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新城区>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15 10:11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护理;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
住所 西安市永乐路102号
法定代表人 李雨杉
开办资金 140.5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1.46万元 247.6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健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长乐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员工奋发进取,在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按照年初制定的2021年公共卫生计划,我们及时复工,克服疫情影响和种种困难,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都取得一定成绩。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心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认真做好健康档案原始信息的调查、采集和录入。截止目前已建立和更新居民健康档案27178份,建档率90.59%,规范化建档率90.59%;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2683份,建档率107.23%。高血压患者建档1427份,糖尿病建档577份。其中,2021年新建居民档案4365份,已完成2021年度27000份居民档案(建档率90%)。2、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做好居民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全年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12种,大约2200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8种365次,累计4380小时;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12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1次,咨询活动受众人数602人次。举办知识讲座12场、开展咨询活动12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受众人数548人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会议4次。3、预防接种工作。中心严格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保证疫苗质量;《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顺利完成了38次冷链运转工作,应接种数3398针次,实种数3378针次,接种率96.9%。7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到100%。无接种事故发生。4、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心贯彻实施《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规范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辖区孕产妇新建卡总人数128人,发放孕期及新生儿免费券128人,系统管理人数128人,其中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人数128人,建册率100%,妇幼平台录入率100%,由于胎儿发育不良引产人数:5人,辖区内活产数:135人,户籍产妇系统管理110人,非户籍产妇管理18人,产后电话访视20人,上门家访108人,访视率100%,高危孕产妇180人,高危孕妇数:6人,高危产妇数:9(12)人,高危妊娠追踪随访及结案率100%,孕产妇死亡0人,免费叶酸发放(50人,共发140瓶。孕产妇管理率100%。5、0-6岁儿童保健管理。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今年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服务数1813人,其中四家托幼机构的1351人,0-3岁462人,新生儿电话访视(疫情期间)90人新生儿上门访视78人,访视率100%。辖区内的高危儿有18人,进行了专案管理登记。简易儿童1人,迁入1人,迁出8人。2021年10月底开展眼保健工作,目前眼保健的人数是98人,视觉建档率是95%。其中2021年的建档率是81%。全年内无婴幼儿及儿童的死亡案例。6、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心加强与居委会、街道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广泛宣传政策、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2021年度辖区65岁及以上老人数2502人,在疫情期间排查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2688人,较去年增长346余人。已经免费为465位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体检率达到19%,并对每个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2021年老年人健康管理共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2期。7、慢性病健康管理。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随访评估及分类干预,同时对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开展中医辨识和中医诊疗服务,随访和健康指导。2021年高血压实际管理1428人、规范管理865人、规范管理率60.53%。糖尿病实际管理578人、规范管理382人、糖尿病规范管理率66.2%。8、重性精神病管理。为切实做好我中心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截止2021年12月底,共建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59人,检出患者管理率86%,规范管理率86%,规律服药率100%,每季度进行随访一次,核实登记管理。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2021年,共计网络报告传染病3例,网络报告及时率100﹪。对辖区的居民和学生开展了20次传染病宣传(麻风1次、结核8次、疟疾1次、碘缺乏1次、世界无烟日1次、世界肝炎日1次、狂犬病1次、艾滋病6次、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2次),进行了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所有学校进行每年2次督导检查、完成诊所督导4次、幼托机构聚集性病例疱疹性咽峡炎流调工作2次、对学校保健医生和教师学生传染病讲座1次,居民传染病讲座4次。10、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全年卫生监督日常巡查累计共152次,其中学校、托幼机构8次,公共场所98次,医疗场所44次,二次供水2次,对辖区居民、流动人群进行活动宣传1次。进行了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和学校托幼机构饮用水安全等专题进行了3次大型健康知识讲座。每月更换固定宣传栏内容。考核期内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11、中医药健康管理。辖区内65岁老年人共2502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居民数465人,管理率为19﹪,0~36月儿童总数460人。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0~36月儿童数369人,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865,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高血压患者人数520人,管理率为36.38﹪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数225人。管理率为39﹪,结合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加强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2、家庭医生签约。常住人口签约1985人,签约率7.4%,重点人群签约980人,签约率47%。结合医师团队下社区、入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门诊,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提高群众知晓率与签约率。13、避孕药具。建立了避孕药具的领导小组,制度,实施方案,相关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登记册、随访咨询登记表、药具出入库质量跟踪登记表、药具质量不良反应信息反馈登记表、药具抽检登记表已建立,2021年做好3月8日、7月11日、5月29日、12月1日的宣传工作,做好资料的保管,做好发放药具的相关登记。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彰显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政策,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我们应有贡献。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扩围工作。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居民确实感到来中心就诊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门诊就医居民不断增加。2、中医中药进社区工作取得实际进展。按照市、区卫健局的要求,中心充实调整中医药人员,引进中医适宜推广技术,积极引进设备。中心先后添置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康复理疗设备,使中医科成为中心亮点科室,在中医进社区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三、存在问题:(一)由于受条件的制约,中心临时过渡,各科室设置不到位,影响功能作用发挥;临聘人员的稳定性较差,办公条件需要改善等。(二)科室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人员结构,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缺少高素质人才;缺乏特色优势科室。四、改进措施:中心进一步推进提升满意度,注重提高服务能力,转变管理方式推行绩效考核,促进医疗卫生再上新台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着重从核心制度落实,病案质量管理、科室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不断深化落实:1、严抓管理,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完善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工作,与上级医联体医院沟通,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保证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2、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医务科每月定期到科室抽查环节病历、处方。严格按照《陕西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要求,重点督察病历书写的及时性、书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加强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坚持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对紫外线灯管定期用酒精擦拭除尘处理,并有记录。医废室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坚持填写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五、2022年工作计划:(一)、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人员,严防疫情反弹。规范预检分诊设置,严格落实排查措施,及时上报信息。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全面实行标准预防。发挥中心在基层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强化家庭防护措施,指导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二)、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积极完成过渡安置工作,保证过渡中工作延续性,做好移址后服务能力提升。(三)、按照优质服务基层行的要求,中心各科室对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评价指南》的要求,逐项落实,做好整改。(四)全面落实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目标。中心准备在人员、管理方式、考核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照工作计划分月、周推进,确保今年计划的落实。(五)积极开展数字化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六)大力发展中医康复理疗科,积极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培育优势科室。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