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14 16:53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区农业综合技术和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系)、新技术、新农艺、新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植物检疫对象监测预警和防控;农业环境、耕地地力监测和土肥水技术试验推广;农业科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技术服务。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市民服务中心15楼
法定代表人 徐会善
开办资金 60.0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08万元 60.08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新设立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一)绿色高效吨粮田工作开展顺利。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深入推进粮食单产和综合能力提升,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强品质、增效益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绿色高效“吨粮田”创建工做。2021年,落实“吨粮田”面积5000亩,分别在马庄和渭滨街办。经过实际测产,吨粮田小麦平均亩产量为513.2公斤,较大田每亩448.6公斤增产64.6公斤,增幅14%。玉米平均亩产578.3公斤,较大田亩均产量475.6公斤增产102.7公斤,增幅21%。“吨粮田”总产亩为1091.5公斤,顺利完成了区上下达的目标任务。(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完成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耕地地力和粮食安全的惠农政策之一。2021年秦都区享受耕地地力补贴共29个行政村7256户,兑付面积45512.75亩,补贴金额3185892.5元。已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完成,没有虚报、冒领、套取、截留等问题。(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开展有效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科学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与防控。2021年召开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4次,技能培训36次,培训人员2500人次,悬挂横幅280余条,发放防治技术挂图10000份,发放明白纸30000份,印发宣传书册10000本;印发灭鼠知识问答、病媒生物知识问答等资料20000余份;指导群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48.9万亩次。其中,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58万亩、辐射带动群众群众自防面积2.64万亩次,统防统治技术示范点9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率25.1%。(四)扎实开展植物检疫工作严格规范植物检疫市场秩序,狠抓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有效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确保了我区农业生产安全。2021年开展检疫执法检查25次,抽检样品75批次,合格率90%以上。建立苹果蠹蛾监测点12个,累计监测160次,检查残次果品收购点6次,完成各类作物疫情普查面积9120亩次。(五)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21年召开病虫防控及虫情分析会议6次,举办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达580余次,印发技术资料4500余份。同时,利用电视、微信平台、墙报、标语、病虫情报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与报导,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面积1.78万亩次,示范带动绿色防控面积2.35万亩次,全区绿色防控覆盖率平均65.2%。(六)土壤肥力监测和配方施肥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土壤分析化验结果,依据不同区域不同目标产量,制定印发红薯、玉米、小麦作物不同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方案。全年完成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5.16万亩,平均亩实现节本增收30元,总节本增收150.48万元。张贴发放区域指导方案56份,发放配方施肥宣传资料1.5万余份,完成土壤墒情监测点12期、土壤定点监测2户,完成土壤改良示范建设100亩,发放生物有机肥5吨,建立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点3个、土壤重金属污染定位监测测点3个,土壤墒情监测点2个。(七)蔬菜、瓜果生产与园区建设工作稳步进行蔬菜生产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工作,分析蔬菜产销形势变化,及时掌握蔬菜生产动态,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二是以现代农业基地为平台,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2021年全市引进蔬菜瓜果新品种10余个,示范方9个,示范面积120亩。重点推广蔬菜穴盘育苗、喷滴灌、绿色防控等技术。三是建立园区专人负责制,固定技术骨干负责园区生产技术跟踪服务,规范蔬菜产业项目的建设管理,指导园区合理安排生产,引导产品有序流通,同时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果业生产上:按照“调结构、优品种、增效益、提质量”的发展思路,以核桃、桃、樱桃等为重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积极发展优质时令鲜杂果,使秦都的果业生产更能适应城郊农业的发展需求。全区水果总面积2.4万亩,其中苹果1.6万亩、梨4000亩、桃3000亩、葡萄、杏、核桃、猕猴桃种植面积较往年都有所增加。先后进行技术指导10余次,发放应对灾害技术材料1500余份,逐村逐组进行下乡宣传,消除果农灾后放松管理的心理,确保了丰产。二、巩固创文成果工作按照我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区农技中心及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到包抓路段,不畏酷暑,克服一切困难,义务打扫卫生,整顿市容市貌,发放“创文”资料,使道路干净卫生、车辆摆放整齐有序,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为我市巩固“文明城市”成果贡献一份力量。三、农技推广体系科技示范户包抓工作区农技中心包抓人员充分应用农技推广体系APP进行学习交流、业务指导和信息上传。把科技示范户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对所包抓马庄办小雅、林孟等7个村的300户种植大户进行实用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全年开展技术服务100多个工作日。四、疫情防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区委区政府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专人负责高铁站和村庄疫情防控工作,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及时排查来秦返秦人员、做好群众出入登记,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监督做好卫生保洁工作。(五)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台账和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对辖区的涉氨冷库和农药企业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责令限时整改,做到了安全生产无小事,常抓不懈,确保涉氨企业的生产安全。六、取得的主要效益2021年,落实“吨粮田”面积5000亩,分别在马庄和渭滨街办。经过实际测产,吨粮田小麦平均亩产量为513.2公斤,较大田每亩448.6公斤增产64.6公斤,增幅14%。玉米平均亩产578.3公斤,较大田亩均产量475.6公斤增产102.7公斤,增幅21%。“吨粮田”总产亩为1091.5公斤,顺利完成了区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5.16万亩,平均亩实现节本增收30元,总节本增收150.48万元,召开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4次,技能培训36次,培训人员2500人次,悬挂横幅280余条,发放防治技术挂图10000份,发放明白纸30000份,印发宣传书册10000本;印发灭鼠知识问答、病媒生物知识问答等资料20000余份;指导群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48.9万亩次。目前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2、工作创新不够。对工作,习惯凭经验办事情,因循守旧、不能够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尽最大努力去完成。3、推广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十、整改措施1.鼓励农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充电,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农技推广工作要求,增强为农服务潜力,提高服务质量。2、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协调办事能力。要准确领会上级意图,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严谨细致,把握好分寸,把事情办稳妥、办周密、办扎实。3、充分利用现场会、培训班、冬季农民科技培训、科技下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升推广效果。十一、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推进绿色高效吨粮田建设和耕地地力补贴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二)按照生产布局区域化、品种结构多样化、生产服务优质化的原则,加快推动全区蔬菜瓜果标准化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升秦都蔬菜瓜果产业的发展水平。(三)加大农技推广力度,一是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小麦一优二改双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夏玉米增密度种植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二是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田,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力争年培训农民3000人次。(四)强化科技示范,提高农业科技到户率。深入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到户率。(五)强化农业疫情安全。加强农业重大病虫害灾害监测和预报,狠抓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重大病虫害为重点的防治;加强对苹果蠹蛾、鼠害等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确保全区无重大农作物疫情发生。(六)做好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