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档案馆(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接收、利用、编研、检查工作等。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1号秦都区政府704 | |
法定代表人 | 周振海 | |
开办资金 | 46.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52万元 | 9.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档案局.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全区广大档案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为己任,全面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基础业务建设和馆库建设,充分发挥积极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不断推进档案史志事业的发展。现将一年来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彰显档案新作为(一)凝神聚力,抓好党建工作。制定了《区档案局2021年党建工作要点》,完善了制度,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认真履行“一把手”抓党建工作,“三会一课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党性体检、党员志愿者活动、支部书记上党课、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活动(二)突出主题,深化党史教育。自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曲档案馆以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为切入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二、以依法治档为手段,规范档案法制建设(一)做好新冠疫情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按照是市档案局要求,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学习《关于做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文件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文件资料收集归档范围》等文件,明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收集处置工作,严防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损毁、丢失、确保疫情防控档案及时全面归档。(二)举办全区档案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针对各单位文档人员更换频繁的情况,我们每年组织开展文书归档知识培训,重点从归档材料的收集、剔除、整理、编目、归档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培训讲解,使从事档案归档整理的新人员能够尽快熟悉档案归档工作,从而提高全区文书归档工作的整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抓好基层档案规范管理工作。从4月初开始,我们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区各部门中开展档案集中整理“归档月”检查活动。由于前期组织业务人员上门指导、现场示范,进一步提升了业务指导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全区文件归档工作均衡有序开展。目前,全区文书归档工作更加规范,归档范围更加齐全,归档效率更加高效,文书归档工作优良合格率达到了98%,无不合格单位。三、以服务社会为基础,夯实档案管理基础(一)做好国企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根据中省市区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区档案馆继续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接收管理服务工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我们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主动对接,统一标准,精心指导,认真核对,及时接收。今年接收企业退休人员档案3000余人(份)。(二)完成档案解密化控工作。为了更好地使馆藏档案服务社会,我们根据保密法要求,组织人员对馆藏建国后档案每年分批次进行解密化控,符合开放条件的一律开放。现已完成全宗划控永久、长期共854卷。(三)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区档案馆始终坚持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努力让广大群众感受温馨、便捷的服务氛围,今年,我们继续加强档案服务利用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档案利用工作机制,简化了档案查阅手续,优化了服务环境、缩短了调档时间。截止目前共接待各类查档利用者2100余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余4300余卷(册)。(四)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十防”的要求,做好档案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做好每天温湿度检测登记、电子监控等工作,完善了出入库房登记制度。每周打扫档案库房卫生1次,不定期对库房安全进行排查,更换除湿机一台,安装库房监控设备一套。同时,我们放置防虫药1000余袋。全年未发生档案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了档案的绝对安全和有效利用。(五)抓好志书编纂出版工作。今年《秦都年鉴》(2021卷)编纂工作起步早,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现在《秦都年鉴》(2021卷)已基本审核完毕,即将开始印刷。同时,为了留存拆迁村子的历史脉络,我们协调渭滨街道办组织辖区15个村子开展村志编纂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渭滨街道办的大力支持,目前15个村子的初稿已基本编写完成,正在初审和校改。(六)做好档案新馆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档案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秦都区档案馆项目已于正式立项。项目占地3余亩,总建筑面积为5999.42㎡,其中档案馆建筑面积为1800㎡,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主体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建设。新馆的建设将为秦都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年来,我局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区档案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二是档案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还有待加强。三是档案工作队伍不稳,一些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不按规定时间归档整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改进措施如下:1.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区档案馆建成数字档案馆。在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方面,馆藏档案的案卷级、文件级及各类专题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完成率达80%。馆藏纸质档案的全文数字化(除涉密档案)率达60%,完善各类、各项数据格式的标准规范。2.加大档案法制宣传。利用每年“6.9”国际档案日、9.5档案法颁布纪念日、“12.4”宪法宣传日和网络,特别是新媒体,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档案法规,传播档案文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3.加强机关档案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督促其按时完成年度归档任务,指导各单位编制本单位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编写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大事记、档案利用事例汇编等材料,不断规范机关档案管理。五、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全区档案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从实际出发,认真抓好档案法制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把全区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2、始终围绕健全档案资源、利用和管理三个体系的建设,努力克服档案馆库和基础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断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3、大力推进秦都区档案馆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推进,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建好保障档案安全的外围屏障。4、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对涉及机改单位的部门和单位要重点加强督促和指导,确保各单位及时完成档案整理归档工作。5、加强机关单位档案工作。继续举办全区档案工作培训会;开展机关档案工作年度检查、机关档案室目标管理认证工作。6、做好档案征集、接收工作。扩大征收集范围,拓展征收集门类,面向社会,面向民间广泛征集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和名人、名产名胜、民风民俗及民间文化艺术等特色档案进馆。建立健全档案安全防范机制和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完善档案接收、保管、鉴定、利用、数字化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切实落实“十防”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8、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和《陕西省档案条例》,要在学习、宣传《档案法》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宣传《乡镇档案工作办法》,加强乡镇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大档案行政检查和专项督查力度,规范档案管理,提高依法治档水平。9、创新档案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进一步拓展宣传形式、手段和载体,丰富和创新传播渠道,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和公民的档案法制观念。10、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继续加大档案接收力度,接收一批事关民生的档案。继续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后续有关工作。11、完成《秦都年鉴2022卷》编纂工作。3月份部署年鉴编纂工作并向全区下发征集资料文件,6月底前完成供稿单位、图片的征集;10月底前完成校改稿。12、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档案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档案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二是抓好档案干部队伍业务培训。抓好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三是加强档案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狠抓作风建设,养成善于调查研究,勤于开拓创新,讲求真抓实干,办事雷厉风行,工作敢于负责的优良工作作风。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第三届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县区级地方综合年鉴三等年鉴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