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学生资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业务范围:学前,义教,高中及中职生活补助和助学金;负责贫困学生贷款、收回.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建设路12号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刚武 | |
开办资金 | 2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31万元 | 27.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学生资助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秦都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组织开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习活动,要求全体干部认真学习《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文件汇编》,坚持每天个人自学与每周集中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新的资助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安排资助中心干部和各中职学校、普通高中、义教学校、幼儿园分管学生资助工作的校(园)领导及系统操作人员全员参加2021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线上应用培训,二、开展优质服务,提升中心形象。1、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助学贷款。为了使国家的资助政策能够惠及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始终将资助政策宣传放在工作首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各街办教育组、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充分利用班会、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及班级家长群等宣传途径,对资助政策和资助流程进行高密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在“秦都教育”微信公众号上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动画片,及时印制《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指南》等宣传彩页,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资助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及办理流程,努力使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服务至上,让群众满意。我们本着对学生及家长负责任的态度,热情接待每一位来中心咨询政策的群众,对政策范围内、手续齐全的申请当即予以办结,对无法办理的申请,依照政策耐心做好解释说明,为确保全面完成到期本息的收缴工作,针对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在外工作或在家务农的特点,我们适时调整工作时间,将家访通知放在双休日和正常工作日午间及下午6点以后进行,确保了按期完成本息收缴工作任务。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职资助、高中助学金、寄宿生资助以及学前一年助学金的数据上报上,我们也能够按照省、市资助中心的要求及时填报,其他一些常规性工作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加强常规管理,确保资助精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严密的评审认定和操作程序。学生诚信填写《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暨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班主任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调查了解,学校评定工作小组要集中确定资助名单,然后再实行公示。首先确保脱贫家庭学生无条件享受资助,同时,我单位与区民政及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贫困家庭信息互通渠道,把符合低保、优抚政策以及遇到家庭重大变故的学生信息集中起来,确保资助对象精准,资助人数精准。同时,为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我们始终将重点放在加强资金监管上,采取银行储蓄卡集中统一发放的模式,从源头上保证了资金的足额到位、及时拨付和发放,让广大学生能够及时地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温暖,做到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四、严格规范财务管理。进一步健全后勤规章制度,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账。同时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取得的主要效益。2021年度,全区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421.97万元,受益学生20384人次。一是发放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补助100.1625万元,受益幼儿2671人次。二是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51.875万元,受益学生900人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81.7625万元,受益学生3059人次。三是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422.65万元,受助学生4600人次;为民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12.85万元,受益学生191人次。四是为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64.95万元,受助学生1781人次;为48名省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发放一次性扶贫资助14.4万元;为获得2020-2021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的5名学生发放国家奖学金3万元。五是免除中职学生学费570.32万元,受益学生7129人次。通过以上各学段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有力地解决了众多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六是不断拓宽筹资渠道,丰富助学载体,同区乡村振兴局一起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和团区委、民政、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及部门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今年共筹措资金63.1万元,帮助192名(在校生84人、新生108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跨入大学校门。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认真落实《秦都区教育助学扶贫实施方案》中各项教育帮扶政策,春季学期为在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141名秦都籍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子女落实教育帮扶项目资金92237.96元(免收12名幼儿保教费和伙食费41804元;免收56名小学生地方教材费和校服费13403.5元;免收47名初中生地方教材费和校服费23031.66元;免收26名高中生教科书费、校服费和住宿费13998.8元),秋季学期为在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124名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子女落实教育帮扶项目资金112631.8元(免收11名幼儿保教费和伙食费45428元,免收49名小学生地方教材费和校服费18260.82元,免收43名初中生地方教材费和校服费23186.31元,免收21名高中生教科书费、校服费和住宿费25756.67元),实现了秦都籍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学生从学前到高中全学段零费用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区域对口帮扶工作实施办法》,积极与商洛市商南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一是用心做好商南县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为商南县100名贫困大学生捐赠50万元助学金。二是扎实做好我区学校与商南县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联合区教研室和局基教科带领我区名师名校长与结对帮扶的商南县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进行座谈,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研讨、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等活动,相互学习教育理念,相互借鉴教育管理经验,相互交流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秦商两地教育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幼儿园资助业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新接手人员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陕西省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比较生疏还需加强;2、对所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资助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七、整改措施1、针对辖区幼儿园资助业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新接手人员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陕西省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比较生疏还需加强的问题,我单位计划在2022年3月份和10月份组织辖区所有幼儿园资助人员对2个系统的操作进行两次集中培训,让其对系统能进行熟练操作。2、2022年我们将加强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资助工作的检查力度,使国家资助政策落在实处。我们计划在2022年春秋两季,在每个街办抽查2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资助对象本人和电话询问资助学生家长的方式进行。对没有抽查到的学校和幼儿园我们用电话询问学生家长学生受助情况,并做好记录。下一步工作计划大力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按照积极宣传、正面宣传、有效宣传的总体要求,抓住重要时点精心组织宣传活动。鼓励学校和幼儿园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践行资助育人理念,全方位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资助工作成效、2、认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严格按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流程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各项工作,做到符合贷款条件高校学生应贷尽贷,已经毕业的贷款学生应还尽还。3月份从系统导出即将毕业学生名单,安排干部逐一进行还款提醒,告知学生提前还款的诸多益处,缓解年底集中催收到期本息的压力。在6月高考前,为每名高考学生印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指南》,接受咨询解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办理步骤,缓解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为助学贷款的办理做好准备,确保每位被录取的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3、加大对各学段资助资金的发放监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的《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陕教规范〔2019〕15号)和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印发的《陕西省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陕财办教〔2020〕206号)要求,从春季开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认定、评议、公示、制卡,到最后的资助资金发放,全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维护学生群体的正当权益和受助公平,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4、强化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培训。强力推进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应用,充分利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陕西省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两个系统数据,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5、不断拓宽贫困学生资助渠道。加强与区乡村振兴局的对接和联系,继续做好我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帮扶各项政策的落实,配合团区委、工会、妇联、残联、工商联、民政、教育基金会等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做好各级各类学生的捐助工作,完成好全区学生资助工作的统计汇总工作。6、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联合局基教科扎实做好我区学校与商南县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第一时间将教育系统对口帮扶商南县各项活动情况报送给区乡村振兴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