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2-04-14 16:54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组织、培训辅导、创作研究、文化交流、非遗保护。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咸通南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赵艳妮
开办资金 860.9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5.33万元 886.73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主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一直是我馆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重点抓手之一。通过学习,全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得到了提升,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更好地开展业务工作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二、落实中心工作,坚决服务大局。2021年,我馆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群艺馆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秦都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精诚团结,埋头苦干,经过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高效高质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计组织、承办、协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27场次,举办书画展览2期,举办书法进社区名家公益大讲堂4期;开展文化交流、培训辅导活动4次;举办线上各类活动40期;发布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信息共计251条,点击量361万次;编印出版馆办杂志《秦地》4期。全年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群众达30万人次。三、坚持党建引领,过好组织生活。今年,在局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馆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中心工作,搞好配合,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建设。今年以来,我们对党员活动室的各类牌匾内容按照新规范的要求进行了更换。在支部班子建设上,进一步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分工和职能职责。修改完善了各项制度。专门将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为馆支部基本工作开展做好保障。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局党委工作要求,文化馆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并将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区两会精神专题学习周的安排意见》等文件精神,召开了专题学习周动员大会,围绕文件要求全体同志进行专题学习周的学习活动,按步骤完成各项规定学习动作。除此之外,还组织学习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群文事业发展新格局》《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开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有关会议精神以及传达学习区第十八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等。通过学习,全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得到了提升,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更好地开展业务工作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为推动党史教育深入开展,我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走进秦都区委党校,开展“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主题党日学习,坚定了全体党员干部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焕发了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文旅局的统一安排下,我馆全体党员干部先后观看了公益扶贫励志电影《无翅飞翔》、爱国主义影片《长津湖》,将观影带来的深刻感受转化为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四、积极主动作为,扎实开展业务。我馆始终坚持以活跃全区群众文化生活为出发点、落脚点,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五、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在全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中,按照文旅局《关于做好全区文化旅游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在做好馆内设施设备日常安全排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定期对场馆各功能厅室进行清洁消杀,设置“一米线”安全距离,对进入场馆人员进行门前扫码登记、测体温、规范佩戴口罩等。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的化解了重大风险隐患,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平稳进行。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8月12日—9月28日我馆暂停线下培训和文化活动,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疫情期间的文化需求,秦都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中国书法进社区名家公益大讲堂》《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实战探讨》等19期线上教学课程,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一致好评。积极推进非遗,弘扬传统文化。非遗工作一直是我馆重点工作之一,今年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前夕,我馆在微信公众平台连续推送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宣传5期,内容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魅力非遗   匠心传承——2021咸阳市非遗文化直播周秦都专场(上)(中)(下)》等。召开了秦都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会。为保护传承非遗,扶持《炭精画》项目,激发代表性传承人的积极性,开发了一批非遗炭精画宣传品。在我们的长期指导下,非遗剪纸项目传承基地中华路小学被教育部评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学校”,秦都区仅此一家。落实安全生产,保障财产安全。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论述和省、市安全生产紧急会议要求,深刻汲取近期中、省、市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6月28日,我馆召开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会议。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中,按照文旅局《关于做好全区文化旅游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在做好馆内设施设备日常安全排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定期对场馆各功能厅室进行清洁消杀,设置“一米线”安全距离,对进入场馆人员进行门前扫码登记、测体温、规范佩戴口罩等。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的化解了重大风险隐患,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平稳进行。八、对照国评标准,确保文化馆评估顺利开展。全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是今年文化馆的一项积极重要的工作。自接到通知以后,我馆就安排精兵强将参加省市专题培训,整理相关资料,研究系统操作,从10月分起,结合县级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以及培训学习要求,逐条逐项自查,拾遗补缺,规范上传各种佐证资料。期间同志们连续加班加点,终于在10月28日前完成了第一次上传。经过省上初审后,又利用了一周的时间进行了修改完善,截止11月9日,全面完成了对标自查顺利上传工作任务。据统计,此次评估工作,我们共对照评估报表,整理基本信息、必备条件、业务建设、服务效能、保障条件、提高指标六个方面的文件、照片、表格等证明资料800多件,最终确定预提交上报资料670件。本次评估自查我馆总分值为728分,距离总分1000分差了272分,三级馆保过概率在90%以上。九、严格规范公物财务管理文化馆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规章制度。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了摸底清查,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账。同时按照财务相关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坚持民主、透明、规范、节约的原则,文化馆管理日趋完善。十、取得的主要效益1月20日,我馆被授予咸阳市“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我馆干部陈阳被授予咸阳市“疫情防控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3月9日,我馆被评为2020年度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我馆干部陈阳被评为2020年度全市群文工作先进个人。我区杨仨疼痛医院传习基地被咸阳市文旅局授予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秀传习单位,《咸阳河水biangbiang面制作技艺》传承人卜二龙、《炭精画》传承人王倩,被授予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秀传承人荣誉。5月21日,在秦都区举办的首届文艺创作精品表彰大会上,我馆原创舞蹈作品《低头族》获文艺创作精品表彰;秦都区文化馆力度之声合唱团、东方舞蹈队、渭水咸花舞蹈队、丹色舞蹈队、滴答乐坊、萍友社秦腔艺术、咸阳梦秋朗诵艺术团获优秀文艺团队表彰;我馆干部赵艳妮、张立、赵雪 获文艺界“领军人才”表彰。原创歌曲《百年华章》荣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花开逛咸阳”原创歌曲评选二等奖。12月份,我馆创作的音乐MV《一线有你》在2021第四届中国西安国际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文化公益赛道电视类三等奖。十一、目前我馆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创新还不够,应对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新要求的基础条件还不成熟,专业人员在文化馆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上还无法达到新的标准,设施设备上还无法达到新的标准。专业人员缺乏,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工作能力不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来年的工作中予以改进。十二、整改措施2022年,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和主管局的的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会议精神,探索研究免费开放的方式方法,创新免费开放活动载体,以品牌活动和优质的服务,把文化馆这一阵地使用好,管理好,使这一阵地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活跃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神圣文化殿堂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精神家园,以实现其社会教育的功能和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十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本领。二、继续推进免费开放,做好后勤服务,提升文化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群众知晓率。三、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广度。四、完成各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五、发挥文化馆总馆作用,指导分馆工作按要求进行。六、举办文化站(文化馆分馆)工作人员辅导培训班4期。七、举办各类群众培训班6次。八、送文化进社区60场,每场由文化馆组织兴趣链党建联盟各社团自由结合进入辖区60个社区进行惠民演出。九、举办“文化遗产日”和民族民间文化推广展示活动6场。十、举办书画、摄影展览3-4场。十一、跨地区文化交流6次,省内5次,省外1次。十二、特殊群体服务4次。十三、非遗保护成果书籍编印出版。十四、舞台文艺精品创作5件。十五、馆办杂志《秦地》编辑4期。十六、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及相关单位,做好文化馆新馆建设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秦都区文化馆被共青团咸阳市委、咸阳市青年联合会、咸阳市学生联合会授予2020年度咸阳市“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在咸阳市群众艺术馆召开的2021年全市文化馆长工作会中,秦都区文化馆被评为2020年度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