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全区营商环境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文林路市民服务中心17楼1711室 | |
法定代表人 | 刘勇 | |
开办资金 | 3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87万元 | 33.8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化保障措施,保护市场主体。印发了《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咸秦办发〔2021〕4号),从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优惠便捷的政策环境、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等四个方面,共提出26条工作任务和2项保障措施。并将《若干措施》进行分工细化,列出72项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确保任务清晰、责任明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二、制定三年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研究,制定《秦都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开办和注销企业、获得信贷、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20项重点任务按年度提出了具体改革目标。同时,又制定了79项具体改革举措清单,作为《秦都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附件一并推进落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三、推进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一是积极探索推行“容缺办理”机制。让企业先行办理,于承诺时限内按要求将申请材料补齐,帮助企业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批,为企业尽快运营缩短了时间;二是探索推进“一业一证”。将资料优化合一,递交所需资料压缩了30%,办理时间节省了50%,只踏勘一次现场,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更大地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三是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创新开展各类上门服务工作,变窗口“坐等”审批为“主动”上门服务,为各类企业和群众不方便到窗口办理证照的提供上门服务、帮办代办服务;四是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对政务大厅进行区域整合,分设专区,配置了电子叫号机、查询机等多项基础便民设施,创新推出免费提供老花镜、饮水机、便民伞等“十项便民”措施。同时对重点企业、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送证上门服务,对引进的重点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协办,EMS上门免费收件、送达。四、存在问题一是有些部门对营商环境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相关部门配合不够紧密,交办问题办理不及时。五、整改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和群众路线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采取集中学习和干部夜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学习掌握国家和省、市制定的项目建设方面的法规政策,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增强前瞻意识和预见性,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更新工作举措,统筹谋划安排好本职工作。同时,结合单位特点和工作实际,到基层去,向群众学,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去近年来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一些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坚持联系企业、群众,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每周督查汇报、每月排名考核工作机制,及时掌握秦都区营商环境的实际情况,详细了解企业投资建设中的急事、难题,与企业一道分析问题、议定措施,跟踪问效,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六、下一步计划为了巩固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进一步提升全区营商环境,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助力“三区”建设,对标省市要求,以围绕“奏响优化营商环境主旋律,谱写‘一心五极’发展新篇章”为主题,按“1234”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具体如下:1、紧盯一个目标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坚持市场主体平等,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内先进经验,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2、打造两个亮点(1)常态化组建党员服务队,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秉承“企业家至上、纳税人功高”的理念,做实“企业墙内的事帮办、企业墙外的事代办”的服务机制,在全区形成“像崇尚英雄一样崇尚企业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的浓厚发展氛围。(2)突出精细化服务,打造组团式的“格格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社区基层服务能力,以企业群众“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的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实行企业群众“点单”,格格“跑单”,通过上门办、代办、预约办等方式,让企业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3、做好三大培训做好三个层面的培训工作。一是邀请省市营商环境工作方面的专家,对我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认知;二是邀请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基层工作人员,对各街办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基层人员惠企便民服务水平;三是邀请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对辖区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让企业办事方便快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4、抓好四项工作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咸秦办发〔2021〕4号),对照72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适时对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进行现场督办、随机抽查,同时发挥“月通报、季考评”作用,对责任不清、推进不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单位纳入营商环境“黑榜”,并在年终目标责任专项考核得分中予以相应扣减,以最有力举措倒逼整改任务落实。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领域作风建设情况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督促各职能部门主动认领、举一反三、深入整改,查清薄弱环节,找准不足之处,推动所有问题整改到位,整改要求全面落实,短板弱项不断补齐,干部作风有效改善,“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十最”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努力打造“十最”营商环境金字招牌。3、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构建政务服务最高效最贴心,政策服务最便捷最规范,法治服务最公平最放心,人文服务最守信最包容,城市服务最完善最宜居的“十最”营商环境为路径,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家和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聚焦短板弱项,大力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着力破解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痛点,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县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我区营商环境位居省市前列。4、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链长、一个项目一个队长”的包抓服务机制,紧盯全区重点项目、规上企业、限上商贸业、科技企业等重点企业,实行每月走访了解情况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推进,研究解决企业项目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作为,提供全方位、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真正实现“墙内的事包办,墙外的事帮办”。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