价、监测资料整编和监测成果发布及应用为重点,不断探索水保监测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二是提前谋划,确保监测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及时捕捉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最新动态,按照《陕西省水土保持监测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我市相关规划,提升信息化监测水平,尽快摆脱我市监测手段落实的窘境。同时与省中心主动对接,定期向省水保监测中心汇报我市水保监测工作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争取上级支持。三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培养过硬素质过硬的技术骨干。一是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组织业务人员进行监测自动化设备操作培训;二是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对站上所有人员进行规范操作培训,掌握径流试验场取样、样本实验室提取,数据采集等一系列操作;三是积极配合开展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水土流失面源地面监测工作,学习土壤面源污染监测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五、2022年工作思路及打算(一)水保生态动态监测工作方面:一是围绕国家水保生态综合治理重点项目、水保示范园建设、清洁小流域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开展监测工作;二是配合局属有关单位,督促未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开发建设项目尽快开展监测工作;三是配合黄委会做好子午岭区域水保动态监测核查工作。(二)水保生态监测站点建设方面:一是开展径流试验场、流域控制站日常观测工作,做好径流小区监测记录上报工作,完善径流小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为发布水土流失公报提供依据;二是完成铜川市泉子沟流域综合观测试验站信息化项目建设;三是按照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进行立体监测的要求,完成泉子沟流域水土流失面源地面监测工作,为石川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加强与兄弟地市、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学习,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骨干,推动我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