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从事榆林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评价和推广转化的公益性、专业性支撑服务。科技成果评价、搭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组织成果推广和技术交流。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人民西路182号 | |
法定代表人 | 乔东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筹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55万元 | 11.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榆林市科技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的完成了本年的本职工作,并出色的完成了局领导分配的其他工作,现将本年的工作汇报如下:2021年重点工作1.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有序进行2021年经评价中心人员广泛动员、发掘、全年共征集到卫生系统、农业系统、化工地质、榆林学院、榆林公安系统等部门的科技成果评价材料合计58项,经过前期的材料审查,对符合要求的52项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有17项,国内领先的有24项,省内领先的有7项,省内先进的有4项。既肯定了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辛苦总结的优秀成果,也为榆林冲击省科学技术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加强中心的思想理论学习。按照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我中心定期组织学习,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立行”要求。并组织中心职工观看了“党史文献记录片”及《长津湖》等抗战历史片,并要求写观后感,加强爱国情怀,铭记历史。3.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廉政建设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加强成果评价中心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同时还主抓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2.认真遵守市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切实担负起评价中心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凡上级的重大决策和政策措施,都能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中心成员能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中心团结协调。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积极参与筹办第28届杨凌农高会榆林展区。本次农高会,我市共签约46个项目,其中24%为合同项目,总金额29.6亿元。共收获5项“后稷特别奖”和31项“后稷奖”,获奖总数占到大会评奖结果的21%,较上届14%有了明显提升。八是积极推荐企业申报省级2022年科技项目70项,其中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14项,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6项,其它类项目50项,项目申报数量较上年度大幅增加。2.成功举办第八届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榆林赛区)暨“高新杯”榆林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大赛期间,榆林市为刘中民颁发了榆林市“院士之家”科学家、“榆林市科技创新顾问”聘书,为来兴平、王德禄等6人颁发了“榆林市科技创新顾问”聘书,授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院、西安邮电大学科研处等4家单位为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成员单位。此外,大赛期间还举行了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和科技沙龙,共同探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背景下榆林如何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本次比赛共收到申报作品91项,其中,创意创新组59项、创业组32项。通过专家们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最终,在创意创新组中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5名;创业组中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1名。大赛呈现出四个特点,创意创新类项目融入榆林地方产业实际,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创业类项目与“互联网+”、“云服务”、“智能系统”有效关联,既保证了实际操作性,又彰显着科技新气息;大赛群英荟萃,作品百花齐放,汇聚了专家院士,高校青年才俊,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源共享,为创立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供了新的平台。3.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参与了第二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宣传主要以农业适用技术、科技优惠政策和科技信息服务为主,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了“榆林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以及“茄子嫁接技术”、“科技掌中宝”等农村实用技术2000余份,提供业务与技术咨询200余人次;二是根据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关于举办2021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陕科办发〔2021〕39号)精神,联合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科协共同制订活动方案,下发通知到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对全市科技宣传周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活动周期间,各县区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宣传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三、存在的问题1.工作方法单一,不能快捷有效的完成工作。2.工作激情不高,服务意识不强。3.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企业在研发方面更多的满足于购买、引进技术,缺乏长远的投资眼光,紧迫感和竞争意识较差,有计划、成规模的投入资金和人才进行科研的企业较少,导致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弱。四、整改措施在2022年的工作中,我中心将注重加强职工的业务能力水平及工作热情,多组织职工参观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及能力,定期举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发投入费用统计等专题培训会,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做好各项科技政策宣讲,提高企业对省市科技政策的知晓度。五、下一步打算2022年,我们将按照市科技局工作安排,完成好本职工作,并深入卫生系统、农业系统、化工地质、榆林学院、榆林公安系统、企业等单位,挖掘好的项目,在做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同时,推动榆林各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和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转移和扩散,促进市属医疗、农牧、工业及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和地方产学研合作,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提供“一站式”成果转化服务,争取在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中有所突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