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和业务范围:兽医兽药、生猪屠宰、种子、肥料、农药、饲料、农机、农产品质量、渔业、畜牧、动物防疫和检疫、植物检疫等领域涉及的行政处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工作。 | |
住所 | 虢镇南环路中段农业大厦6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杜玮 | |
开办资金 | 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79万元 | 5.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大队根据区委编办下发的单位“三定方案”及个人特长,将10名队员划分为:办公室和3个业务股室,完善了单位内部机构,并制定了学习、工作、考核管理等各项制度。一年来,大队积极组织队员参加部级、省级、市级执法业务培训34人次,参加市、区专业技术培训12人次,组织全体队员每周开展法律法规研讨学习,并且理论联系实践,在多次联合执法检查、办案中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二)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一方面,开展上门普法宣传活动。大队结合种业联合执法、“治违禁控农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食品安全城市复审等专项活动,发放和签订《规范经营承诺书》、《规范农药网络经营承诺书》130余份,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录65份。另一方面,组织农资人员培训班。大队联合区畜牧站在香泉镇、地中海酒店开展了全区秋季动物防疫暨畜产品监管培训会,培训养殖户120人;联合区农宣中心,组织开展2021年高素质农民农资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培训农资经营者95人。在培训中发放资料215份。农资从业人员的守法经营、规范服务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三)高效完成农药兽药经营门店勘验工作。为切实加强我区农药门店的监管水平,大队按照《农药经营许可审查细则》、《陕西省兽药GS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对提交申请资料的农药、兽药门店进行现场勘查。今年共受理勘验农药证许可勘验10起,勘验10起,通过3起,对不符合条件的讲明原因,并指导其继续完善资料。今年共受理勘验兽药证许可勘验2起,生物制品证3起,共通过5起。通过严把准入关,促进门店提升软硬件实力。(四)积极受理认真回复做好投诉工作。投诉举报是农资市场监管的重要抓手,认真受、处理投诉,对于净化行业风气、规范农资门店经营行为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大队受理电话投诉、12345市长信箱投诉、市区转办投诉共18起,其中农资投诉9起,宅基地投诉4起,渔业投诉4起,饲料投诉1起。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认真调查,积极开展现场勘查,将结果及时回复。有效的化解投诉双方矛盾,规范了农资经营人员的经营行为,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从而有力促进了我区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五)积极落实全区农资门店信用等级重新评定工作。按照市农业农村局的安排,对全区(除西山疫情区外)的所有农资经营门店实地勘验,根据评定标准,结合投诉和受处罚情况对全区农资门店进行信用等级重新评定,确认A级11家,B级118家,C级52家。为实施分类管理提供了保障。(六)逐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工作。根据市支队安排,在各县区试点使用进销存信息管理平台,大队选择10户农资门店试点安装、培训使用进销存管理平台,并在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中请市支队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平台的操作使用。同时,根据前期了解到的农资门店经营情况,全面更新宝鸡市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平台中各项农资门店的信息,删除、新增和修改门店信息,为后续随机检查提供依据。(七)加强行政处罚力度,规范农资门店经营行为。大队与市支队、区市场监管局、区农技中心、区农宣中心、区畜牧站、区农机中心等单位,在全区种子农药肥料门店、屠宰场、养殖场、兽药饲料门店、农机配件店、农机合作社等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联合执法检查5次,双随机抽查5次,出动执法人员494人次,检查门店551户次,纠正违规行为次数581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4份,没收违法经营的农药313瓶(袋)、包装不规范的种子58袋,查处假劣兽药饲料118袋。自主办理案件12起,其中普通程序9起,简易程序3起,罚没款合计21138元。协助市支队办理案件1起,罚没款合计11225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有显著提升;农资从业人员的守法经营、规范服务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效的化解投诉双方矛盾;全区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现代农业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欠缺,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延迟;2、大队负责由区级承担的工作面广线长工作量大,现有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急需上级部门解决;3、由于执法大队性质属性未明确,没有执法工作经费,致使工作难以开展。(二)改进措施1、以法制思维建立为核心,加大执法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2、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办案经费。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依托省级农业执法队伍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我区执法队伍人员素质提升和硬件装备的完善,提高执法能力,高水平开展执法工作。(二)以法制思维建立为核心,加大执法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借助内外资源,以多种形式,强化法制思维建立,采取法制宣传和行政立案齐头并进。通过上门服务、组织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农资经营人员的培训教育;同时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屡教不改、缺乏诚信的农业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以维护法律尊严,推动陈仓农业健康发展。(三)开展分类管理,合理制定检查频次。根据农资门店信用等级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试点开展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制定陈仓区农资经营人员违规经营计分管理办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