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南县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商南县惠农补贴发放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村综合改革及惠民补贴发放管理。贯彻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及监督检查工作;公益事业建设及债务化解工作;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农村综合改革调查研究等工作;基层财政管理及惠民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配合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 | |
住所 | 商南县东环路9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周波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南县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76万元 | 11.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县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021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完成情况: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做好2021年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工作,拨付2021年中央涉农整合项目资金300万,以及慈安便民桥45万。年初及时下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通知,明确申报原则:一是项目范围必须是村内户外大多数人受益的小型公益项目;二是投资小见效快,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三是农民筹资筹劳积极性较高的项目;四是以前年度未安排项目的村优先,涉及深度贫困村的项目优先。为下一步项目筛选、项目批复、实施,提供了依据。2021年中央涉农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300万,用于17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其中:道路及产业路硬化项目9个,投资155万元;产业砂石路项目1个,投资20万元;产业桥建设项目1个,投资20万元,水毁河堤防护修复项目4个,投资65万元;蓄水池自来水管网铺设项目2个,投资40万元。2021年建设慈安便民桥9座,合计45万元。通过完善贫困村以及其他行政村的桥梁、通组路、产业路、路灯、公厕等基础设施,有效的改善了村容村貌、方便了群众出行、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改变了群众生活生产方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为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工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及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示范乡村,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制定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实施试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经过镇办申报、县上初审、市上评审、省上备案,最终确定富水镇茶坊村为我县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扶持资金150万。该村主要建设村中心文化广场以及配套的休闲、健身、文化宣传等设施和绿化、亮化、给排水、挡墙等基础设施。完善村部周边的亮化、美化、绿化等工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一方面村民的思想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善,文明向上的村风明显改观;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效解决了村庄脏乱差问题,村容村貌大有改变,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出行难、物料运输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有效的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认真落实基层财政改革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切实转变基层财政职能,大力推进镇办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其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商洛市财政局关于加强镇办财政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商财办农改〔2020〕20号)、《商洛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镇办财政所规范化建设考评奖补暂行办法的通知》(商财办农改〔2020〕21号)文件精神,我局积极开展创建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规划,细化工作措施,及时督促各财政所按照文件要求从财政业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网络信息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础设施配备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对镇办财政所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初验,各财政所现均已达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积极考评2020年村集体经济绩效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积极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专业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有效增加,我部门联合农业农村局对2020年度拨付到30个行政村的1500万村级集体经济资金进行绩效考评。这3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主要用于入股专业合作社,建设茶叶、花椒、天麻、养殖基地等项目,通过县、镇(办)、村(社区)三级联动,使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集体积累逐年增加,建立起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坚持把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先导,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监管。取得的成绩1、拨付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45万元,用于慈安便民桥建设,共落实9座便民桥建设任务;2、2021年中央涉农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300万,用于17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确定富水镇茶坊村为我县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扶持资金150万。通过完善贫困村以及其他行政村的桥梁、通组路、产业路、路灯、公厕等基础设施,有效的改善了村容村貌、方便了群众出行、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改变了群众生活生产方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一方面村民的思想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善,文明向上的村风明显改观;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效解决了村庄脏乱差问题,村容村貌大有改变,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出行难、物料运输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有效的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存在的问题1、项目议事难。财政奖补项目按照规定要求要进行群众议事,而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多,“事难议,议难决”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落实筹资筹劳。2、项目相关程序资料难以统一规范。项目实施主体村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使得项目监管不到位、资金兑付时效差、项目资料统一标准难以落实。3、缺乏配套项目资金。奖补资金短缺,难以匹配实际需要建设的项目。我县基础条件较为落后,山大沟深,项目工程难度大、造价高,对偏远镇、村缺乏连贯性打造。4、项目建设质量难以评估。部分项目建设方没有相关资质,建设的工程质量无法有效得到保障。5、村委会专业人才短缺。目前大部分村委会负责人存在年纪大、缺乏创新思想、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的相关专业技能的问题,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6、村级集体经济低端化、同质化发展严重。各项目实施村没有根据本村实际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而是盲目跟风发展同一产业,一味地靠政府输血。导致发展的产业不适合本村,不能很好地为本村带来经济效益,从而浪费财政奖补资金。7、财政专业人才短缺。人员老化,公务员招录少,人员流动缓慢,财政专业培训较少,知识更新跟不上,协管员工资低,思想不够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现有的财政干部大部分上是80年代招录的财政干部和90年代大中专分配的财会毕业生,年龄都在50岁左右,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时代财政管理要求,大部分所长年龄都在50岁左右,编制都是四级主任科员,级别比较低;目前急需注入新鲜血液,队伍建设呈现青黄不接态势。8、基层财政监管压力大。新时期财政改革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专项资金监管量越来越大,财政所干部既管会计核算和村账核算,又管相关印鉴和账本,导致常有一人身兼数职,会计出纳不分,一方面不符合财经纪律要求,另一方面资金管理存在严重风险。整改措施一是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管,组织专人培训,提高对村集体经济的认识,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以便村集体经济更好地实施。二是积极和县上协调配套资金到位,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针对存在的短板,努力改进,补齐短板。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规范我县一事一议工作流程,使村级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审批、资金报账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真正做到管好资金。继续组织人力经常性深入到每一个项目点,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地检查,通过了解项目建设进度、群众筹资、筹劳等实际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二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财政所改革管理工作,认真实施调整和完善全县镇(办)财政机构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协调抓好镇(办)财政建设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周密部署,积极推进,并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统筹规划,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