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南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林特产品先进技术,促进林特产品产业发展。制定核桃、板栗、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引进林特产品产业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支持和培育林特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育才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段俊平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南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85万元 | 4.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无资金挪用滞留情况、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内容如下:始终坚持将林业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培育,突出核桃、板栗、中药材等产业建设,坚持一手抓新建园扩大规模,一手抓科管提质增效,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互惠多赢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经济林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培育林业产业基地,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思想修养,促进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县林业局统一安排,认真开展了“强素养、体素质”实践活动,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目标,扎实开展了干部纪律作风整改,组织纪律进一步加强。通过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培训、技能比赛等活动促进干部道德水准、业务能力普遍提高。(二)加强常规管理,注重细节落实单位狠抓日常工作管理,细化目标要求。2021年,进一步实行了上班签到制、病事请假、绩效考核制和年终奖惩制,细化每个干部职工工作目标管理,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三)严格规范公物财务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规章制度。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了摸底清查,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账。同时按照县财政局、林业局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坚持民主、透明、规范、节约的原则,单位管理日趋完善。二、业务工作情况我单位在县林业局的坚强领导下、市县林业局各部门和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林业产业培育,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聚力脱贫攻坚,发展林特产业,灵活采取工程带动、项目拉动、宣传发动、督导促动、部门联动、群众互动等工作推进措施,以经济生态双赢为目标,强力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一)高质量发展核桃产业。县上将核桃产业发展列入县域经济重点产业,县财政每年落实县级扶持资金300万元专项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先后印发了《商南县2021年度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年秋冬季核桃产业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全县核桃产业高标准发展,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县四套班子领导、城关街道办干部群众和林业局机关干部在城关街道办鹦鹉沟开展红仁核桃建园植树活动,为全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了示范、带了好头。坚持一手抓良种建园扩大规模,一手抓科管提质增效,高标准建设了良种核桃基地0.43万亩(其中红仁核桃0.22万亩),品种提纯0.35万亩(其中红仁核桃0.25万亩),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开展标准园管理2.6万亩(其中红仁核桃0.85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5个,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0.11万亩,科管率达到93%。打造出了金丝峡镇白玉河口村李家庄后岭、赵川镇前川村、十里坪镇十里坪社区、黑沟村等连片300亩及以上良种核桃建园示范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了滔河流域核桃经济带、312国道沿线核桃经济带和丹江两岸核桃经济带,这三大核桃产业经济带占全县核桃产业发展总面积的80%以上。(二)高水平推进板栗发展。坚持强化低产嫁接改造、标准示范园创建、板栗病虫害防治,我县板栗产业取得良好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板栗产业高水平发展。完成板栗嫁接改造1.55万亩,标准化综合管理3.35万亩,生态标准园建设2个。组织开展板栗培训560多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500多份,投入嫁接费用和资料费40余万元。继续推广我县总结的“春整枝、夏三喷、秋施肥、冬刷白”的科学管理模式,综合实施树体、水肥、虫害和经营主体“四个落实”,深入开展生态标准示范园建设,全县已成功创建赵川镇店坊河村龙王庙、富水镇富水街社区龙王沟2个板栗生态标准示范园,为全县板栗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针对今年6月份以来我县多地发生的板栗淡娇异蝽虫害,积极开展防治工作,采购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敌敌畏烟剂熏雾等药品和器械50余万元,完成防治2.1万亩,其中无人机防治1万亩,敌敌畏烟剂防治1.1万亩,迅速遏制了全县板栗淡娇异蝽虫害爆发态势,并逐步得到有效防治。2021年全县板栗总产量3965万吨,总产值4360万元。(三)高标准发展中药材产业。我县把中药产业作为发展林业经济、大健康产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确定了“312”国道、商郧路、郭山路等3条公路主干线为中药材产业重点开发带,按照“木本进山、草本进川、林下种植”的发展布局,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方式,抓示范、建基地、强管理、要效益,积极引导“粮药”“林药”“油药”等间套,强力推动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使中药材产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新希望。2021年全县新建中药材基地4.5万亩,新建示范基地1.6万亩,野生改造1.2万亩,培育千亩以上中药材专业村5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5个,开展技术培训7期722人。取得主要效益一是打造出了金丝峡镇白玉河口村李家庄后岭、赵川镇前川村、十里坪镇十里坪社区、黑沟村等连片300亩及以上良种核桃建园示范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了滔河流域核桃经济带、312国道沿线核桃经济带和丹江两岸核桃经济带,这三大核桃产业经济带占全县核桃产业发展总面积的80%以上。二是重点打造了赵川镇店坊河千亩瓜蒌、防己,十里坪梁家坟千亩连翘,清油河镇碾子沟村千亩天麻,富水镇吉亭村千亩桔梗,十里坪黑沟村坪村千亩白芨、射干、重楼等“五个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全县已经成立中药材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60余家,主要从事生产、销售及初加工生产,带动中药材实行产业化发展。全县人工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6.5万亩,综合产值2.72亿元。四、存在主要问题虽然我县林特产业发展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各位领导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一是面积大、效益低的问题。全县发展面积较大,但受市场波动、产品质量不高等因素制约,普遍经济效益低下。二是综合管理滞后。落实了经营主体的产业基地都管理规范,但大多是农户或集体的产业基地管理粗放,肥、水不到位,修剪跟不上。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县林特产品主要进行初加工,销售初级产品,缺少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产业链条短。四是资金投入较少。中药材和板栗无财政投入资金,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五、整改措施坚持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纳入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切实转变干部职工贴心群众为民服务的务实工作作风。在贯彻学习十九大活动中,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含义。一是努力争取上级产业发展资金,做好产业项目支撑;二是加大对林业干部及镇村级林业分站人员的林业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为全县林特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六、2022年工作计划(一)关于核桃产业。2022年,全县新建红仁核桃基地0.1万亩,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2万亩,品种改良提纯0.3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个,建设繁育基地0.02万亩,核桃综合科管达到85%以上。(二)关于中药材产业。新发展中药材基地4万亩,新建5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1.5万亩,野生中药材基地抚育管护1万亩,培育1000亩以上中药材专业村2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3个,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三)关于板栗产业。抢抓春、秋有利时机,对全县现有板栗林开展以整形修剪、品种改良、垦复施肥、病虫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科学管护,低产嫁接改造0.6万亩,标准化综合管理3万亩,生态标准示范园1个。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